羅元博
[摘 要]作為一名在博物館工作的管理人員,筆者深深的知道博物館作為處理人類歷史記憶憑證和熔鑄新文化的重要機構,擔負著保護、研究和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遺存,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職能。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進入21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從實現科學發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戰略高度,大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在當下中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期,博物館的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藏品體系不斷充實,展陳服務不斷提升,社會影響不斷擴大。為了實現博物館的崇高使命,中國博物館工作者有必要在推進事業發展的同時,增進對博物館學基礎理論的關注,推動理論創新,加強理論武裝,以物館學的理論與方法指導博物館建設和運營,實現博物館事業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博物館;學科建設;建議
一、我國博物館學科建設的現狀
1.我國博物館學科建設的現狀是:我國博物館的專業化品質、社會服務能力、管理水平與時代賦予博物館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離。博物館體系結構需要優化,品類和區域發展不平衡;藏品保護基礎工作仍較薄弱,研究能力、科技支撐和專業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陳列展覽和社會服務整體水平不高,博物館教育尚未能制度化地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博物館體制機制不完善,運行活力不足。
2.我國博物館學科建設的現狀是:多數博物館的文物管理人員由于文化素質和專業知識所限,充其量只不過是館藏文物的守護者和保管者,僅從事簡單的文物擺放和文物查詢工作,既談不上文物文物的鑒定和鑒賞,更不具備研究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技能與水平,嚴重制約著博物館學科建設的科學發展。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博物館的對外形象。
3.我國博物館學科建設的現狀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從步入職場開始,在經過十幾年的時間,已經完全熟悉工作,了解規則,而事業單位自身發展的缺陷,考核、晉升、績效、激勵等因素的不完善,已不能引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消極怠工、無所作為、得過且過、等退休的現象出現,從而使單位的實際績效降低。
二、我國博物館學科建設的建議
1.加強基礎研究,推動理論創新。進一步凝煉博物館學科的研究方向,準確把握博物館學科內涵和特點,抓住學科發展中帶有基礎性、導向性和戰略性的重要問題,著力進行整體性研究,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的完善,構建嚴謹、規范的學科理論體系。深入研究世界博物館發展歷史上經典案例的啟示意義和世界博物館學經典著作歷久彌新的思想價值。深入研究當代博物館領域面臨的前沿課題和關鍵問題。深入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進程中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不斷推出符合時代需求的優秀成果。
2.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理論武裝。政府主管部門、博物館行業組織和重點博物館、專業研究機構應將博物館學重大問題納入行業科研規劃,使博物館學理論建設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應共同努力積極推動博物館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和轉化,促進優秀博物館學著作的出版、發表,以及國外博物館學經典著作的引進。強化博物館學專業知識的培訓,推動建立博物館專業資質資格體系。各博物館應堅持應用博物館學理論作為博物館建設和業務活動的指導。在博物館工作中,遵循博物館專業規律,遵守博物館職業道德,尊重博物館專業標準,以博物館學理論指導博物館業務工作的實踐,不斷提升博物館建設的專業水平。
3.重視人才培育,培養學科隊伍。設置博物館學專業的高等院校,應結合本校實際,科學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嚴格遵循博物館學科的內在要求,合理設置教學方向,著力培養兼具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博物館學專業人才。各博物館要重視整合資源,以實踐為平臺,以項目為紐帶,積聚博物館學專業力量。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學科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規劃,通過若干年努力,培養造就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的博物館學科高層次領軍人物,一批學科帶頭人和一大批高素質的中青年業務骨干。
4.博物館管理者管理方式要著重向情感化的管理特色上靠近,管理更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博物館工作人員工作壓力大,人際關系復雜。管理者要盡可能的為博物館人員創造輕松良好的氛圍,而不是一昧的實行高壓政策。在單位內部為工作人員提供輕松的人際交往的氛圍,讓人員在和諧的氛圍中能將自己的壓力、工作上的困難疑惑與同事交流,排解他們日常所面臨的壓力。同時,管理人員也要建立合理的目標激勵和評價體系,讓每個人能夠結合自己的能力范圍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讓事業單位人員得到工作成就上的滿足。
三、小結
當今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博物館事業如何順應新經濟的發展,改革內部的人力資源結構,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博物館工作人員要加強學術交流,搭建學術平臺。加強博物館、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之間關于博物館學專業理論的交流,加強博物館學與相關學科之間的交流,積極通過舉辦學術會議、專題研討等形式推動理論研究和學科交流,鼓勵跨學科交叉研究。依托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文物博物館機構,建設一批國家級博物館行業繼續教育基地。培養造就一批博物館行業急需緊缺的高級專門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完善文物進出境展覽管理辦法,鼓勵我國博物館與境外博物館直接合作,倡導交換展覽、合作辦展,建立中國特色文物對外展覽品牌,并有計劃地引進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展覽,積極推進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對話與交流,滿足公眾多元文化需求。努力辦好博物館學專業刊物和專業網站,探索建立全國博物館學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搭建博物館學研究平臺。拓展學術研究視野,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國際博物館協會和相關國際組織的學術活動,不斷提升中國博物館學界的國際影響力。才能讓博物館事業單位在社會經濟中更好的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蘇東海:《博物館的沉思》,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2]蘇東海:《博物館的科學工作再思考》,《中國博物館》1995年第1期,北京,中國博物館學會.
[3]甄朔南;中國博物館學百年發展述略[J];中國文化遺產;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