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明
淺析婚戀題材影視劇的傳播對受眾婚戀觀的影響
◎殷曉明
傳媒技術的不斷進步,新一代的傳媒誕生并直接促進了婚戀題材影視劇的傳播。十多年來婚戀題材影視劇的飛速發展已經使其成為當代影視劇的主要類型之一。通過對當下婚戀題材影視劇的創作概況以及其對受眾婚戀觀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了一些問題。對此本人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對以后的婚戀影視劇的創作提供指導。
婚戀題材電視劇 受眾婚戀觀 影響原因 措施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婚戀題材影視劇也隨之發生著不斷的演進。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以婚戀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主要有《西廂記》《孔雀東南飛》等,到了近代涌現出了如《小二黑結婚》《圍城》《傾城之戀》等。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婚戀題材的文學作品紛紛被改編成影視劇并被搬上熒屏。可以這樣說,我國的婚戀題材影視劇的發展與整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幾乎是同步進行。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的電視劇產業已經涌現出一大批極具代表性的婚戀題材影視劇。經歷了發生、發展、成熟三個階段[1]。1994年由趙寶剛導演的電視劇《過把癮》表達了當時社會上的人們對戀愛的真實看法。繼而1998年的《牽手》將“婚外戀”這個社會現象納入婚戀題材影視劇的拍攝范疇,2007年的《金婚》則完美地詮釋了全民意義上的幸福的真實含義。在此期間其它優秀的影視作品如《渴望》《激情燃燒的歲月》《失戀33天》等也受到觀眾的熱情追捧。綜上所述,我國婚戀題材的影視劇從無到有,并不斷壯大已成為影視界的一朵“奇葩”。都是根據時代的訴求,以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去創作出來的。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新舊文化碰撞與交融的時期。筆者認為在題材選擇上,以后的婚戀影視劇將更加關注當下倫理道德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但這樣也使大部分的婚戀題材影視劇在情節、人物等方面大同小異,很難有所創新。在內容上影視劇則會繼續對婚戀中的相濡以沫、無私奉獻、敢于擔當等高尚品德進行描述。在民俗文化方面影視劇必得重視我國的傳統文化,通過描寫傳統民俗從側面展現仁厚淳樸的民俗鄉風。這些都可以作為婚戀題材影視劇的發展趨勢。
婚戀題材的影視劇可以反映當今社會人們婚戀觀的現狀,而且這種題材的影視劇對受眾的婚戀觀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積極影響
婚戀題材的影視劇發揮了其特有的社會整合功能。時下社會上流行的婚戀觀可以通過電視、電影等傳播介質傳遞給受眾。有利于提倡社會和諧,男女平等。眾多婚戀題材的影視劇關注社會現實,響應“構建和諧社會”的號召,以婚戀雙方或其他家庭成員高尚的精神來展現家庭的和睦、人與人之間的互愛。另外,影視劇中的男性不再是處于主導地位,女性以“男性的附庸”的身份出場的現象已不復存在,男女平等的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2.消極影響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人們對信息的接受能力進一步得到增強,然而另一方面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也層出不窮。在婚戀題材的影視劇的創作中,人們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滲透到影視劇中。這些思想沖擊著受眾健康的價值觀,使得受眾的婚戀觀與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相背離,嚴重影響了受眾婚戀觀的健康發展。
1.媒體方面
媒體承擔著教化社會、娛樂大眾、輿論監督的重大責任[5],是傳播影視劇的重要載體,因此媒體方面的工作尤為重要。首先媒體必須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學會對婚戀題材的影視劇進行甄別,務必使其內容彰顯中國的傳統美德,絕不能在娛樂的經營模式下忽視道德的約束。另外媒體從業人員也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嚴格把關電視媒體的用人。在此基礎上方能完善對婚戀題材的影視劇作品的監管。
2.政府方面
對這種影視劇的傳播,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強管理,對婚戀題材的影視劇的內容嚴格把關。在播放影視劇的過程中政府同樣要加強對外部的監管,完善檢察制度,并且要建立長期的預警機制,對于違反相關法規的婚戀題材的影視劇要嚴肅處理,從而規范婚戀題材的影視劇中的婚戀觀。要想加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國家需要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更需要一個優秀且上下一心的團隊。唯有這樣媒體才能發出正面的聲音,才能引導社會文化走上正軌,從而促進婚戀題材的影視劇產業的良性發展,并幫助受眾確立正確的婚戀觀。
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和進步,它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婚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在中國影視劇中也是廣泛被采用的素材。婚姻文化以及婚姻意識業已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編導在拍攝婚戀題材影視劇的時候要注重選用積極健康、能夠展現出我國的傳統美德的題材,從而幫助受眾塑造積極向上的婚戀觀。
[1]吳素玲主編.電視劇藝術類型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15.
[2][法]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32.
[3]劉書亮.中國優秀電影電視劇賞析[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273.
(作者單位: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