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濱鏇+楊林+劉珂珂
【摘 要】 通過調研,從船員數量、結構、年齡、學歷、思想動態等方面論述重慶船員現狀,總結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船員隊伍數量不足,無儲備機制;職業素質不適應行業發展;船員無序流動,服務體系不健全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健全儲備機制;建立健全船員待遇保障機制;改善船員人才多頭管理,完善服務體系。
【關鍵詞】 重慶;水運;船員隊伍;薪酬制度
水運具有運能大、能耗低、占地少等優勢,是長距離、大宗物資的主導運輸方式。內河水運有利于推動沿江、沿河地區的發展,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是構筑重慶綠色低碳綜合運輸體系、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拉動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隨著“依托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等國家戰略、“五大功能區”和“四個交通”發展戰略的推進,水運將成為推動重慶經濟社會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重要引擎。
重慶的通航總里程約 km,Ⅳ級以上航道達 km,先后建成了一批噸級港口,船舶逐漸向標準化、專業化、大型化趨勢發展。重慶港口、航道、船舶等“硬實力”在不斷提升,而素有核心“軟實力”之稱的人才素質卻嚴重制約著產業升級和生產效率。重慶航運人才的主力軍――船員隊伍,主要存在行業不景氣、職業吸引力下降、結構矛盾突出、教育資源匱乏、供給缺失、流動無序、“江轉海”等現象,而社會的發展對船員數量和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提高船員隊伍整體素質,打造一支適應重慶航運發展的船員隊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大量問卷調查、實地考察、企業走訪的基礎上,本文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
1 重慶船員隊伍現狀
1.1 船員數量和結構
據重慶海事部門統計,截至2013年底,重慶市共有內河注冊船員約5.7萬人,其中:高級船員約2.6萬人,普通船員約3.1萬人,實際從事船員工作的人數約4萬人。重慶船員占全國內河船員總數約5%,占長江沿線各省市內河船員總數約12%。
據2013年海事部門統計,在重慶注冊船員中,持有《船員適任證書》的高級船員數占注冊船員總數的45%,其他普通船員數占注冊船員總數的55%。
1.2 船員年齡和學歷情況
據海事部門統計,重慶船員隊伍主要以中青年為主,且大部分船員沒有受過職業教育。
1.3 船員思想動態
相關調查顯示,從船員的工資收入狀況來看,大多數船員對其工資待遇并不滿意。從船員當前最強烈的思想愿望來看,86%的船員希望提高工資水平,55%的船員希望參加在職培訓,約40%的船員希望上岸轉行。重慶航運交易所組織通過對重慶120余艘船舶共余名船員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從船員對職業的總體評價來看,僅有31%左右的船員選擇了好或較好,69%左右的船員選擇了一般或差;
(2)從船員的職業歸屬感來看,選擇愿意將船員職業作為終身職業的僅占23%,同樣有23%的船員不愿意終身從事船員職業,54%的船員表示說不清楚;
(3)在是否愿意動員親屬或朋友從事船員職業的調查中,僅有2%的船員表示愿意,60%的船員選擇不會,38%的船員選擇說不清楚。
2 重慶船員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船員數量不足,無儲備機制
隨著國家支持航運發展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步顯現,重慶航運業將迎來一個持續時間較長的大發展時期,軟硬件水平必將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這時需要更大的船員人才規模作為支撐。預測至2020年,重慶船員人才需求總量約為7.5萬人,而目前船員的增長速度遠不能滿足重慶航運業發展的需要。
就重慶航運發展總體規劃和人才市場現狀而言,未來10年重慶船員人才發展將處于一種求大于供的態勢,而目前重慶并沒有船員行業的勞動力儲備基地,缺乏通過“訂單辦學”“聯合辦學”“冠名贊助”等方式建立人力資源長期有效的儲備機制。
2.2 船員職業素質不適應行業發展
重慶航運中心的建設加速了重慶航運的發展,由單一的船舶運輸形式向旅游客船、普通客船、集裝箱船、危險化學品船、滾裝船等多種運輸形式發展,對船員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質提出新的要求,航運企業對船員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目前,重慶內河船員接受中職或中專及以上專業教育的人數僅占船員總人數的28%。重慶航運企業以通過老員工推薦新員工或到偏遠地區招工方式為主,僅有20%的航運企業到各個院校招收畢業生,從而導致新進船員總體素質偏低。重慶航運培訓機構開展船員在職培訓次數較少,船員適任證書培訓次數僅占總培訓次數的15%,而航運企業經常開展船員培訓的次數還不到總培訓次數的50%。
2.3 船員無序流動,服務體系不健全
在重慶內河船員中,普通船員流動最頻繁,船員的頻繁流動嚴重影響航運企業的管理。在重慶流失船員中,絕大部分流向海上和岸上其他行業。據對部分航運企業調查統計,2012年末,被調查的航運企業船員總量約為1.5萬人,而到2013年流出船員約占船員總數的21%。
重慶船員人才服務體系不健全,缺乏專業化的人才服務市場,在船員人才的評價標準、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制度等方面不夠完善;船員人才的引進渠道不暢,同時還存在跳槽頻繁和流動無序等現象。重慶航運人才服務中心的成立,對航運業人才的流動起到一定作用,但健全重慶船員人才服務體系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行業的積極配合,在觀念的迅速轉變和重慶市全體航運人員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下才能最終完成。
3 對策建議
3.1 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健全儲備機制
設立船員教育培養專項資金,保障每年船員人才教育培訓資金的投入。對船員教育培訓機構、職業中介機構等實施政策補貼,對就讀船舶駕駛和輪機等專業的學生給予學費減免和生活補貼;鼓勵職業技術院校與相關航運企業聯合培養,政府管理機關應對開設航運專業的職業學院和中職技校制定相關激勵政策,鼓勵職業院校培養船員人才;設立船員資源共享平臺,免費為船員提供職業教育培訓信息。
以重慶航運交易所、重慶船員行業協會等組織為橋梁,整合船員行業資源,建立船員在職培訓平臺和體系,引入第三方培訓機構,定期開展內河船員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和不同需求的各類船員培訓;在培養高級船員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并依托航運院校定向培養;各大航運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采取內部培養的方式以提高船員的綜合素質。
3.2 建立健全船員待遇保障機制
船員職業具有特殊性、艱苦性、風險性等特點,船員的收入不宜參照平均最低工資標準實行,重慶航運行業應規范船員工資,盡量制定工資指導價格。重慶航運企業應規范建立船員的“五險一金”制度,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激勵政策;建議航運企業將船員薪酬與業務技能、工齡、生產效率、安全低碳等指標掛鉤,實行績效優先,按貢獻分配。企業根據自身發展規劃,制定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提高船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對企業的認同感,同時減緩船員的流失。
3.3 改變船員人才多頭管理,完善服務體系
成立統一有效的領導和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船員人才管理、指導、服務、協調等方面的作用,各管理部門和機構相互協調合作。政府應不斷完善重慶船員人才信息網絡平臺和服務平臺,加強對船員人才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定期發布船員人才需求指數、企業招聘崗位、船員薪酬參考指數等市場信息;適時維護和更新數據,使重慶船員人才隊伍的管理更具信息化和科學化;在建立船員專業服務制度和專業人才市場的同時,建立船員人才培訓、就業與再就業公共服務平臺。
4 結 語
本文分析了重慶船員現狀,提出重慶船員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和意見:通過不斷完善船員教育培訓體制、待遇保障體制和服務體制等方面,促進重慶水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宣行,吳曉嘯.提高船員隊伍素質促進船員全面發展[J].水運管理,2011,33(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