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
摘 要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根本。課程重心放在科技、經濟、社會和生活問題的設計上,以學生解決問題為中心,把多門學科知識及技能圍繞解決問題交織綜合起來,隨著過程問題的復雜化,不斷提高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和廣度。課程架構的邏輯基礎是解決實際問的相關性而不僅是學科知識的相關性。
關鍵詞 專業核心課 課程體系 課程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Setting
SUN Xuemei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8)
Abstract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s the co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the key and difficulty of teaching reforms.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established training, teaching basic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fundamental. Courses focus on the design of technolog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life issues, taking students to solve problems for the center, the multi-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solve problems around intertwined together, with the complex process problem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skills. Logical basis for curriculum framework i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relevance not just subject knowledge releva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curriculum; course content
貫徹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根本。強調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因而認真研究專業核心課概念、設置依據、與其它課程關系以及建設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專業核心課的概念
核心課程是核心的知識體系與經驗結構的總稱。是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課程,職業教育核心課程是介于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之間的一種課程類型。不僅僅指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其基本含義為:圍繞某一種職業活動體系作為核心的活動課程,按自然形成的序列一工作過程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并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專業知識的傳授,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獲得職業經驗的過程,促進其職業能力的發展。
課程重心放在科技、經濟、社會和生活問題的設計上,以學生解決問題為中心,把多門學科知識及技能圍繞解決問題交織綜合起來,隨著過程問題的復雜化,不斷提高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和廣度。課程架構的邏輯基礎是解決實際問的相關性而不僅是學科知識的相關性。它是以學生群體需要為教育基礎,強調學生參與社會的意識;體現教與學、學與用的結合,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2 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依據
優質核心課開發的前提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這就要求進行專業產業調研和人才需求背景分析,撰寫專業調研報告。之后進行職業崗位分析編制職業能力標準。找出核心就業能力,設置為專業核心課程。吸收企業實踐專家,深度參與課程建設的基本工作,即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課程項目任務。
真實過程中的工作任務往往非常復雜,學生難以立即完成,需要進行簡化處理,拆分為若干適于過程導向教學的“學習性工作任務”;這些“學習性工作任務”在兩個方向上不斷擴展,一是從簡到繁逐步提高任務的難度,學生能夠不斷自行獲取有關知識;二是每一個學習任務都應該為完成后續任務創造條件,學習任務不斷擴展直到學生完全掌握所要求的工作過程。
3 專業核心課與其它課程的關系
3.1 核心課程與外圍課程的關系
從課程對學生的核心能力培養的功能來劃分,課程有核心課程與外圍課程之分。核心課程主要是根據人才的市場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競爭力,外圍課程則傾向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素質。突出核心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并不意味忽視人才的知識結構的缺失。除核心課程以外,還應建立以專業基礎與人文素養的外圍課程配套體系,它們可以通過限選專業課程與自選人文課程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核心課程上學習的質量,滿足學生在專業興趣與人文素質上的個性發展。基于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課程改革旨在建立以核心課程為中心,外圍課程為輔助的層次化的課程體系及其相應的實施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與將來可能就業的工作方向在其中選擇相應的專業課程與外圍課程。endprint
3.2 專業課程與專業平臺課程的關系
從核心課程的內部來看,核心課程有專業課程與專業平臺課程之分。專業課程所承擔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與就業方向密切相關的核心競爭力,而專業平臺課程所承擔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素養與人文精神,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它們都是以核心課程為主導的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平臺課程與專業課程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而是有機的“相乘”關系,應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特點安排通識課程,而不是讓學生在所謂的學分制的牽引下隨意選擇。
4 專業核心課的建設內容
4.1 課程體系的建設
圖 1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引入行業、企業工作規范和技術標準,以典型生產(作業)任務、真實產品、真實工藝等為載體,校企共同開發專業優質核心課程及配套資源。按作業過程重構專業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融入真實的項目、實例、職業規范等,強調“做中教、做中學”,使教學內容緊貼生產實踐和技術前沿。發揮合作企業資源優勢,結合行業發展及實際情況,與企業聯合開發相應課程資源。以工程測量專業為例,依據職業崗位能力設置專業課程,按照教育基本規律組織教學,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專業平臺+專業方向選項”課程體系。根據測繪工程技術專業崗位需求,將專業分為“工程測量”、“數字測繪”兩個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4.2 課程內容建設
(1)教學內容。課程的教學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多學科知識相融合的,在課程內工作任務為核心的專業知識體系中,從初學者到高技能專門人才的職業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那些對實踐至關重要的應用性知識,應是課程內容的首選;應將程序性知識中的處置性(經驗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中的事實性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的論證性的理論知識。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依托職業資格技能鑒定站,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核心課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相融通,為學生畢業時獲得一個或多個職業資格證書提供方便,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體現職業工作過程特征的教學模式必須有校企深度合作機制為保障。
(2)教學模式設計。要對課程采取工學交替、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并要適當運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社會實踐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學生真正能夠“做中學”,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3)教學評價、考核要求。教學評價、考核要注重多元性,項目考評、過程考評、知識考評等,形成性評價和中介性評價相結合,要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進行全面評價。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核心課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同時,也是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專業建設的一個切入點,因此,對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與探索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endprint
3.2 專業課程與專業平臺課程的關系
從核心課程的內部來看,核心課程有專業課程與專業平臺課程之分。專業課程所承擔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與就業方向密切相關的核心競爭力,而專業平臺課程所承擔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素養與人文精神,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它們都是以核心課程為主導的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平臺課程與專業課程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而是有機的“相乘”關系,應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特點安排通識課程,而不是讓學生在所謂的學分制的牽引下隨意選擇。
4 專業核心課的建設內容
4.1 課程體系的建設
圖 1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引入行業、企業工作規范和技術標準,以典型生產(作業)任務、真實產品、真實工藝等為載體,校企共同開發專業優質核心課程及配套資源。按作業過程重構專業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融入真實的項目、實例、職業規范等,強調“做中教、做中學”,使教學內容緊貼生產實踐和技術前沿。發揮合作企業資源優勢,結合行業發展及實際情況,與企業聯合開發相應課程資源。以工程測量專業為例,依據職業崗位能力設置專業課程,按照教育基本規律組織教學,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專業平臺+專業方向選項”課程體系。根據測繪工程技術專業崗位需求,將專業分為“工程測量”、“數字測繪”兩個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4.2 課程內容建設
(1)教學內容。課程的教學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多學科知識相融合的,在課程內工作任務為核心的專業知識體系中,從初學者到高技能專門人才的職業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那些對實踐至關重要的應用性知識,應是課程內容的首選;應將程序性知識中的處置性(經驗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中的事實性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的論證性的理論知識。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依托職業資格技能鑒定站,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核心課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相融通,為學生畢業時獲得一個或多個職業資格證書提供方便,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體現職業工作過程特征的教學模式必須有校企深度合作機制為保障。
(2)教學模式設計。要對課程采取工學交替、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并要適當運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社會實踐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學生真正能夠“做中學”,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3)教學評價、考核要求。教學評價、考核要注重多元性,項目考評、過程考評、知識考評等,形成性評價和中介性評價相結合,要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進行全面評價。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核心課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同時,也是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專業建設的一個切入點,因此,對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與探索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endprint
3.2 專業課程與專業平臺課程的關系
從核心課程的內部來看,核心課程有專業課程與專業平臺課程之分。專業課程所承擔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與就業方向密切相關的核心競爭力,而專業平臺課程所承擔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素養與人文精神,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它們都是以核心課程為主導的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平臺課程與專業課程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而是有機的“相乘”關系,應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特點安排通識課程,而不是讓學生在所謂的學分制的牽引下隨意選擇。
4 專業核心課的建設內容
4.1 課程體系的建設
圖 1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引入行業、企業工作規范和技術標準,以典型生產(作業)任務、真實產品、真實工藝等為載體,校企共同開發專業優質核心課程及配套資源。按作業過程重構專業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融入真實的項目、實例、職業規范等,強調“做中教、做中學”,使教學內容緊貼生產實踐和技術前沿。發揮合作企業資源優勢,結合行業發展及實際情況,與企業聯合開發相應課程資源。以工程測量專業為例,依據職業崗位能力設置專業課程,按照教育基本規律組織教學,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專業平臺+專業方向選項”課程體系。根據測繪工程技術專業崗位需求,將專業分為“工程測量”、“數字測繪”兩個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4.2 課程內容建設
(1)教學內容。課程的教學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多學科知識相融合的,在課程內工作任務為核心的專業知識體系中,從初學者到高技能專門人才的職業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那些對實踐至關重要的應用性知識,應是課程內容的首選;應將程序性知識中的處置性(經驗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中的事實性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的論證性的理論知識。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依托職業資格技能鑒定站,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核心課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相融通,為學生畢業時獲得一個或多個職業資格證書提供方便,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體現職業工作過程特征的教學模式必須有校企深度合作機制為保障。
(2)教學模式設計。要對課程采取工學交替、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并要適當運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社會實踐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學生真正能夠“做中學”,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3)教學評價、考核要求。教學評價、考核要注重多元性,項目考評、過程考評、知識考評等,形成性評價和中介性評價相結合,要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進行全面評價。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核心課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同時,也是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專業建設的一個切入點,因此,對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與探索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