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貽平
【摘 要】初中生的身心發展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引導學生,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信息背景下,教師要結合先進的教學技術,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本文基于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生;物理教學
前言:
近幾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不斷地推動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掌握先進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的優勢,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1.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構建對知識的理解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講述,學生負責聽和記,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已經逐步進入信息化時代,在信息背景下,教學模式也隨著改革和創新。尤其是多媒體信息技術,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使教學模式更加情境化,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最大優勢就是將教材上抽象的知識要點轉化為簡單形象的具體事物,學生對于具體的事物會更加感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聲現象》這一節課時,根據本章節知識特點和框架結構,本節課主要就是讓學生對“聲”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聲音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尤其是各種各樣的聲音:令人厭煩的、喜悅的等等,教師是難以描述的,所以在課前我在網絡信息里搜索有關刺耳的聲音和悅耳的音樂,制作成幻燈片課件,在教學的過程中播放給學生聽,學生就會對不同的聲音進行對比,從而區分開不同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教師的分析和講解,也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接收,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信息資源
初中物理尤其是實驗教學,涉及的內容是比較多而且復雜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的構建與資源構成的文化環境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學生學習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的學生會把學習資源范圍劃分得比較窄,在網絡資源庫中有社會、自然、網絡,甚至還有學習的伙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資源,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協作學習的平臺,更好地促進學生在信息背景下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物理《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更多的能源種類,我將會在講解完本節課的時候為學生提供網絡學習的網址,讓學生在課后去查看這個網址,然后進一步的了解和學習,從而對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進行鞏固,使學生獲得在課堂上接觸不到的學習資源,學習潛質得到開發,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要點有更深刻的理解。
3.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
現代教學模式越來越趨向于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越多,越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在當今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背景下,教師更要適當放手,給予學生自由學習和發揮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深刻體驗學習的過程,就會體會到獲得知識的來之不易和成就感,這樣學生就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果實,從而努力學習和牢記,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物理《物體的運動》這一章時,其中的一節課是“世界是運動的”,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和框架結構,我將會組織學生進行自學,自學的前提是讓學生在了解本節課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在網絡信息庫里查詢本節課的相關知識要點,并進行總結。然后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發言,看看大家誰查閱的資料比較全面和權威,整個的過程都是學生親自參與并獨立完成的,讓學生體驗了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信息背景下,構建師生交流平臺
教師在教學中想要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其設計的教學環節和采用的教學策略就要建立在學生需求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的習慣以及興趣等,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內容才會更加適合學生。以往了解學生的方式通常是和學生接觸、聊天等,那么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教師可以建立師生交流的平臺,如QQ、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的方式。在教師和學生不見面的情況下進行交流,可以排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沒有顧忌地說出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這樣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教學和幫助學生等,不僅能夠制定出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和學生的交流,還可以幫助學生走出誤區、自卑心理等,從而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5.小結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從初中物理教師的角度出發,分析了信息技術為我們教育教學提供的巨大動力。與此同時,我們可以推論出: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在教學的實踐中會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宇昕,胡迎賓.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A].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2年
[2]陳義萬,李文兵.成純富.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整合與實驗室建設[A].2011年中國南京第三屆全國光學技術(光學制造技術與裝備)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徐滔滔.大學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構想與嘗試[A]. 湖北省物理學會、武漢物理學會成立70周年慶典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天平初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