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娜
摘 要:當前的社會經濟環境下,一個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僅靠學校或僅靠家庭都是不夠的。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大教育環境,教師與家長必須做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共育新人。本文班主任怎樣與家長更好地溝通進行探討。
關鍵詞:班主任;家長;溝通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142-01
一、尊重家長是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尊重家長是做好溝通的前提,不能一見面就對家長指責學生的錯誤,把學生家長當學生來教育。這樣會使溝通無法順利進行。教育是理性的行為,與家長的溝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應該把家長放在對等的位置和家長溝通,而不要拿對自己的學生說話的語氣居高臨下的和家長交流。否則,很容易造成家長對老師的抵觸和不認同,就不能很好的和家長進行溝通。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要明白,和家長溝通的目的是探討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把學生家長當做出氣筒。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得家長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對孩子的教育形成一個互動的局面,才能增進教師對一個學生的全面的了解。這種“互補性溝通”會更好的幫助出現問題的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小”問題。
二、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讓家長明白他的意見很重要。教師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傾聽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輔以眼神、動作,間或插以“對”或“是”這樣的短語呼應,最好是動筆記一下要點;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面對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種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往往束手無策,他們很苦惱,也很著急,他們迫切希望從教師那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如果教師能夠及時地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將會增加家長對你的感激和信任,從而樹立自己的威信。
要有誠懇的態度,讓家長感到自己倍受重視和尊重,進而樂于和教師分享看法、協助老師解決問題。教師應以誠懇的語言和家長交談,不嬉笑怒罵、不冷嘲熱諷,教師面對家長不能居高臨下,我們不要使用“你應該”或“你必須”這樣命令性的字眼,而應該說“我認為”“我覺得”“我需要您的協助”或是征求家長的意見,如“您認為怎樣”“您覺得如何?”“您的想法是?”“您的意見是?”這些婉轉、協商性質的詞語來拉近與家長的距離。這樣家長更樂意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當然也不能過于謙虛,在確定無疑時,語氣也應該十分肯定,讓家長相信你的意見是不容質疑。要有針對性、要專業、要科學實用。在解答家長的疑惑、給家長建議時,一定要有針對性,條理清晰,言簡意賅,最重要的是要有建設性、要科學實用。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成績、個性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談,讓家長不著邊際,聽似全有理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甚至聽不懂,從而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教師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一定要對癥下藥,切實可行,讓家長信服。如果我們的建議不科學不合理,在家長心中的威信就會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積極探索,勤于思考教師工作的藝術十分重要。
三、真誠對待是與家長溝通的催化劑
每個家長的文化層次和素質修養都不盡相同。對教育工作的認識也不一樣。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學校,我的孩子在學校出了問題,就是學校的責任。這時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要讓家長理解學校,理解老師。最好的事實是學生對你的喜歡、對你的愛,用學生對你的肯定開啟家長的心扉,讓學生架起你和家長溝通的橋梁,家長自然會被軟化,給你多一些理解,家長會認同我們的教育措施,使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少一些阻力。由于學生家長與教師的接觸不多,與教師溝通交流時,不容易做到暢所欲言。我們應該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這個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老師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如果我們真誠以待,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訴,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
總之,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饒日春.怎樣有效地與家長溝通[J].師道·教研.2009.9期
[2] 李云飛.怎樣與家長溝通.快樂閱讀,2012.10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