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蓮
摘 要:思想政治課承載著德育教育的重任,是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家、了解人生、了解個人的最好平臺,政治課讓他們在經濟生活里探尋、在政治生活里沉思、在文化生活里享用、在哲學生活里追問。從世界到人生,從身邊商品到宇宙本原,無不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所以關注高中政治情感目標的生成是我們上好課的關鍵。
關鍵詞:情感;生成;故事;時政;辯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22-01
我們高中政治安排了四個必修模塊,從經濟到政治,到文化,再到哲學,都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身邊的購物,大到國家的性質,微觀到商品的含義,宏觀到世界本源,都在引領學生思考人生,思考世界,但如果老師講課總是就理論講理論,那就必然使我們的政治課僵化,學生沒有學的興趣,老師沒有講的興趣,讓政治課成了“老夫子”的簡單說教,所以我們需要一些藝術,需要一些方法,讓我們的政治課也充滿溫情。
一、溫情——從故事開始
“寓教于樂“似乎是對小孩子說的話,其實對我們高中的學生而言,興趣依然是最好的老師。
高一開學伊始,我帶上了新班,如何上好第一節課就成為老師最關注的問題,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上好第一節課是得到學生認可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把鑰匙,是老師給學生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今后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如此,很多老師都很關注第一節課。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第一節課講什么,往往是對高中政治課都講什么做一個簡介,或者是對上課、作業、紀律等做一些要求,或者直接開始上新課。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如何以最好的方式,用最好的素材,激發學生最大的興趣成為擺在我眼前的一個課題。經過認真反思,我選擇了這樣一個話題:猜謎語。“早上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還沒等我說完,學生就喊了“人!”這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謎語,但是這個謎語后面的故事,卻不是很多都知道的,于是我引出了“斯芬克斯之謎”,將大家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王國。然后提出了人的社會化的問題“人——從——眾”,順理成章引出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學生聽的入迷,老師也講的有味。在溫情的故事中,讓我們的學生體會到政治學科的意義。
二、溫情——從時政入手
時事和政治如影隨形,生活中一些鮮活的素材,會讓我們的政治課在關注社會熱點的氛圍中或意氣風發、或扼腕嘆息、或悲傷落淚,讓我們的課堂在溫情的陽光里成為師生情感交融的園地。
當“小悅悅事件”發生后,社會輿論開始拷問國人的良知,這無疑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時機,我給大家播放了整段視頻,把最殘酷的現實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當面包車前輪碾過,司機沒有施救又讓后輪碾過,18個路人路過無人過問,第二輛大卡車又一次殘忍的從小悅悅身上碾過,直到最后拾荒阿姨伸出援手………我們的心全都糾結在了一起…..我們無法掩飾眼角的淚水,我們也無法掩飾內心的憤恨,我們也開始拷問:我們的社會是怎么了?我們的良知到底在哪里?一場辯論就這樣展開,思想道德建設不再成為簡單的說教,我們所獲得的豈止是一點點理論知識?
當“釣魚島”時間發生后,全民沸騰,我們的學生豈能不理?于是一場關于“釣魚島”的主題課也便隨之展開,搜集資料、發表看法、表達情感,無需我們空泛的口號,在如此充滿激情的主題課中我們亦無需太多的語言,因為我們的學生有最豐富的情感,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隨即滲透。
當“黃巖島事件”發生之時,中菲對峙也牽動著我們學生的心,不關注國家大事的學生不是一個合格的學生,所以我播放了“中菲軍力對比”視頻,讓大家明白我國政府的做法有理有力有節,讓大家探尋事件背后的真相,讓我們的學生在國與國之間的“博弈”中體會“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這比我們簡單的說教效果我好的多。
三、溫情——從辯論出發
當我們真切的把自己的學生看成是一個個充滿感情的人時,我們就不會只是一味的說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讓我們意想不到的精彩。在我們習慣里自己講課之后,我們能否騰出一些這樣的課型:辯論課。讓我們的學生迸發最耀眼的火花。
在上“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一課時,我放開手,讓學生自己組織,自己準備,自己辯論,我只做一個普通的聽眾。“女子無才便是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愚忠愚孝”等一系列的話題,激烈的討論中我們學生精彩的發揮使我至今難忘。記得有一個后來去了人大附中的同學在當天的課后總結里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是我上過的最給力的政治課!”“理不辨不明”,當我們的學生在自己的辯論里明白了這樣的道理的時候,我們的課堂便滿是人文關懷,學生與老師也便平等的成為學習者了。
四、溫情——從快樂結束
有教育家曾說過“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人幸福。”我們的學生需要從課堂里體會一些幸福與快樂,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之于有一些屬于自己的快樂時光,需要在45分鐘的高效課堂里有一些可以陶冶身心、讓自己愉悅的亮點,這不是浪費時間,反而是另一種高效,是對學生最溫情的關懷。
一首“江南style”紅遍大江南北,我們何不在課后幾分鐘與大家分享?快樂與時尚同行,愛與關懷備至,師生間最真切的情感也便由此得以共鳴;講完“新時代的勞動者”一課,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歌曲“打工行”,在體會勞動艱辛的同時激發了努力學習的情感,在放松身心的同時也體會著屬于自己的幸福。在緊張的復習考試之后,和同學利用一兩節課欣賞一部好的電影,如《功夫熊貓》,又何嘗不是一種享受?這樣的老師,這樣與學生有共同心理體驗的老師,學生怎能不喜歡?在快樂中彼此欣賞,在快樂中彼此理解,也在快樂中彼此尊重,這難道不是我們所渴望的最好的師生關系嗎?
政治課是最有生活語言的一門課,我們要善于利用,善于開發,善于在建構知識的同時建構情感目標,讓學生愛上你,愛上政治課,也便是愛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