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艷
摘要:教學中,應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訓練。精心組織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合理安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以講帶練,少講多讀,扎實閱讀訓練;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閱讀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77-01
小學階段語文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新課標對語文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但長期以來,教師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中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沒能很好地教給學生如何去閱讀,閱讀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使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理解能力,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下降。因此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呆板為靈活,變苦學為樂學。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訓練。
一、精心組織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的導語對上好一節課非常重要,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教師要善于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的導語,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上,這樣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筆者精心設計了一段簡短的導語:“桂林以盛產桂花,桂樹成林而得名,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城市。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譽。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騷人墨客為它寫下了優美的詩文,唐代大詩人韓愈就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贊美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桂林山水》的作者,又是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點來贊美桂林呢?”學生聽了老師的導語后,興趣頓生,開始情緒高昂地朗讀課文。
二、合理安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各不相同,我們要根據孩子們不同的年齡特征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針對小學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一年級的孩子們能借助漢字上的拼音流暢地讀出一句話,理解大體意思,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二年級閱讀時要求就要有所提高,要求學生們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還要準確地進行頓句和斷句,朗讀時要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能較準確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教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二年級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把每個句子聯系起來一起讀,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做到逐句逐段讀懂,理解全篇內容。
三、以講帶練,少講多讀,扎實閱讀訓練
課堂教學中,閱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幾種讀法交替進行,引領學生逐步深入課文,在讀中感悟。要讓學生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以讀代講,少講多練。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涵,避免繁瑣多余的分析。在講讀課文時教師只需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提升,教學任務也能輕松、愉快完成。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閱讀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我們開展朗讀比賽,辦讀書剪貼報、手抄報,開展讀書會、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會,展示優秀讀書筆記,舉辦知識競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瀆,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五、養成自覺思考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更好的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所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