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茵
(華南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 研究生在讀,廣東 廣州 510640)
語言是用于表達思想的,而思想又是客觀的。大千世界,紛繁復雜,人類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但是生活環境和方式各不相同,這就造成思維方式的差異。思維方式對表達方式的影響很大,思維方式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即語言的不同。英漢兩種語言作為分屬于兩大語系——印歐和漢藏語系的代表性語言,有相同之處,但更多的是完全不同的規則。從宏觀上說,英語和漢語在認知方法、語言心理及語言哲學等方面是不同的;從微觀上來說,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所指的英漢對比,包括語音、語義、詞匯、語法等各細枝末節。隨著英語在我國的深入,它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使用最廣泛的外來語,滲透到國家發展、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目前,越來越多的英文資料、著作和文獻流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中文各種資料文獻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不斷在國外市場有增無減地出現。由于兩種語言的碰撞和交流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到兩種語言的相似性和差別,于是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展開英漢對比研究。無論是從宏觀上還是微觀上,對比研究都是意義非凡的。它可以幫助學者、教育工作者和譯者進一步了解兩種語言的異同,讓學者從更多角度展開研究,并將英漢差異的原理講得更透徹,而翻譯工作者則能夠更好地完成雙語間的轉換。
筆者擬從實際語料出發,通過從微觀上對比英語與漢語修飾語詞類的異同及其與中心語位置的異同,揭示兩種語言中修飾語的使用規則;同時,將探討英漢修飾語的異同對翻譯的影響與啟示,讓譯者將翻譯做得更到位。
從哲學的角度說,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貫穿于任何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所以普遍性是時時存在、處處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是事物的共性,普遍存在;特殊性體現普遍性,且受其制約,是個性,它的存在是有條件的。換言之,雖然世界上的語言各有特點,但這只是它們的特殊性,在各種語言背后,總是存在普遍性——各種語言之間有相似性,有相通的特質。所以,英語與漢語存在諸多差別,又不乏相似之處。在作語言之間的對比研究中,語言共性是不容忽視的。語言共性是語際對比的前提和基礎,把英語和漢語進行對比,既需要注意對比差異,還要從整體上說明英語和漢語的結構特點和它們的共同之處,通過對語言的對比研究,加深對人類語言結構的認識。綜上所述,英漢修飾語的對比研究既要對比異又要對比同。
在修飾語方面,英語和漢語中的修飾語在詞性及其與中心語位置上有同有異,相同的可分為名詞、代詞、數詞,這些都可歸類為名詞修飾語。對于此類相同的修飾語,翻譯時可以采取直譯,直接將英語中修飾語與中心詞的結構和語序翻譯成中文即可。在這種情況下,直譯符合漢語的用語習慣,也不會引起任何歧義。
(1)名詞作修飾語
在英漢語里,名詞的修飾語可以由另一個名詞充當。例如: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奧巴馬政府
a tool box工具箱
the history teacher歷史老師
這類英文的“名詞+名詞”結構中,前一個名詞修飾后一個名詞,作修飾語的名詞不需要做任何改變,簡單明了。漢語中也有相同的結構可以套用,根本不用“的”的標志,讀者也能馬上明白。
(2)代詞作修飾語
英漢語里都有代詞,英語中代詞分類下的名詞性物主代詞和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在漢語里也能夠找到對應的詞語。所以,代詞作修飾語修飾名詞的翻譯可直譯。例如:
hisclock他的鐘
David’s bike 大衛的單車
This book ismine.這本書是我的。
前兩個例子中,前置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翻成中文后被放到名詞前面,意思和結構都沒有改變;最后一個例子的名詞性物主代詞在漢語里也可以后置,同樣是依葫蘆畫瓢。
(3)數詞作修飾語
英漢兩種語言中都常見數詞(基數詞、序數詞)充當名詞的修飾語。兩種語言中,數詞充當修飾語時與中心詞的位置相同。例如:
five cars五輛車
the fifth birthday第五個生日
two bottlesof milk兩瓶牛奶
由以上例子可得:無論是在漢語還是英語中,序數詞和基數詞修飾名詞時都置于中心詞之前,結構與語序都相同,翻譯起來同樣是按語順和結構直譯,不需要做過多調整。譯者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中文不能直接用“數詞+名詞”格式,比如:五車,中文的結構為“數詞+量詞+名詞”。因為中文中量詞的詞匯和語序都是固定的,翻譯時可以直接套用固有格式,所以翻譯英文的“數詞+名詞”時也可以直譯。
(4)形容詞作修飾語
英漢語中單個形容詞作為名詞修飾語時都置于被修飾詞之前,語序和結構完全一致,所以兩種語言進行轉換時采取直譯,并無困難。例如:
red flower紅花
tall building高樓
young lady年輕女孩
以上的例子都是在英語中常見的形容詞充當名詞修飾語,譯成中文時不需要調整語序,但是譯成中文時要注意將“的”字省去。上述例子是比較普遍的情況,但是總有一些特殊情況,有時候英語中的形容詞修飾語可以后置。例如:
something alive尚存活的東西
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漢語中的形容詞修飾語只能放在被修飾語之前,所以盡管英語中形容詞后置了,漢語中還是要將其提前。
英語中有單復數之分,還有可數和不可數之分,所以存在冠詞。冠詞主要分為不定冠詞和定冠詞。不定冠詞“a”往往修飾可數名詞的單數;“the”可用于修飾各類名詞,表示特指,以區別于其他同類物品。但漢語中沒有冠詞,更沒有冠詞作為名詞修飾語的情況。所以,對于中國英語學者和譯者來說,“冠詞”的學習和處理是一大難題。例如:
astudent(一個)學生
This isan orange.這是(一個)橘子。
the bags這些書包
the bus這輛巴士
漢語名詞往往可以獨立出現在句中,不需要用不定冠詞修飾,也不需要強調個數的概念,所以翻譯時不需要將“一個”翻譯出來。但是,譯者在翻譯時常常會將“a”翻譯出來,很容易出現“一個橘子”這樣不符合漢語習慣的表達,或者將“a friend of my father”譯成“我爸爸的一個朋友”,其實“一個”是多余的,省去之后對意思并沒有影響。定冠詞的翻譯比較簡單,因為是特指,翻成“這”或“那”就可以。
英語中常用短語和各種從句作名詞修飾語,而漢語中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另外,當短語和從句作名詞修飾語時,很多時候都是置于被修飾語之后,但漢語中修飾語從不放在被修飾語后面,這樣的差異在學習和翻譯時要特別注意。
(1)短語作修飾語
英語中短語作修飾語十分常見,一般都將短語放在被修飾語之后。例如:
the shirt with flowerson it有印花的襯衫
a meeting tobe held將要召開的會議
work done by my colleague我同事做完的工作
在這幾個例子中,修飾語都放到被修飾語的后面,是英文的表達習慣。翻譯時不能譯成“襯衫印有花”,因為中心詞是“襯衫”而不是“花”。在某些語料中,后置的短語非常長,比如:the card for you to passthe front gate,這種情況就要考驗譯者的翻譯水平,這個短語可以譯為 “你通過前門所需的卡”。總之,無論后置的短語修飾語有多復雜,譯者都必須想辦法將其放到漢語被修飾語之前。
有些作為短語修飾語會放在被修飾語前面,這樣的修飾語基本可以歸為一類——修飾數量的詞。例如:
hundreds of cows數百頭牛
plenty of water一大攤水
all kindsof plants各種植物
這兩個例子就是表數量的短語修飾語放在被修飾語之前,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翻譯時只要搞清楚數量,就可以直接套用漢語表數量的詞,沒有任何難度。
(2)從句作修飾語
英語表達中長句是比較常見的,而長句中一般都包含有作為修飾成分的從句。英文長句邏輯很清晰,層次也很明了,會英語的人一看就知道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但是,漢語中沒有從句這種成分,修飾語往往很簡短;如果要用一長串詞語甚至一整個句子修飾某個名詞,漢語一般會采用好幾個短句來實現。英語中常充當修飾語的從句有定語從句、主語從句和賓語從句。例如:
He who wears a blue shirt and carries a bottle of water is our monitor.那個穿襯衫,手里拿著一瓶水的男孩就是班長。
Her mother gave her a birthday gift that was wrapped by beautiful packaging.媽媽送她的生日禮物包了一層漂亮的包裝紙。
The wolves hid themselves in the places that couldn’t be found.狼群藏在了不會被發現的地方。
第一個例子是主語從句作修飾語,修飾主語“he”;第二個例子是賓語從句作修飾語,修飾賓語“gift”;第三個則是定語從句,修飾“places”。這些從句無一例外地都放在被修飾語后面,因為英語不允許頭重腳輕,但允許在被修飾詞后面帶著無限的修飾語。但漢語的修飾語要放在前面,不能放在后面,所以翻譯從句時就比較困難。例一和例三的從句都比較短,好安排位置,但例二如果譯成“媽媽送她個有漂亮的外包裝的禮物”就不合適,帶著濃重的翻譯腔,所以譯者增譯“包了”,這樣句子更通順。在有些情況下,因為從句太長,無法直接跟在修飾語之前,所以需要單獨成句。
通過列舉以上幾個方面的名詞修飾語,筆者利用實際語料展示了英漢名詞修飾語的相似性和差異,提出了適用于各類名詞修飾語的翻譯。進行英漢對比分析,可以發揮成年人的思維優勢和母語能力的作用。著名語言學家趙世開先生指出:“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人們會發現它們在結構上的差異,這些往往是外語教學中的難點和翻譯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文中案例可見,相似的名詞修飾語翻譯難度較小,基本有固定模式;差異較大的名詞修飾語比較難翻譯,無法實現形式上的一致,唯有改變詞性或者調整語序,才能準確地將源語意思表達到位。這些經驗及結論可以供其他譯者參考,有助于他們擺脫母語思維的束縛,更準確且迅速地完成英漢修飾語的互譯。
[1]Baker,M.2011.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London:Routledge.
[2]Barber,Charles.2012.The English Language.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韓雙彥.淺析英漢修飾語語序對比分析[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第24卷.
[4]瓊·平卡姆.中式英語之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劉宓慶.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6]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增訂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潘文國.英漢語言對比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8]袁昌明.英漢修辭比較與翻譯[J].中國翻譯,1989(4).
[9]余立三.英漢修辭比較與翻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10]朱余剛.20世紀國內英漢對比修辭研究綜述[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