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承承
(華中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當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隨著現代生活條件的改善,某些學生對物質、精神的更高要求使艱苦奮斗的傳統道德觀念淡薄了;二是學生的獨立意識、主體意識增強,開始用獨立、現實的態度對待各種教育。以往理解不理解都要執行,現在不理解的執行起來有思想情緒;三是有些高校由于學風遺毒的干擾,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內容較陳舊使學生感到缺乏動力;四是高校個別干部搞不正之風,削弱了德育工作的說服力,使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威力;五是高校與企業共建聯誼等交流活動增多,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傳入高校,使德育教育工作增加了相應的難度;六是某些學生的責任觀念弱了,個人和家庭要求分量重了,紀律觀念淡化了,等等。有的甚至想畢業后早點到大的企業趁早撈點錢,認為在校學習再好,知識再多,也是無用的。上述這些難點和思想偏差應該引起高校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及時進行教育引導。
那么,我們應如何采取相應對策做好地方高校德育工作呢?本文就此作如下研究與探討。
一、營造從嚴治校的育人環境,形成嚴格正規的良好校風。
治校要嚴,育人更要嚴。嚴格出人才,苦練出精英。高素質的人才要靠從嚴治校,深化教學改革造就,地方高校應把嚴格治校滲透到培養學生的各個環節。從嚴治校,必須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從嚴管理。首先,要從高校機關干部、教師、學生輔導員嚴起,先嚴管人的人,先嚴教人的人,使從嚴治校真正成為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自覺行動。以標準從嚴要求的學業、作風,第一任職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強化管理,狠抓養成。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嚴”字落實到教學目標體系上;堅持治標與治本兼顧,把“嚴”字落實到教書育人三尺講臺上。要嚴格規章,建立健全教學法規;嚴格教學管理,加強質量檢查;嚴格考試管理,實行全程淘汰,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和嚴密的工作作風。
落實從嚴治校方針,在觀念上要明確,嚴是育人之本,更是治校之本。在管教、管學、管作風過程中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從嚴治教,要認真研究解決教師如何切實做到嚴教、嚴管的問題。從嚴治校當前要解決輔導員重管輕教的現象,使輔導員既抓管理又抓教學,圍繞育人抓好管理。從嚴治學要從嚴格考試入手,對考試作弊的問題抓住一起嚴肅處理一起,不能手軟。嚴格的考風才能帶來認真刻苦求學之風。從嚴治學還必須嚴格淘汰制度。因此,切實做到從嚴治教,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形成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的良好教風;從嚴治學,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形成勤奮教學、積極向上的良好教風;從嚴管理,充分發揮高校各級各部門管理育人作用,形成嚴格正規的良好校風。
二、打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自覺抵制“酒綠燈紅”影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要不要搞拒腐防變教育,有人認為,高校學生生活較緊張,外出時間較少,這里是沒有“酒綠燈紅”的“世外桃源”。經過實踐調查,我認為:“酒綠燈紅”的影響對高校學生是無孔不入的,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將這次教育抓緊抓好抓出成效,怎么抓,抓什么?我認為應著重從以下方面抓好教育。一是從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的高度,要抵御“酒綠燈紅”影響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政治合格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務,如果不重視拒腐防變教育,就會使其誤入歧途。二是貫徹落實高校管理規定,要抵御“酒綠燈紅”影響必要性。現在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創造者,如果不及早打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將會直接影響對社會的長遠建設。三是從腐朽思想文化對高校的滲透腐蝕,要抵御“酒綠燈紅”影響的迫切性。高校有的坐落在鬧市中心,有的雖然遠離市區,但并非就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酒綠燈紅”的影響將會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校園中。少數學生耐不住寂寞,雖然嘴上喊艱苦奮斗,但內心卻向往“酒綠燈紅”,學習怕用功,訓練怕吃苦,貪圖安逸的現象在高校時有發生。針對這種現象,要加強組織紀律和規章制度建設,堅持把思想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做到互相促進。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讀書、唱歌等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
三、延伸德育課堂,探索合力育人新思路。
在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腐朽文化侵蝕和“酒綠燈紅”的影響,對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帶來沖擊。面對嚴峻挑戰,如何大力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全程育人機制的效能,調動教師、政工干部、管理干部、后勤服務人員及社會、家庭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形成合力育人的環境,使年輕的學生隨時隨地置身于進步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優良的思想作風的熏陶之中,為此,我們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充分發揮教師育人的重要作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把解決學生政治信念、敬業精神、立身做人等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重點,充分發揮教師在育人中的作用,組織學生到開放地區、革命老區實地考察。要求政治理論教師在教學中做到“三個堅定”、“兩個提高”和“一個保證”。即:堅定對馬列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共產黨領導的信心;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提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畢業學生政治合格。
第二,充分調動專業教師既教專業又導思想的積極性。高校應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師評功評獎、晉職晉級的重要條件之一,要制定《教書育人要則》,對教書育人的一般原則、主要內容、基本要求、檢查考核及獎勵辦法做出明確的規定,做到定期評選一批“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營造濃厚的教書育人氣氛。
第三,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全程管理育人的作用。要重視發揮輔導員干部的作用,激勵他們隨時隨地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輔導員要千方百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家庭方面的實際困難,做好思想工作。學生入校后,針對其不同的入學動機,集中進行愛專業和遵守規章制度的教育,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從高中生到大學生,從研究生到博士生的轉變。進入正常學習階段后,著重對學生進行“四個教育”;由基礎課轉入專業課時,圍繞“學專業、愛專業、干專業”開展專業思想教育。
第四,充分發揮高校服務保障人員以優質服務影響感染學生的作用。后勤人員是學生的半個輔導員,要按學生生活標準,搞好食堂伙食衛生。高校醫院門診部要堅持做好每季度為學生預防流行病的工作,把黨組織、校領導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學生的心坎上。總之,后勤服務保障人員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和缺點,主動幫助教育,不失時機地做好思想工作。
第五,充分發揮英雄模范人物和家庭在育人中的作用。高校應該把深化“四個教育”的課堂延伸到社會及家庭,使學生多渠道地汲取人生成長的政治營養。高校要更好地同企業建立共建精神文明關系,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同時,高校還要積極發揮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臨到期末年終,高校輔導員要寫信向家長反映學生的成才進步情況及存在的問題,請家長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遇有學生親戚、家長來校探訪,高校輔導員要不失時機地請他們協助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四、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注重抓好艱苦奮斗教育。
要教育學生自覺學習歷史知識,特別是中國近代史、現代史,打牢學生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感情基礎;學習現代科技知識,追蹤高科技,了解國際風云,打牢學生忠于職守、報效祖國的道德基礎;學習馬克思主義、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打牢學生獻身祖國、建功立業的思想基礎。要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把愛國主義滲透到各部門學科中,發揮社會大課堂的教育功能,建立社會教學基地。
艱苦奮斗歷來是我國的光榮傳統,它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方式和目標。在新的歷史時期進行艱苦奮斗教育,首先必須使高校學生從思想上弄清我們所倡導的艱苦奮斗的科學內涵和偉大意義,幫助學生從理論上搞清楚,我們所提出的艱苦奮斗是指節儉、樸素、勤勞、奮斗、進取的革命精神,是創新、向上、發展和不懈追求的拼搏精神,是關系到民族興衰、國家存亡的重大問題。其次,要通過道理灌輸,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艱苦奮斗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樣,只有同高校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高校在艱苦奮斗教育過程中,內容設置、方式、方法必須同本高校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王偉.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2]沈革武.新時期我國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7(02).
[3]雷鷹,邱玲.試論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九江學院學報,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