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效誠

十一長假,自助深度游泰國,七天行程來去匆匆。無論是曼谷烈日下逛皇宮、小雨中漫步周末市場,還是清邁瀏覽古城、騎大象、漂流,蘇梅島觀日出、潛水看熱帶動植物,以及吃泰國酸辣海鮮美食等等,泰國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真個是百聞不如一見,印象深刻,旅途歡暢。不過或許是職業病,印象最深刻的還要說是帕岸島深夜參加的滿月節派對。帕岸島,是一個從蘇梅島乘快艇也要50分鐘才能跑到的茫茫大海中的孤獨小島。有千米海灘,隨處可見普通漁村,細細沙灘。最近20年來這邊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周期性自發旅游大聚會活動,世界各國的青年人在每個月滿月之夜的幾天,從四面八方結伴前來聚會,通宵達旦,唱歌跳舞,喝酒狂歡,熱鬧非凡。上網一查,這是全球三大銳舞派對之一,其他的分別是西班牙的伊維薩島、印度的果阿海灘。名氣之大,讓我吃驚不小。
于是,一系列問題油然而生,以至從泰國回來這些問題也始終揮之不去,令我不得不繼續思考追問下來:我們國家的海灘不需要這樣的類似形式的旅游體驗活動嗎?我們那些海灘業主如果知道有這種形式的活動,一定樂不可支地等著數錢了。可是我們能搞這個嗎?我們怎么才能把它搞起來呢?我們怎么才能把它搞好迅速實現這么大的規模呢?
“產業鏈”、“商業模式”這些詞是我國改革開放最近幾年才學會使用的經濟管理學術語。沒想到,在泰國一個小島上,一個世界各國的上萬青年人的夜間狂野的派對活動,讓我又想起了這些詞語。這究竟可能是怎么樣的一個過程,讓這個地方的企業主們苦心經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品牌?時間太短暫,我不僅被它神秘的商業模式吸引,也被它熱烈的活動現場震撼。幾公里長的沙灘上上萬個年輕人徹夜狂歡、啤酒、歌聲、舞蹈,這是所有人可以任意縱情自己,享受這個難得的宣泄心情的機會。據說這里被譽為是一趟“電音朝圣之旅”,何謂電音?雖然時間短暫,我還是了解了點皮毛,巨大的聲響雖然現在的我不喜歡,但是我知道,如果倒退30-40年,我一定會喜歡,一定會和這里的人們一起狂歡,欣賞這個靜鬧同在的海灘夜間景色。它太遠離我們熟悉的現實生活了。
回想起來,有幾個印象深刻的場景細節,似乎終生難忘了:快艇有三十個座位,管理人員反復數著人數,從頭到尾反復梳理著隊伍形狀,生怕隊伍凌亂,自己數錯了人數。人數這么重要嗎?想想真的重要,萬一在海上出現了狀況,必許有人掌握所有顧客的資訊。每個人一定安排一個座位、給一個救生衣,不許穿鞋上船(好像是為了船上的衛生)。快艇速度很快,上下顛簸,水花飛濺,船后留下深深的水溝,白色水花遠遠伸展開,久久不能平復。夜幕中一座小島在船頭遠方漸漸出現。燈光遠近迷離,碼頭人頭攢動。上岸后,每個人買了門票,給一個印花塑膠帶,系在手腕上,上邊彩色的滿月節的英文字樣,這是我覺得大家可以回家炫耀的小物品。不遠有各種臨街商店,門口各種小商品攤販,銷售各種首飾、衣服、飲品、食物和禮品。走出碼頭,來到小島的街道上,喧鬧的音樂逐漸充斥耳鼓。操著各種不同語言的各國青年人已經乘著各個方向的小船陸續來到這里,街道上越來越擁擠。第一次看到這么多不同語言的世界各族青年,彼此雖未謀面,只要擊節起舞立刻成為最好的朋友,音樂舞蹈是大家最好的共同語言。尤其臨時化妝,無論男女,交流不需要翻譯,一看打扮做派,就知道是來狂歡、唱歌、跳舞的。其他一切都是多余。讓我感到新奇的是,有人專門為游客在身上繪畫。我以為沒人喜歡這個,沒想到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被畫上各式圖案,完全別成了另一個人。倒是我這個不喜歡被畫的人似乎成了令人奇怪的另類。“你干什么來了?”,人們眼光中充溢出來這樣的疑問。每個人都把自己畫得千奇百怪。提供服務的人將各種圖案樣子畫在一塊巨大的黑色方布上,客人可以自選。顏色大多艷麗、醒目,有點燈光就能顯得格外耀眼。一個啤酒小桶,幾瓶飲料,價錢低廉。注定了富二代一般不來參加這個活動,至少中國富二代看不上這么低廉的消費價格和艱苦的旅途過程。來到沙灘上才知道,音樂聲音來自巨大的高高壘架起來的黑色音箱,我不知道是誰購置的這些東西。一般是放在某一家酒吧門口,或許就是這家酒吧投資購置的音響設備。長長的海灘上每大約一百米放一組音箱,千米海灘上深夜中燈光音樂此起彼伏。每次走到一組音箱旁邊,巨大的音響聲音震得我內臟都要吐翻出來了,什么叫狂野派對,這回是從生理上徹頭徹尾地了解了。
但是吸引我的仍然是那一堆問題,這么一個體驗性產業,大家是怎么聯合起來的?似乎又沒有聯合,只是各干各的,互不攪擾。但是給顧客生產的產品確實是:共同體驗到的歡樂、舒適、隨性、新銳、激情和時尚。地方政府在這里的角色是什么,具體干了什么,不得而知。我看見沙灘上偶爾有全副武裝的警察,或許因為有警察,或許因為大家都是異國的陌生人,大家都很規矩;或許時間太短,我沒有遇見打架的情景;偶爾有人特別動作,形似威脅,文化不同理解不同,大家也都盡量克制包容,不起沖突;每走不遠,沙灘上都有一個個相同式樣的垃圾桶,深夜時已經裝滿了廢瓶子、爛罐子等各種垃圾。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再看見。哦!不,看見了不少青年人站在海水里,沖著大海撒尿,不管身后是否有女士,顯示著顧客素質參差不齊,主辦方廁所的設置似乎不夠多。
我試著猜想,他們如何在幾十年間逐漸實現現在的規模?必須經歷哪些過程?每家企業可能經歷了哪樣的發展故事?我知道了這樣一些常識,必須每家企業都善待所有的顧客,如果有一家和顧客發生爭執都會影響小島整體形象。這應該是大家的共識。必須適應消費者所有的合理消費要求,要為消費者設計好適應他們消費的商品,廉價的啤酒、飲料食物、紋身材料、各種式樣的玩具等等所有細節。音箱大概是酒吧的投資,音樂的時尚和逐年的重復,實現了回頭客的溫馨體驗,其他娛樂項目或許也是這樣,在誰家門前誰家就負責請人維持,比如跳火繩,點火、搖繩子,擺案子,都要有專人負責,要支付人家的工資。那是這個企業不可多得的價值鏈,需要企業主精心呵護。
不難想象,這樣的節日我們的海灘業主肯定是堅決支持的。問題是如何啟動,如何合理安排分工、合作的方法。在帕岸島形成這個規模局面人家是經歷了20多年呀。上萬人消費,每人十塊錢一夜就是十萬塊。一小桶啤酒泰銖大約50塊錢,一晚上那就是50多萬元呀。還有汗衫、帽子、紋身、烤肉、首飾等等各種消費品。我們能不能也堅持這么長時間,每年堅持不懈擴大業務,保證每年客流不斷。歸納起來似乎有三個問題:一是地方政府如何支持,如何管理,必須堅持扶持產業鏈的成長,而且有針對性的制訂稅收法律,以鼓勵投資發展,還有建設起專門的執法隊伍,在需要的最關鍵時刻,及時出現制止沖突,不需要的時候,警察先生們就悄悄隱蔽在那里,不出現,以免掃了大家的興致。二是企業自身的價值鏈建設。體驗經濟企業產品的邊界模糊,因消費者文化不同標準有異,必須提前學習、熟悉和掌握。每種產品特性不同,價值鏈構成不同。企業主不能輕視某些價值的存在,必須正視那些看起來傻的人和傻事,必須從企業價值鏈來平衡發展企業。比如必須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對待顧客,采用視客為友的營銷方法。對待上帝的方法過時了。三是體驗經濟,包括藝術體驗,比如音樂戲劇舞蹈話劇這些專業團體的演出。也有人文體驗,比如天津的五大道、北京的小胡同,各種展覽館、博物館。以及自然景觀體驗,比如黃山、泰山、九寨溝、張家界等等。如何放大正常的用戶消費體驗,因為這是一種體驗別人生活的經歷,有現實的,也有超現實的。作為經營者熟悉自己的生活,卻可能難以了解不熟悉這個生活的人的興致,企業的價值鏈建設必須圍繞放大消費者體驗實現管理。帕岸島滿月節是超現實的體驗,經營者似乎格外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到處都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夢幻的夜晚。
體驗經濟產業屬于文化產業,眾所周知,任何產業都是誕生于相應文化氛圍中的。農村文化中誕生了農業,城市文化中誕生了工業商業。那么文化產業的產業文化是什么呢?聽起來像是繞口令,實際上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會有相應的文化,我們不僅要從概念到實物要深入了解,而且還要從社會文化的成長和塑造維護好全新的產業成長的土壤。什么是文化產業的產業文化,我斗膽說點謬論,誠實守信是肯定的不能少的,保證商業信譽、發展流行時尚、創造酣暢激情,保護個性趣味,提供超前新銳,形成口口相傳。這是一種文化,一種產業的文化。沒有這種文化產生不了這種產業。地方政府也好,各級行政主管也好,必須清晰明確:產業發展需要產業鏈和價值鏈相互作用,必須在相應的產業文化的匹配的土壤中才會產生相應的文化果實。
我國改革開放,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是國家的重要國策了。但是政府部門好象還不知道產業鏈如何建設。尤其我們的產業結構脫胎于計劃體制,很多產業還沒得來及健康發展,比如大家都知道,經營任何產品都要根據產品的市場真實價值構成來策劃市場營銷方案,但是我們的市場經濟已經建設了將近30年,我們有了產品市場價值信息的生產企業了嗎?我們過去有國家統計局,幾年前有外國數據生產企業和中央電視臺合作,調查消費市場的經營活動,但是今天文化產業的產業鏈的價值信息產品有人生產了嗎?我們的劇本市場、演員市場、編劇市場甚至導演市場形成了嗎?“馮小剛們”抱怨找不到好劇本,難道我們真的沒有劇本嗎?不是。是我們沒有形成劇本產業。日本卡通為什么能橫行世界?因為他們的卡通劇本產業非常發達。韓國明星這么多,因為他們有專門的造星產業,這些產業都依靠產品價值信息市場的發達,令他們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了解文化產品的價值真實市場構成,可以針對性投入資本,可以把無法定價的藝術體驗變成有清晰金錢價值可以衡量的事物。銀行貸款需要可行性研究報告、需要投入產出數據計算,我們的文化產業難道可以不計算嗎?當然文化產業商品的精神物質雙重性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畢竟物質性的一面也不能否認呀。是物質就是可以計算的。藝術無價,市場可是有價的。只能從有價開始科學經營,來實現無價的成長和保護。美國家庭肥皂劇《成長的煩惱》依靠前幾季的市場效果分析,確定了后邊人物演員的調整,編劇的重新組合,使這個電視劇成為了十幾年久盛不衰的吸金工具。專業的規模化市場價值產業產品是這種企業經營的不可或缺的價值鏈。李連杰到美國打拼,我們只知道他最終成功了,不知道其中數據的生產讓這個亞洲明星很快成為西方文化經紀人不能小覷的市場價值潛值者。可嘆的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至今幾十年也沒有形成這種文化產品市場價值信息生產經營的企業和專業產業。不僅是體驗經濟中的藝術體驗部分。類似滿月節這類的產品呢?我們更沒有形成適應這個經濟需要的產品價值信息生產企業,我們的產業結構真的還很不合理。
當然事情還有另一個層面,真有這樣的企業給我們的企業家提供了一打紙,上邊是重要的信息數據,我們的京劇團領導,著名景區經營者,飯店酒店的管理者會買下這幾張紙嗎?可能一張紙要一萬元人民幣。當年美國政府接到蘭德公司的關于朝鮮戰爭中國肯定出兵的信息判斷報告,對蘭德公司上百萬美元的要價嗤之以鼻,結果事情完全象蘭德公司預見那樣發展了,美國飛機制造商買走了這份報告,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為他們提前準備了足夠的飛機材料,戰爭打響,美國一下子被拖進戰爭,出現了原來想都不敢想的戰斗機巨大的需求。從此蘭德公司也名震天下。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幾十年了應該有自己的數據生產企業了,應該有各種經濟行業企業價值信息生產企業為大家提供信息服務了。無論是傳統企業產品的價值信息服務,還是體驗經濟的企業產品價值信息服務。
由此可見,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經濟發展一二三產業是很不匹配的,猶如一個人的成長,人的頭顱的直徑應該是人體的七分之一。我們可以把腿比做第一產業。我們曾經有一條細長的腿——靠天吃飯的小農經濟,即農業;一條短粗的腿——石油煤炭;如今我們在努力實現現代農業,并走出國門從世界各國采購原材料。我們可以把胳膊比做第二產業,我們曾經也是一個細長:簡單手工加工業;一個短粗——高科技衛星原子彈。如今我們正在進行痛苦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高科技產業、新能源產業。我們還可以把腦袋比做第三產業,據說我們的第三產業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七分之一,一個這么小的腦袋,瘸著腿走路,胳膊還那樣的畸形,這個人能被人信任有足夠與人交往的能力嗎?好在如今我們有了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好似我們有了一個儲存了不少脂肪的身軀,假以時日或許我們可以令我們的肢體比例結構勻稱起來,關鍵是要把腦袋,這個第三產業放大起來,盡快發展起各行業產品價值信息產業,尤其體驗經濟的產業產品價值信息生產。國家再專門扶持一下、培訓一下我們景區的經營者們學會消費信息產品,用科學的信息產品作為原料幫助自己做好經營決策。或許未來我們的經濟軀體有一個勻稱健康的模樣,或許我們的體驗經濟有一個健康的成長,我們也可以在我們的那個小島上過過各種不同的清新的節日,宣泄一下我們的心情,放松一下我們的神經,享受一下海浪、月光、音樂和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