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隨著社會的發展,毽球運動的內容和形式不斷發生變化,運動分類的科學化毽球運動的針對性發展提供了捷徑,而且毽球運動理論的探索創建提供了有益的幫助。花樣毽球、比賽毽球和大眾毽球的新分類[1],充分概述了現代毽球運動發展的各種運動形式和不同發展方向,分類的指向性目標明確,這不僅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延續、繼承與發展,也使毽球運動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得以宣傳、組織并開展起來,對高校開展毽球課程的教學研究也提供了良好思路。
毽球運動隨著社會發展而得到迅速推廣,毽球體育課在全國許多高校開設起來,各種毽球協會和組織也在高校中相繼成立。部分高校的招生部門也特招了高水平的毽球運動員進入高校學習,對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毽球運動十分有益,并有利于形成良性的體教結合路線,有利于毽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然而當前高校毽球教學的開展拋開師資、場地原因不談,技術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大部分課程僅圍繞比賽毽球技術教學展開,教學對象的身體素質條件受限較大,不僅未能很好地推廣普及毽球運動和全面反映我國古老的毽球文化,反而間接扼殺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毽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比賽毽球而忽視傳統花樣毽球教學,重視競賽成績而忽視學生個性發展,一味的循規蹈矩而忽視技術教學創新,造成這一短視的原因,與傳統毽球分類在體育教學中形成的固有思維定式不無關系。
表1 未來的體育課程的教學課類型
學校體育是實現“全民健身計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為“全民健身”戰略服務,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結合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教學內容、方法得以更新與改進,體育教學質量也得到了較大提高。
傳統體育課教學類型過于單一,與未來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終身教育思想不相適應。高校未來的體育課程是始終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課的類型和結構等都將產生很大改變。傳統體育課類型的分類方法是以技術教學論的思想為基礎的,在設置課的教學目的與任務時,視角總是集中在技術的傳授方面,而其他的目的和任務卻無法進行考核與評價。未來的體育課程實施趨勢,課程標準實際已轉變為目標管理,不僅會提出課程總目標,而且還會提出領域目標、水平目標,體育教學課的類型會直接針對新目標體系而構建。[2]
未來的體育課程的教學課類型大致如表1所示。
圍繞體育課程未來教學課類型的新趨勢,從不同教學培養目標出發,針對不同學生人群,結合毽球運動新的科學分類,對高校毽球課程教學進行創新研究,以使其適應人群更廣,針對性更強,更科學合理,易操作,能量化,可評價。
表2 毽球課程教學的分層分級標準
表3 毽球運動各分項要素對比分析[5]
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所謂因材,即在安排毽球課程時因人而異,因培養的目標需要而開展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之間的性格、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差異,從學生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學習需求出發,運用因人、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活動或練習小組,充分利用毽球運動各分類項目練習形式、難易程度和培養目標的不同,使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到毽球學習和活動的成功感。不僅使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吃的飽”,素質一般的學生“吃的好”,也能使弱勢群體學生“吃的下”,有效調動各個能力層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參與者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優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良好的毽球終身運動意識。
分層次教學又稱分級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根據其教育對象不同的基礎或不同的接受能力而對進度和目標進行適時地調整。在我國,大學生的體育教育狀況很不平衡,教育起點和教育接受能力有很大差異,很有必要進行分級教學[3]。
在當前大學階段的體育教育,學生的基礎差異性非常顯著,在同一起點、進度、目標的班級授課不能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而分級分班教學則能夠整合班級授課和個性化教學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盡最大可能讓每個學生接受到與自己相適宜的體育教育。
如表2內容,毽球教學可根據學生差異,設立初級、提高甚至高級的不同水平分級班,在活動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的個人潛能,使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毽球運動新分類中的三個分項因其活動方式、毽球樣式、規則以及對參與者的身體要求等方面表現的內涵不同,各自具有其不同的項目特點,將毽球這項“方便體育運動”從低到高,由易到難,再到個性展示、團隊競賽、合作交流等全方位的寬泛的表現了出來。
毽球運動各分項要素對比如表3所示:花毽是中國傳統“踢毽子”踢法的繼承和發展,與網毽不屬于同一種表現形式,突出個人表現,其難度僅次于網毽。它對踢毽者的速度、柔韌性、靈敏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動作精確到位、技術嫻熟細膩、套路銜接自然、配合熟練默契等。動作花樣完成得好,人們的表演欲望得以實現,從而獲得成功感、認同感和滿足感;網毽技術難度最大,它是以花毽個人表現為基礎,通過統一規則的設定,使集體競爭性、對抗性得以增強,對踢毽者要求也最高。其競賽之激烈,攻防節奏之快,進攻技術之高難,隨著比賽的級別和水平的提高,對踢毽者的能力要求就越高,越有利于培養人們的競爭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及意識;大眾毽揉合了花毽和網毽踢毽內容,它沒有場地、器材、人數、規則等的制約,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隨意選擇適宜自己的踢法,因而在當前群眾體育健身活動中開展較普及。它能寓健身活動于游戲之中,健身和娛樂效果明顯,踢毽者亦能在活動中找到成功的感覺、競爭的場面、集體的溝通和精神的滿足。
綜合毽球運動各分項的不同培養屬性和特點,在高校毽球教學中可按毽球運動不同分項來開設毽球課程,以充分滿足不同性格和目標人群的需求。
體育教學要緊密的與課余體育有機聯系起來。毽球課程教學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不同運動能力層次的學生,通過課程教學全面了解毽球運動的歷史積淀和豐富內涵,有效掌握該項目基本運動技能和規律,體驗運動樂趣,形成運動習慣,并在課余健身鍛煉中長期實踐運用,真正“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娛樂自我,強健身心”,最終實現讓學生通過高校課程體系學習達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技能和健康意識。
[1]張煒,李曉玲.毽球·馬術[M].寧夏人民出版社,2011.
[2]劉新民上傳.教學課類型的變化[EB/OL].http://www.jxteacher.com,2012.
[3]高輝.大學體育分級教學實證研究[J].科技信息,2009(21):155.
[4]朱青華.關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課類型的趨勢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20(3):77-78.
[5]張煒.高校毽球不同類型課程的分項目教學研究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2):8-9.
[6]張煒,納冬俠.高校花樣毽球教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