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枚
經濟發展是推進人口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基礎。目前海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普遍比較低,人口城鎮化發展仍存在較多制約因素。只有大力搞好經濟發展,才能不斷夯實人口城鎮化發展的硬件設施,提供良好的就業和社會保障等軟環境。
摸清海南人口城鎮化現狀,有助于研究城鎮化發展思路,加快海南人口城鎮化進程和國際旅游島建設步伐。
海南人口城鎮化呈現如下主要特點:
海南省2010年城鎮人口為430.89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9.69%,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提升了9.58個百分點,比全國略高出0.01個百分點,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位居第12位,城鎮化進程加快。但與上海(89.30%)、北京(85.96%)、天津(79.55%)、廣東(66.18%)相比,海南城鎮化水平明顯偏低。
打造中心城市是推進人口城鎮化的重要途徑。海口、三亞作為海南的兩大中心城市,2010年人口占全省的31.50%,GDP占全省的42.16%,吸納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省的50.38%,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核心作用。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诤腿齺喅擎偦史謩e達到74.17%、66.21%,穩居全省前列。
2010年海南省18個市縣中,10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僅海口1個;人口在50~100萬人的中等城市有4個(即儋州、三亞、萬寧、文昌);人口在50萬以下的小城市有13個。全省現有的204個鄉鎮中,總人口在8萬人以上的鄉鎮僅12個,占5.88%;5~8萬人的鄉鎮僅 15個,占 7.35%;5萬人以下的鄉鎮占86.77%,其中總人口不足1萬人的鄉鎮有31個,占15.20%。海南省不僅城市總數少,而且大城市缺位、中等城市偏少,規模等級不完整,結構體系不合理,城鎮規模過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差和城鎮發展的集聚能力明顯偏弱等問題相當突出。
由于地理環境、歷史條件、自然資源、基礎設施、開放次序、市場觀念、科技實力和政策取向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不同,海南北部組團城鎮發展快,城鎮空間分布密(北部四市縣的土地面積占全省的23.37%,而人口占38.46%),城鎮化率較高,為61.95%;中部組團城鎮發展相對較慢,城鎮密度?。ㄖ胁克氖锌h的土地面積占全省的21.07%,而人口僅占8.11%),城鎮化率較低,為35.13%;南部、西部和東部組團城鎮密度適當,城鎮化率居中,分別為46.64%、42.02%、40.49%。從各市縣城鎮化情況來看,2010年僅??凇⑷齺?、五指山高于全省水平(49.81%);昌江、文昌、儋州略低于全省水平;白沙、樂東、瓊中城鎮化率最低,不足30%。
據《海南統計年鑒》資料顯示,海南農村勞動者中從事非農產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9.10%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22.18%,比重提高了13.08個百分點,而城鎮化率僅提高了9.7個百分點。經濟發展未釋放足夠的就業空間,大量農民留守在農村,導致城鎮化與經濟發展不同步。
由于缺乏長遠規劃,許多城鎮往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剛剛興建的設施就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投資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如道路狹窄、供水緊張、公用設施不足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現有城鎮對人口的容納能力,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難度較大。
目前,海南省從大城市到小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和戶籍政策尚不完善,到城鎮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因為無法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農民進入城鎮生活和工作的信心不足,阻隔了農村勞動力和人口向城鎮聚集,影響了人口城鎮化的全面推進。
由于農村教育設施投入的效益低,政府對農村正規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投入不足,教育設施落后,師資力量欠缺,制約了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人才的培養和人口素質的提高。2010年,海南鄉村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為10.94%,而城鎮人口中這一比例為38.16%。城鄉教育的差距嚴重制約了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
由于城鎮投資環境不佳,投資機會少,城鎮經濟不發達,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少,以投資帶動人口流動乃至城鎮化的發展模式尚未形成。因此,逐步改善城鎮投資環境、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是大力推進海南人口城鎮化的當務之急。
制約海南人口城鎮化發展的因素還有許多,上述四個方面目前來說是比較突出的,應當引起重視并逐步加以解決。
從目前海南城鎮化進程所處的階段來看,一方面,海南人口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正相關;另一方面,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正效應。
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發現城鎮人口比重和人均GDP存在單向因果關系,即人均GDP的增長是海南省城鎮人口比重提高的原因。從相關系數來看,隨著人均GDP的增加,城鎮人口比重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區域人口城鎮化的影響更為直接。因此,推動區域城鎮化需要大力發展經濟,更要找準產業發展方向。
首先,人口城鎮化有利于優化海南省城鎮內部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促進非農產業的發展,增強非農產業對就業人口的吸納作用。其次,人口城鎮化有利于提高海南省農村居民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和農業的集約化程度,帶動海南省農村各產業的發展,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根據2000-2011年海南城鎮人口比重數據,運用灰色預測GM(1,1)模型,預測出2015年海南省城鎮人口比重(城鎮化率)將達到55.161%。同時,考慮到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機遇下海南省經濟處于加速發展期,經濟發展對城鎮化的促進作用將逐步增強,實際的城鎮化率將高于預測值,“十二五”時期城鎮化率達到56%的目標預期可以實現。因此,著力搞好經濟發展始終是推動城鎮化的關鍵。
海南人口城鎮化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較大的關聯性,只有大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才能夯實人口城鎮化的經濟基礎。一是提升北部組團綜合經濟實力,增強對全省的幅射帶動和綜合服務能力。二是打造南部旅游經濟圈,突出三亞市城市功能建設。三是高水平建設東部濱海旅游城市,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四是加快西部組團新型工業建設,為經濟快速增長提供強大后勁。五是強化中部組團生態功能區作用,發展山區特色經濟。六是重視海洋組團建設,千方百計謀求海洋經濟騰飛。
加大政府的投資比重,明確政府的投資方向,向交通、供水、污水處理、綠化等制約城鎮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大力提升農村的基礎設施水平。鼓勵和引導企業單位和個人投資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并允許投資者以一定的方式收回投資,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向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中長期貸款,地方財政還應考慮給予一定比例的貼息,為城鎮建設獲得貸款提供寬松環境。
首先要以??凇⑷齺?、儋州為重點,打造具有較強集聚和輻射功能的中心城市。推動海口率先做強做大,進一步增強對全省的帶動效應。繼續提升三亞在全省旅游業中的龍頭地位,著力打造世界熱帶濱海度假旅游城市。推進儋州與洋浦一體化發展,加快將儋州建設成為西部中心城市。
其次要完善各個城關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綜合發展實力和承載能力,增強其產業聚集、吸納就業功能,促進農村人口加快向城鎮集中。
再次要建設一批特色旅游小鎮,推動旅游小鎮精品旅游線路的設計。立足各鎮優勢,進一步明確旅游小鎮的產業發展方向,精心設計自然風景觀光、休閑度假、農業觀光、海洋產業觀光等旅游線路,確保旅游小鎮持續發展。
統籌城鎮化與鄉村產業化。提升農業產業化、工業化水平。在嫁接創意農業、科技農業、生態農業的基礎上,注入以帶動就業為主的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扎實推動各項公共服務的落實,保障新增的城鎮居民享受到城市化的生活設施、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
積極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同時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技術熟練型農民工的比重。建立健全農民工與城市居民統一的制度體系,如公共服務、住房供應和落戶政策等。
[1]康永超.城鄉融合視野下的城鄉一體化[J].理論探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