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Q:《新營銷》 ? ? ?A:王郁斌
愛,是一切的源動力
Q:以前咱們談到東方船文化中的“作品即人品,經營即團隊”,此外還有哪些特色呢?
A:管理即文化,這是東方船“三即文化”的第三點。有不少員工在東方船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其實真正吸引員工堅守下來的不只是薪水,而是公司文化。對外來說,東方船的文化主張是“做有銷售力的廣告”,不但幫自己銷售,更要幫客戶銷售。
對內來說,東方船提倡以“愛”為主導的船文化。員工過生日,都會收到一個蛋糕和一張寫滿了同事祝福的賀卡。若干年后,當他拿出來看時,肯定會有不少感觸。我們的晨會和下午茶堅持了二十年,晨會鍛練的是員工的思考力和表達力,而下午茶培養的則是員工的生活格調。春節多放一周的假期,但前提是員工必須回家看看父母,否則就會勸退。員工的父母如果來廣州了,那公司一定會派專車接送并宴請。我相信,對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對公司是難以忠誠的。因此,我們在中秋把月餅寄給員工的父母,而不是發給員工個人,并附上一封感恩信。曾有位公司的創意總監,在父親因病需要開刀之時,正負責著一家重要客戶的提案工作,我對他說:“你先回家吧,我替你去提案”……如此種種表明,“愛”是東方船文化里面核心的核心、基礎的基礎。豐富的公司活動,各種充滿“愛”的細節,讓員工有歸屬感,使專業的東方船具有更柔軟的人文氣質。“愛”的另一面也有嚴厲的地方,比如公司保持著“守時”的習慣,叫做“不等人”制度,絕不為任何人拖延時間。曾經有位客戶總監,在提案當天的早上遲到了一分鐘,她看著車子開走。最后自己打車去,還主動在第二天的晨會上做了自我批評。當然,我們還有很嚴謹的“工作六問”等等。
原來我們沒有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只追求生存的時候,客戶都是很小規模的,而且什么行業都做,做的很雜。慢慢當我們有了自己的企業文化理念,并且堅持二十多年,就形成了東方船文化的DNA,越來越多的優秀客戶因為我們的專業與獨特的企業文化而選擇了我們,我們現在服務的客戶基本上是行業的前三甲。
企業文化的“熱爐”原理
Q:企業文化該如何貼近員工?
A:很多公司的管理制度都規定的非常詳細,難道是這些制度在管員工嗎?其實所有的制度都是束縛人的,而人的天性就是逃離束縛。可是為什么在有的公司,員工愿意自覺地早到晚走,其實真正促使他們這樣做的并不是所謂的規章制度,而是員工們所熱愛的企業文化。
員工在企業里面,除了有不錯的待遇,還需要有光明的未來,有機會實現夢想和理想。如果員工的目標與追求,和企業的追求重疊度高,就說明他適合在這個企業長期發展,如果目標重疊度低,那么總有一天要分離。所以,我們在聘用員工時采取的是“嚴進寬出”的原則。
企業文化不是掛在口頭上的,應該落實在行動當中。很多企業的方針、目標、用人原則等等,被貼在墻上,但從來沒有走下來過。關于企業文化的落實,包括規章制度,我經常用“熱爐”原理來解釋。早些年,北方到了冬天就在屋內生爐子,人跟爐子保持一定距離,就能感受到爐子的溫暖,但是更貼近就會被燙傷。企業文化的管理功能,也要遵從“熱爐”原理,應該從墻上落到地上,在適度的距離范圍之內,讓員工能夠感觸到,能夠享用,感受到它帶來的溫暖和一切便利。
早做企業文化早受益
Q:企業文化該如何讓企業受益?
A:上海的親戚跟我講過一個笑話,好多年前,他們企業的黨委書記在大會上念稿子,有一句話是“苦干加巧干”,因為稿子是秘書手寫的,“巧”字就像“23”,書記念出“23干”,臺下全場就在那算“23干”到底包括哪些?苦干、能干、拼命干……算來算去就是湊不到“23干”,一問秘書才知道原來是“巧干”。卻沒有一個人站起來糾正書記的錯誤。
我們有個湖南的客戶說過,原來有一家廣告公司提案時經常出現錯別字,而客戶恰巧是做語文老師出身的,受不了錯別字的刺激,就選擇了東方船。
針對這樣的問題,東方船的企業文化一直倡導即時糾錯原則,這么多年來潛移默化,一點點地熏陶和感染,深入到了每位員工的心智中了??傊?,企業文化逐漸會演變成一種精神,讓員工有一種自動自發的動力,讓公司不斷地往前走。企業文化支撐著我們不斷完善,讓員工受益,也贏得了客戶的認同并選擇與我們合作。因為這樣的企業文化,在他們心中,東方船與其他廣告公司無形中就劃開了一條線。
品牌文化是對外的,企業文化是對內的。攘外必先安內。沒有一個良好的可以傳承的企業文化,就不可能有一個讓人羨慕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的成長空間。企業文化要不斷地進行擦試,就像我們洗臉一樣。很多企業愿意花幾千萬去做品牌的投放宣傳,卻不愿意花錢在員工身上去做傳播,去做傳承。這是需要企業管理者注意的一件事情。在制定企業的規章制度時,先把企業文化制定出來。因為真正留住人的,不是企業制度,而是企業文化。早做企業文化早受益,這是我這么多年來的真切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