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旺霖,王 壘,雷 沁 KANG Wang-lin, WANG Lei, LEI Qin
(山東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266590)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China)
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使我國環境污染和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更為嚴峻,近年來環境污染導致的各種災害性事件頻頻發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安全。在市場中,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訴求越來越明顯;而政府方面,除了將環境準則納入政府采購外,還對打擊環境污染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法規和政策。在消費者的驅動和政府的推動下,企業開始更加積極地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社會責任與環境責任,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綠色采購”成為我國企業主要采取的差異化競爭手段。
隨著綠色供應鏈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采購行為被視為企業環境問題產生的起點和根源,企業綠色采購的績效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和整條供應鏈的環境績效[1]。沈小靜和宋超[2]對我國商業流通企業的綠色采購體系進行了構建,明確了體系的目標原則,分析了參與主體和客體,描述了體系的運營機制和基本功能。劉彬和朱慶華[3]將環境因素作為綠色采購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并從綠色采購的角度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供應商選擇進行模糊綜合評判,為綠色采購中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的構建提供了參考。王守禎[4]將TOPSIS 方法引入到政府采購績效的評價中,指出該方法具有應用范圍廣、數據要求低、計算簡便和信息損失較少等優點,這為企業綠色采購績效評價提供了新的方法。
通過分析相關文獻,發現目前多數研究聚焦于綠色供應鏈和綠色供應商的績效評價,而關于綠色采購績效評價的研究相對較少,且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綠色采購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比較分散,與采購流程的關聯度不大;二是許多指標體系反映出的“綠色”績效較為片面,大多局限于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而沒有從“綠色”的經濟含義和整個采購流程的“綠色”出發;三是綠色采購績效的評價方法有很多,但多數方法對企業而言較為復雜,難以實際操作。因此,本文從企業采購流程的視角進行“綠色績效”的研究,依據“綠色可持續”的思想,在科學可行、可測可比的原則下,構建了企業綠色采購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克服以往研究中權重設定過于主觀的狀況,采用帶有信息熵的TOPSIS 方法來確定指標體系的權重;最后通過青島澳柯瑪有限公司的采購數據進行了案例分析,來解釋所設計指標體系在企業中得到更為客觀和便捷的運用。
隨著綠色供應鏈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采購進入了“綠色管理時代”,綠色采購作為綠色供應鏈的中心環節,其實質是通過“源頭控制”來減少企業后期的治理成本和社會責任成本,使企業能夠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提升公眾形象[5]。通常采購環節可以簡化為采購計劃、供應商選擇和采購實施(包含從訂單下達到產品入庫的各流程),但是企業的綠色采購不是一次性行為,而是在可持續發展觀指導下的持續改進行為,因此采購流程應該得到整體綠化(如圖1 所示)。
圖1 綠化采購流程示意圖
綠化采購流程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在采購實施結束后,加入環境保護環節(包括回收利用和處理環境污染等工作);二是對原有環節的綠化,主要通過引入“節約率”、“減少率”和“提升率”等指標來體現該環節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績效。本文以采購流程為導向,在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企業綠色采購績效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
(1) 綠色計劃。綠色計劃是指采購計劃制定部門在對市場供求狀況和企業需求計劃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制定的以采購物料、采購費用、采購數量、需求日期為主要內容且與采購實施結果偏差不大的采購計劃。因此本文主要采用“采購預算費用節約率”、“預計到達時間準確率”、“預計到達數量準確率”和“緊急采購計劃完成率”來作為企業采購的綠色計劃績效衡量指標,四項均為正向指標。
(2) 綠色供應商選擇。選擇了綠色供應商就能從很大程度上保證采購原料的綠色,這為企業的綠色生產、綠色銷售奠定了基礎。同時,綠色供應商也是為企業準時、準確提供合格產品,積極響應企業訴求,并在不斷改進的優秀供應商[6]。目前,綠色供應商選擇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供應商評價方法的應用,本文通過“供應商通過環境認證的數量”和“不良環境事件記錄”作為評價供應商綠色績效的基礎,引入“供貨合格提升率”和“供貨失準(準時、準確) 減少率”來評價綠色供應商的改進績效,采用“供應商積極響應次數”作為供應商服務態度的主要體現,其中“不良環境事件記錄”為負向指標,其余均為正向指標。
(3) 綠色采購實施。隨著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和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供應鏈企業間以及企業內部的聯系越加緊密和迅捷,由于采購活動主要以訂單驅動方式進行,因此現今綠色采購活動的實施效率不僅要考慮訂單處理效率,更要考慮綠色采購從訂單下達到驗收入庫整個過程中主要環節的效率。本文在“流程管理”思想的指導下,運用“采購電子信息平臺利用率”、“平均訂單處理時間減少率”、“訂單差錯減少率”、“采購運輸成本節約率”和“驗收入庫時間減少率”來衡量綠色采購實施環節的績效,五個指標均為正向指標。
(4) 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因此走“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的循環經濟道路和轉變“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成為企業整個采購活動綠色化的關鍵所在。本文在衡量采購的“綠色環保”績效時,引入“生產性采購物品循環利用率”和“資產性采購物品平均使用壽命”作為體現循環經濟的綠色采購評價指標,以“呆廢料成本減少率”和“污染治理費用減少率”作為體現減排環保的綠色采購評價指標,四項均為正向指標。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意為逼近于理想解的技術,是由C.L.Hwang &K.Yoon 于1981 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找出一個距離理想解最近又離負理想解最遠的方案。TOPSIS 引入相對接近度來考慮兩種距離的大小,其結果能精確地反映各評價方案之間的差距;由于TOPSIS 方法對數據本身幾乎沒有要求,因此影響TOPSIS 方法決策效果的關鍵就在于加權矩陣構造時權重的確定。
權重是每個選取的指標在總體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程度,權重系數越大,該指標對總體評價的作用越強;權重系數越小,該指標對總體評價的作用越弱,且各指標的權重系數之和必須為1。傳統的TOPSIS 方法主要以專家打分的方式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這必然會使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因此,本文在運用TOPSIS 方法計算綠色采購績效的綜合評價值時,將各指標的原始數據作為信息來源,引入“信息熵”來度量指標信息量的大小,并將該指標的信息效用價值占所有指標信息效用價值之和的比例作為該指標的權重。信息熵公式如下:
其中,ej表示每個指標的信息熵,常數k與參與評價的樣本數n有關,Zij是標準化后的原始數據。每個指標的信息效用價值可表示為hj=1-ej。每個指標相應的權重可表示為通過以上公式可發現信息熵越大,信息的無序性越高,其信息的效用價值越低,該指標對總體評價的作用越弱,權重越小;信息熵越小,信息的有序性越高,信息的效用價值越高,該指標對總體評價的作用越強,權重越大。
進一步,根據信息熵值法得到的各指標權重Wj,構建各個方案的加權評價值矩陣。在加權矩陣V= Zij(n×m)中,其各列最大、最小值分別構成的最優、最劣向量。最后利用各評價對象與最優、最劣向量間的距離來計算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的接近程度。
以青島澳柯瑪有限公司采購部門2009~2012 年的數據為基礎,本文對指標體系進行應用分析,即n=4,m=18。首先,對18個指標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除“不良環境事件記錄”為低優指標外,其余指標均為高優指標。利用TOPSIS 標準化的計算公式:
將1~9 個指標根據以上公式進行一致化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歸一化矩陣:
同理,得到10~18 個指標的歸一化矩陣:
根據信息熵公式,利用結果確定各指標權重如表2 所示:
表2 確定指標的權重
依據Vij=Zij·Wj來構造加權矩陣,并對數據進行處理,結合指標體系維度的劃分,可得到該企業各指標數據的歷年變化,如圖2 所示:
圖2 各維度評價指標加權矩陣變化圖
從加權矩陣中,提取各列最大、最小值分別構成的最優向量V+與最劣向量V-:
按照距離測度的方法計算出第i個評價對象與最優向量最劣向量的距離,計算公式為:
圖3 2009~2012 年澳柯瑪綠色采購績效評價指數
從圖3 可以看出2009~2011年該企業綠色采購績效逐年提高近1 倍,2012 年綠色采購的綜合評價指數最高為0.82,即該企業2012 年的綠色采購績效是考評年度中最優的,這與該企業在2009年底建立的綠色采購管理戰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綠色采購管理戰略的指導下,企業還成立了綠色采購管理小組,該小組主要負責綠色采購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對綠色采購過程的監督。
圖2 中指標的變化充分印證了該小組在成立后制定的各項綠色采購措施是正確且有效的。綠色采購管理小組首先對采購計劃這一流程進行“綠化”,對采購計劃中采購物品、采購費用、采購時間、采購數量等內容提出了更為準確和嚴格的要求,其管理成效主要體現在“采購預算費用節約率”的提高上,相比該維度下其他指標的變化,“采購預算費用節約率”一直保持著對總體績效較高的正向影響。由于供應商2010 年供貨合格率的下降,該小組在2010 年底制定了綠色供應商選擇標準,并設計了供應商淘汰機制,使得后兩年供應商的環境質量、服務水平、供貨的準時和準確性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并對總體績效產生了持續的正影響。同時,在2010 年底,該小組對企業的采購信息系統進行了升級,由此帶來訂單處理效率的提高和訂單差錯率的減少,使綠色采購的實施更加順暢。綠色供應商淘汰機制的設置使供應商更加注重為企業提供綠色優質的原材料,而綠色采購管理小組對采購流程的監督使污染治理費用減少率大幅提升,呆廢料成本也實現了逐年穩定的減少。
本文構建的綠色采購評價指標體系是以采購流程為導向,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與總體目標而構建的科學可行、可測可比的指標體系,對企業具有較強的實用意義。同時,引入信息熵的TOPSIS 方法能夠避免在確定權重時主觀因素的影響,所得的指標權重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本文針對青島澳柯瑪有限公司采購部門的實際數據,運用該指標體系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實施綠色采購管理后,企業的綠色采購績效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12 年的綠色采購績效是2009 年的近5 倍;從加權矩陣中指標的變化可以看出,綠色采購的管理成效主要體現在采購預算費用節約率、通過的環境認證數量、不良環境事件記錄、供貨合格提升率、供貨失準減少率、平均訂單處理時間減少率、訂單差錯減少率、生產性采購物品循環利用率和污染治理費用減少率上,而其他評價指標正是企業未來綠色采購績效提升的突破點。案例應用證明,本文所構建的綠色采購評價指標體系適用范圍廣、計算簡便,便于企業實際應用。
[1] 婁季峰,龔其國. 基于綠色供應鏈的采購管理研究[J].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2.
[2] 沈小靜,宋超. 我國商業綠色采購體系構建[J]. 物流技術,2010,29(23):23-25.
[3] 劉彬,朱慶華. 基于綠色采購模式下的供應商選擇[J]. 管理評論,2005,17(4):32-36.
[4] 王守禎. 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TOPSIS 法[J]. 中國政府采購,2009(9):72-73.
[5] 鮑盛祥,張琦. 基于SCOR 模型對綠色采購管理研究[J]. 交通企業管理,2009(9):25.
[6] 黃梅芳,王應明. 基于模糊TOPSIS 方法的綠色供應商評價與選擇[J]. 物流技術,201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