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俊
摘 要 藍莓酸甜可口,集營養、保健于一身,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藍莓種植時間較短,但市場空間巨大,具有良好的發展優勢。基于此,簡要介紹了藍莓種植技術要點,以期推動我國藍莓產業發展。
關鍵詞 藍莓;種植技術;開發利用;安徽省安慶地區
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3
藍莓,又稱為越橘果,屬杜鵑花科越桔屬灌木,屬于常綠灌木或多年生落葉灌木,果實為藍色,近圓形,果肉酸甜可口,帶有宜人的香氣。可直接鮮食,也可加工成相關產品,如藍莓酒、果汁、果醬等。100 a年前,美國開始人工栽培藍莓,而中國雖有一些原始野生藍莓品種,但不適合人工栽培。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從國外引進優良品種,至今大約已引進100多個。但我國藍莓種植規模還較小,截止到目前,種植面積只有200~
300 hm2。藍莓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據對從美國引進的14個品種的藍莓果實分析測定:每百克藍莓鮮果中含蛋白質400~700 mg、脂肪500~600 mg、碳水化合物12.3~15.3 mg,維生素A高達81~100國際單位、SOD5.39國際單位,維生素都高于其他水果,維生素E可達到2.7~9.5 μg。微量元素也很高,鮮果中鈣220~920 mg/g,磷98~274 mg/g,鎂114~249 mg/g,鋅2.1~4.3 mg/g,鐵7.6~30.0 mg/g,鍺0.8~1.2 mg/g,銅2.0~3.2 mg/g。藍莓果實中含有很多氨基酸,大約有19種,其中包括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另外,果實中所含有VMA(花色苷色素)能預防視力下降;同時,還能延緩腦神經衰老,增強記憶力,并能預防血管硬化等。藍莓具有極高的營養與保健價值,堪稱“世界水果之王”,具有極好的市場經濟價值。2011年,安徽安慶地區開始引種試驗,共引進6個品種,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進一步推動安徽省藍莓產業的發展,現簡要探討藍莓的種植栽培要點。
1 園地選擇
在選擇園地時,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的土壤條件、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可選擇平地或向陽坡地,坡度應在10°以內,土壤pH值保持在4.0~5.5,土壤有機質含量至少有5%[1];同時,土質要疏松,通透性好。對于降水量偏少的區域,應將藍莓園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
2 整地
在確定園地后,于定植前1 a進行深翻壓綠。若有太多雜草,可先火燒,再進行深翻。深翻厚度以0.3 m為宜,即無需將粘重土與黃土翻出。壓綠1 a后,再重耙土地2~3次,將石頭、雜草、樹根等全部清除,并將土地整平。若遇到水濕地必須開挖排水溝;同時,做臺田,臺田高度大約在30~35 cm,寬1 m。在定植藍莓苗時,應將其放置在臺面中間。如果土壤pH值超過5.5,則應想法減小pH值。通常利用硫磺粉、硫酸亞鐵、硫酸鋁來降低土壤的pH值。此外,還可適當摻入一些酸性基質,如松針、鋸木屑、爛樹皮等。當pH值在4.0以內時,通常利用石灰提高pH值。
3 選擇適宜的品種
安慶地區位于安徽西南部,長江下游上段北岸。當地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土壤pH值在4.3~5.2之間。因此,根據當地土壤條件、氣候環境、種植意圖選擇適宜的品種栽植。其中,生產鮮食果可選擇南方高叢品種,常見的有夏普藍、南方之星、奧尼爾、佐治亞寶石等。在沿江丘陵、大別山區、皖南山區則主要栽培兔眼類品種,用于生產加工果,常見品種包括頂峰、燦爛、巴爾德溫、杰兔、梯芙藍等。而在江淮及其以北地區,通常栽培北方高叢品種,包括藍豐、杜克、北陸等品種。建議在相同地塊內可選擇類型、花期比較一致的2~3種品種進行種植。其中,選擇一個主栽品種,配置1~2個授粉品種。這樣便于相互授粉,提高產量。
4 定植
4.1 定植時間
定植時間可選在春季,也可選在翌年春季萌芽前。秋季定植的苗木,根系恢復迅速,在翌年春季來臨時長勢良好,但不適用于特別干冷的地區。翌年春季進行定植,雖然苗木恢復慢,但成活率較高。安慶地區一般選在秋季苗木停止生長后直至春季萌芽前進行定植。
4.2 定植苗木
應選取苗齡達2 a,且苗高0.5 m以上,長勢良好,無病害的壯苗。根據品種確定具體的株行距:南方高叢藍莓為1.2~2 m;兔眼藍莓為2.0~2.5 m。另外,定植溝規格為0.5 m×0.5 m。
5 田間日常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旋耕
一般從早春到九月初期間均可進行旋耕。旋耕深度通常為10~15 cm。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清除雜草;另一方面,還能使下層土壤疏松、透氣,有利于植株生長。晚秋時節最好不要旋耕,以免影響到藍莓越冬[2]。
5.1.2 土壤覆蓋
藍莓喜歡濕潤的氣候條件,在酸性土壤中長勢良好。當土壤干旱嚴重,pH值較高,有機質少時,必須適當調整表層土壤,以滿足藍莓正常生長的需要。一般采用化學調整與土壤覆蓋等方法。土壤覆蓋法是指將松針、鋸末、樹葉、稻草等鋪在定植帶上。當上述物質分解后便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同時,還能調節土壤的溫濕度,改善土壤pH值。
5.2 施肥管理
藍莓對肥料需求量不多,因此,不可過度施肥,避免對植株造成不良影響。通常需施肥2 次/a,分別于早春萌芽前與漿果轉熟期進行施肥。施肥方式有三種,包括穴施、撒施、溝施等。矮叢藍莓長成片后,應采用撒施方式。對于兔眼藍莓與高叢藍莓則以溝施法為主,一般溝深度保持在10~45 cm。藍莓宜施復合肥,氮、磷、鉀配比為1:1:1。對于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園地,應少施氮肥。和其它果樹不同,藍莓極易吸收土壤中含有的銨態氮。另外,它屬于典型的嫌鈣植物,盡管其具有較強的鈣吸收能力與積累能力,但如果鈣吸收過量將易造成果樹缺鐵失綠,嚴重的還會死亡。
5.3 水分管理
由于藍莓喜濕潤,根系分布較淺。因此,要注意灌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狀態。特別是高溫干旱時期,一般要隔1~2 d進行一次灌水。對于含水量大的土壤或雨季,應及時排水,預防植株根系發生腐爛。
6 樹體管理
主要在生長期與休眠期內進行樹體修剪。其中,以休眠期修剪為主。幼樹定植后應在首個生長期內修剪。要遵循“輕剪緩放”的原則,只把一些太細弱的枝條與花芽去掉。同時,對樹體下端的下垂枝、細弱枝、水平枝、過密枝、重疊枝等進行修剪,從而達到豐冠的目的。在修剪成樹時,應先將樹冠上的所有細弱枝清除;同時,將由于結果而衰弱的枝條清除一部分,將另一部分被新生枝取代優勢的衰弱枝條回縮。在回縮大枝的過程中,要先輕后重。一般先回縮1/3~1/2,當回縮更新后的大枝逐漸衰弱后,再增加回縮力度,修剪2/3[3]。另外,及時清除交叉枝、重疊枝、病枝、枯枝等。
7 病蟲害防治
危害藍莓的主要病害包括葉枯病、僵果病、白粉病等。危害藍莓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刺蛾、金龜子、天牛、螨類、蝽象和枝梢食心蟲等。另外,鳥類常常取食藍莓,也屬于一大危害。
防治對策:通常在休眠期內進行清園,將枯枝、落葉、雜草全部清除;同時,在深翻土壤的過程中,消滅土壤中的部分蟲卵與病葉。在生長期內噴施高效、低毒的殺蟲劑與殺菌劑。在藍莓果實成熟期內安置防鳥網,或用其它方式驅趕鳥類。
8 果實采收
矮叢藍莓的果實成熟期基本一致,即使成熟早的果實也不會輕易脫落。因此,可等到果實均成熟后再采摘。但高叢藍莓的果實成熟期有所差異,采收期有20~30 d,一般隔7 d采收1次。另外,也可根據果實用途進行分期采收。對需加工處理的果實,應待其完全成熟后再采收。對直接食用的果實應等到九成熟時進行采收[4]。
9 藍莓產業在我省的發展前景
藍莓由于風味獨特、口感俱佳,集營養與保健于一身,被稱為“漿果之王”。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大,藍莓被加工成20余種產品,常見的有果醬、果汁、果酒、零食等。據相關調查顯示,當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與地區開始發展藍莓產業。但藍莓仍供不應求。目前,藍莓價格依然比較高,美國大約是10~20 美元/kg,日本大約是15~30 美元/kg。而我國從外國引進的藍莓品種已有近百種,在全國范圍內均可種植。但國內產量仍偏少,只有極少部分鮮果擺在大型超市中出售,價格高昂,200~300元/kg [5]。按照我國藍莓產業發展趨勢預測,我國藍莓種植面積的適度規模大約為2萬hm?。當前,國內藍莓種植面積還很小,僅1333.3 hm?。若要達到理想規模,還需大約20~30 a。因此,我國藍莓產業的商業前景十分良好。當前,安慶地區桐城市嬉子湖鎮盤龍村、曹崗村共種植藍莓33.3 hm?, 166株/667 m?。單株產量大約在1 kg以上。而鮮果的市場最低售價為240元/kg,那么,667 m?藍莓的產量166 kg(盛果期),最低收入為3 9840 元/667 m?。可見,其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為進一步培育壯大安徽省藍莓產業,應從兩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開發國內市場。我國生產的藍莓數量少,大部分用于出口,國內市場份額極小。加上價格高昂,很少人知道藍莓。因此,今后要著力宣傳藍莓,讓公眾了解藍莓的營養價值。同時,適當延伸藍莓產業加工鏈,打造藍莓品牌。二是根據安徽省的土壤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栽培品種,逐漸摸索出藍莓栽培技術,為藍莓產業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應重視對藍莓種植技術人員的培養,引進更多優秀的人才,為實現藍莓產業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王國慶.淺談藍莓種植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6):13-13.
[2]朱海,鮑淮.北美藍莓寒地種植技術[J].林業勘查設計,2012(3):69-70.
[3]徐文茹.淺談藍莓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3(5):141-141.
[4]趙云富.藍莓栽培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2011(12):143-143.
[5]楊剛華,楊林通,陳海含,等.藍莓的種植技術及產業發展前景概述[J].湖南農業科學,2013(15):117-11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