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潔文+韋春江
“修德·崇藝·煉能”新動力校本課程(以下簡稱“德·藝·能”新動力課程)是以“德育課程”“藝術課程”“技能課程”三者在同一的“全面多能”目標統領下,分類實施的綜合性校本課程。
一、精心設計“德·藝·能”新動力課程體系,保證學校育人目標順利實現
以“修德立身”為主題的德育課程追求修德立身目標,使學生成為明理、善德、立品的陽光健康兒童,為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良好的學習能力鋪墊基石。以“崇藝展技”為主題的藝術課程追求崇藝展技之效,通過專業的訓練,提升學員的審美能力,把學習到的藝術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藝術切實為自己所用,讓藝術為學生的完美人生奠基。以“煉能養神”為主題的技能課程目標為煉能養神,用科技教育、學科拓展教育為龍頭的系列鍛煉項目,加速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校本自主開發課程,開設有“小院士課程”“雛鷹課程”“彩虹橋課程”“夢想樂園課程”、“俱樂部課程”共計5個門類28種課,能夠基本實現學生多樣性的需求。對國家部頒課程的校本化開發,主要立足于課堂教學方式的教研,根據不同學科教學,提供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拓展性學習功能教學,在桂江小學也呈現出勃勃生機。學校新動力課程的開設考慮到了學校的整體發展目標、學校特有的“多元”教育哲學和課程理念。統一部署,分步規劃,豐富多元的課程“形散而神聚”,在結構上多而不雜,錯落有致。
“修德·崇藝·煉能”課程利用三類時間面向全體開設:第一類時間是學科課堂教學;第二類時間為早讀前、中午聽廣播、文化體藝節、主題活動等公共時段;第三類時間是下午第7節托管時間。整個課程是對國家和南海的有關課程進行全面拓展,全面發展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開發主題課程,分析與之相應的學生能力。在全面拓展與深化的基礎上,增加研究性學習時間,通過面向全體學生(3-6年級已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體現研究特色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探索體驗性學習、拓展性學習課型的基本范式,實現課堂教學常態化,為每一個學生創造提升能力的天地,達到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二、“德·藝·能”新動力校本課程,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和諧發展
通過三年來教學實踐與探討,“德·藝·能”新動力課程推出了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等多種校本教材、教程、讀物,開發了多種國家課程教學資源。
修德立品系列:《天天行步步高—導行手冊》、《“隨心靈去旅行”之我愛讀故事》、《“同心園”家校溝通手冊》、《彩虹橋家校合力活動坊》
崇藝樹美系列:《美妙的童聲—童聲合唱訓練校本教材》、《硬筆書法教材》
煉能善思系列:《語文綜合性學習校本教材》、《學友仔英語俱樂部活動教材》、《數學拓展題庫》、《郵樂園集郵社教材》
課堂教學系列:《桂江小學“修德·崇藝·煉能”新動力課程課程目標》《多元課堂-新動力課程教學設計、說明與反思》、《桂江小學“修德·崇藝·煉能”課程十三課型教學設計范例》、《“小院士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校本教學用書》
經驗總結系列:《課堂教學與培養學生能力——桂江小學教育綜合改革優秀論文匯編》《桂江小學“修德·崇藝·煉能”新動力課程課程目錄及介紹》
根據統一部署,精心設計,“三結合”新動力課程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僅以科研帶動了課改,確保了學校特色創建的科學性、普及性和連續性,還確保實現了教師發展“個個有特色”的師訓目標,激活了學生動力,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