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占彩 彭曉紅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供應室,河北 唐山063000)
隨著創傷及骨科手術的更新發展,外來器械快速涌入醫院,并廣泛、大量的在各個醫院通用,由于外來器械在多個醫院交叉使用,器械用完后立即取走,導致同類手術基礎器械在各醫院來回傳遞,流動性大,因此,做好外來器械清洗包裝滅菌質量控制是保證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同時也可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我院2009年將所有外來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CSSD)統一管理,2011年11月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要求我院使用信息追溯系統,實現了全程質量監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開放床位1 500張,外來手術每天約2~5臺,2011年11月開始,CSSD對外來器械進行信息追溯,實現了全程質量監控,每日接受外來器械清洗、消毒、滅菌4~10包。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各區有一臺電腦聯網,能夠檢查到每一步具體操作者和必要參數。將2011年11月以前三個月沒有應用追溯系統設為對照組,共計128例,2011年11月以后三個月設為觀察組,共計134例,兩組的手術量、人員結構及技術水平等資料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外來器械信息追溯系統
1.2.1 去污區 預約接收外來器械廠商代表攜帶本院器械庫驗貨條碼(植入物條碼)提前一個工作日先在去污區進行登記簽字,內容有:手術名稱、患者姓名、住院號、廠家、接收人、器械品牌、名稱數量、植入物條碼等,去污區人員根據登記進行電腦信息收錄輸入。
1.2.2 清洗交接 外來器械廠商代表與CSSD去污區清洗人員,按照器械材質 、精密復雜程度進行分類;一般器械全自動清洗消毒機清洗,精密復雜管腔器械手工刷洗,清洗信息填寫相應內容如清洗人員、幾號清洗機、清洗機應用程序、全程時間、消毒時間、消毒溫度、AO值等輸入保存。
1.2.3 檢查包裝 檢查包裝組護士根據清洗籃標識,按消毒技術規范要求進行質量檢查,包內放5類化學指示物,器械包重量≤7kg,我院滅菌器是預真空高壓蒸汽滅菌器,體積不超過30cm×30cm×50cm,包內放物品名稱卡,內容包括各種器械名稱、數量、責任者,采用閉合式包裝方法,應由兩層棉布分兩次包裝。包裝者在包外除貼上信息追溯碼(內容有:打包者編號、手術名稱、追溯碼編號、滅菌日期、失效期),還應在封包膠帶上要寫明廠家、患者姓名,字跡要清楚。
1.2.4 滅菌確認 消毒員確認包裝合格后,將安排鍋次鍋號,輸入消毒員代號、鍋號鍋次、滅菌程序、及植入器械名稱(追溯碼編號)。
1.2.5 滅菌監測過程確認與發放 該手術器械包滅菌之后到無菌物品存放區,該區人員輸入手術器械包名稱或(追溯碼編號),電腦顯示此包當前狀態,并確認滅菌監測(物理、化學、生物)合格,再進行發放確認,手術室人員接受后,追認到病人,實現由清洗、消毒、滅菌及使用全程可追溯,最后保存存檔。
1.2.6 使用后處理 手術結束后,CSSD回收外來器械,清洗人員與廠商共同清點器械數量,清洗結束廠家取走。
1.3 效果評價 評價應用追溯系統前后:包裝不合格、清洗質量、各項信息保存不完善 、器械包超重、濕包等情況。

表1 兩組外來器械信息追溯使用前后缺陷率比較 例(%)
外來器械管理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科學的管理手段是提高護理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的保證。重視外來器械每個環節的質量管理,實現全程包括接收器械、分類、清洗、包裝、滅菌、無菌物品監測、發放、使用所有環節信息可追溯,使外來器械質量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標準化、社會化的軌道[1];提高工作人員責任心、工作效率及準確性,每一操作電腦均有詳細記錄,明顯提高了責任意識;提高了外來器械的質量可追溯性,電腦信息追溯能詳細記錄并保存器械廠家、CSSD每一步操作及患者住院基本資料等都全面記錄存檔,發現問題均能依據電腦信息快速、準確查找分析原因,有效地維護了患者的權益[2],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促進整個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及開發,使資源共享[3]。
[1]劉菁,劉玲,馬少云.外來器械交接單的設計與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3):2843-2844.
[2]張秀鑾,郭海燕,付淑云,等.再生醫療器械處理過程中條形碼技術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7):2620-2621.
[3]蔡曉干.手術室外來器械的零風險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