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技能競賽作為檢查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的手段,在《倉儲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充分融入技能競賽的內容,讓學生置身于接近專業崗位、工作任務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的專業技術能力解決情景設置的任務和問題,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
在《倉儲管理》課程教學中很多內容需要學生的知識面很廣、很精通才可以進行。比如在倉庫選址問題的教學中,首先,學生要熟悉本區域和國內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環境。其次,該部分內容還涉及模糊綜合評價、層次分析法等方法,如果學生對運籌學等相關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將很難圓滿完成該課程的學習。
在本課程的四個學期教學中,參考過近百本跟該課程內容相關的教材。在對這些教材的使用過程中發現多數教材的內容都偏重于理論知識介紹,滿足不了學生對職業操作的認知,而學生反映在課本上學的知識在以后工作中用不上。另外在教材的形式上,多以文字描述為主,這樣的教材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說了解實踐中的具體操作過程了[1]。
教師是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體,實踐教學目標只有通過教師的教學實踐才能落實。為適應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為核心”的教學目標,物流專業教師應該既能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學生進行實訓操作。目前物流管理專業兩位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都是從大學到大學,對于倉儲業務的實際操作還不清晰,在平時授課時就很難面面俱到。另外,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還是以理論講授為主,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師生互動少,學生積極性不高。最終學生的理論知識學得不夠扎實,實訓操作也沒得到有效鍛煉[1]。
雖然《倉儲管理》是物流專業核心課程,但本課程主要采用筆試的考核方式,考核的內容多以理論知識為主,考試題型也比較固定。學生完成一段時間理論課程后,學習積極性馬上下降,平時上課開小差的學生也多了。就算嚴格考勤制度,學生都到了教室,也只有少數同學認真聽講,其他同學到考前才突擊復習,表面上看學生及格率很高,實際上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怎么樣,教師是沒法準確衡量出來的。
為了使學生具備“與崗位零距離”的能力,必須改變教學方式。對于《倉儲管理》課的教學改革來說,應從物流技能競賽入手去探索,提高學生的技能。即以技能競賽為突破,在《倉儲管理》課程教學中把“教”、“學”、“做”、“訓”、“考”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動腦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動手學會各種設備的操作技能。
技能競賽的特點就是“結合企業生產實際,以工作任務為導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熟悉物流技能大賽,而且要有豐富的企業實際工作經歷。前提是要對課程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來進行組織,從而使教學內容的設計更符合企業用人的需要。按照倉儲企業實際生產作業順序把按照上述模式設計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形成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用性很強的《倉儲管理》課程教材。
要解決學生學習實用技能,關鍵還在于教師。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己要會“做”,在“做”的過程,再向學生講解“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反之會產生什么后果”。將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以“做”為紐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主動去學習、去實踐[2]。
一方面要建立物流綜合實訓室,與本課程相關的實踐教學項目主要在物流綜合實訓室內進行。另一方面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選擇學校所在城市的物流企業作為《倉儲管理》課程的校外實踐課程教學基地[2]。
學生成績考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倉儲管理》課程考核中,引入物流技能大賽的規則評分標準,從職業形象、崗位技能、案例分析能力三個方面對學生所學的知識和非專業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綜上所述,物流技能競賽對《倉儲管理》課程改革有促進作用,能夠加強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因而在進行課程建設時應依照物流技能競賽的標準和要求,加強實踐教學,構建一個“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實現與企業崗位的接軌。
[1] 孟鑫.《倉儲管理》課程改革的工學結合原則[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1(12):76-77.
[2] 蔣偉.現代物流技能競賽對職技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J].物流科技,2010(1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