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軍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鐵道運營與管理學院,湖南 株洲412001)
HE Hai-jun (Railwa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stitute,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412001,China)
株洲高新區是湖南唯一的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聚集了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產業集群。2013 年9月“打造中國動力谷——株洲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年行動方案”通過了國家科技部、中科院、湖南省科技廳等方面專家組的論證,標志著株洲動力產業群正式形成。目前,株洲高新區擁有工業企業489 家、高新技術企業130 家、年銷售收入過100 億元的企業4 家、過50 億元的企業6 家、10 億元的企業20 家。目前株洲市提出了用十年時間著力打造以“中國軌道交通城、中南地區通用航空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城”為支撐的中國動力谷的最新戰略目標。
近些年來株洲市的現代服務業相比過去有了較大的提高,與株洲動力產業群相關的現代服務業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株洲服務業的總量增加明顯,傳統服務業平穩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
以2013 年為例,株洲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21 億元,增長10.3%,對全市GDP 的貢獻率為31.3%,拉動GDP 增長3.1 個百分點,占GDP 比重為31.9%,比上年提高0.4 個百分點。以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為代表的生活性服務業持續發展,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代表的傳統服務業平穩發展,以金融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有了較快發展。
(2) 服務業投入加大,生活性服務業占比優勢明顯,城市品位明顯提升
2013 年全市共實施服務業建設項目769 個,比上年增加242 個。完成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687.75 億元,增長31.3%,占全市投資總額的45.7%。從投資結構來看,房地產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占比最大,分別占服務業投資總額的33%和29.8%。一大批生活性服務業項目的實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推動服務業較快發展。
(3) 消費市場與旅游業發展穩健,金融服務業發展強勁
2013 年株洲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0.29 億元,增長13.9%,同時通過一系列的旅游類節會活動,使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逐年提升,旅游客源市場得到有效拓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 723.96 萬人次,增長22.2%,實現旅游收入171.58億元,增長22.4%,接待入境游客11.70 萬人次,增長8.9%,創匯4 079.05 萬美元,增長9.2%。隨著民間金融中心掛牌設立,農信社改革順利推進,2013 年全市引進和新組建各類金融機構9 家,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1 844.39 億元,增長16.1%,金融機構貸款余額938.28 億元,增長15.5%,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22.6%。2013 年全市證券交易額為343.9 億元,增長17.3%。全市保險機構40 家。
(4) 交通運輸郵政通訊網絡全方位覆蓋
2013 年,醴茶高速、壟茶高速、炎汝高速株洲段全線通車,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37 公里,高效公路交通網絡逐步形成,為全市運輸提供了便捷的快速通道。全市公路運輸實現貨運量1.85 億噸,增長13%;貨物周轉量213.97 億噸公里,增長14.9 %。客運周轉量83.69 億人公里,增長6.3%。全市實現郵政業務總量1.79 億元,增長6.5%;電信業務總量32.18 億元,增長7.2%;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量為324.8 萬戶,增長8.4%;互聯網寬帶用戶55.72 萬戶,增長9.9%。
從以上的分析可看出,雖然株洲服務業得到了較大發展,但與動力產業群發展的配套能力并不充分,特別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已經嚴重滯后,必將影響株洲動力產業群的發展。從20 世紀50 年代全球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以服務業與服務貿易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通過現代服務業分工的細化與專業化的緊密協作使得現代服務業集群化發展,最終使產業鏈上的各企業專業化分工更細,專業化協作更強。
其次,動力產業群屬于高精尖的現代制造業需要現代服務業集群化的支撐。現代服務業擴展了制造業的產業鏈并直接作用于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其是將金融、保險、物流、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等緊密結合的生產組織方式。因此現代服務業的效率會直接影響到動力產業群的效率,包括大型企業生產性服務功能的分拆或者外包等的順利實現等。
再者,以高科技知識與技術密集為特征的現代服務業是動力產業群發展的現實要求。現代服務業主要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理念發展起來的,是信息和知識技術含量相對密集的服務業。集高技術產品研發、風險資本、法律服務和廣告營銷等相互配套的服務產業都是株洲動力產業群發展所不能缺少的。
最后,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也是政府解決社會問題的必然要求。國際經驗表明,現代服務業在吸納就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服務業行業多、門類廣、勞動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行業并存,就業和創業的方式靈活多樣,能夠吸納大量不同層次的人員就業。因此,對解決各類社會問題也同樣具有現實作用。
從株洲服務業近幾年發展的總體看來,傳統服務業比重大,現代服務業滯后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規模小、結構不優、發展瓶頸、生存壓力等問題依然制約株洲服務業的發展。
雖然2007 年以來,國務院和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受長期以來“先工業、后服務業”產業觀念和“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等功利思想的影響,導致一些地區和部門對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沒有清醒的認識,有的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片面理解成大上工業項目;有的認為服務業沒有一、二產業重要等,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信心不足、辦法不多、政策缺位、措施不力。
以2014 年上半年為例,株洲市實現生產總值814.12 億元,增長10.2%,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70.19 億元,增長8.7%,占總量的33.2%,增速低于第二產業2.8 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看,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8.9%,拉動經濟增長6.9 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9.1%,拉動經濟增長2.9 個百分點,低于第二產業4 個百分點。全市生產總值和規模工業增速放緩會引起生產性服務業需求隨之下降,低水平的生產性服務業勢將影響動力產業群的發展。
株洲服務業企業規模總體偏小體現在幾個方面。從登記注冊類型看,大量的服務業以個體戶的形態存在。全市約有服務業個體戶18 萬戶,占全市個體戶數的比重超過80%。占全市服務業經濟活動單位的90%;從企業規模看,服務業單位主要以小微企業的形式存在。全市服務業大型企業僅4 家,中型154 家,大中型企業僅占全部服務業法人企業數的1%;從經營規模看,全市188 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單位營業收入平均規模0.58 億元,其中年營業收入達到10 億元的企業僅有2 家,過億元以上企業17 家,主要分布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企業控股情況來看,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中46%以上是私人控股,這些私營企業的規模小,資本實力不足,缺乏大項目帶動,發展后勁不強,一定程度上制約全市服務業的發展。
一方面占據產業鏈重要位置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另一方面服務業企業整體呈小、散、亂狀態,特別是新興服務業行業中,有競爭力、帶動力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少之又少,沒有形成集群發展的格局。服務業發展主要依賴于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和交通運輸郵電業等傳統產業,2013 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三者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2.9%,在服務業中仍保持主體地位;而以知識技術為支撐具有科技含量的信息業、金融業、科研技術等現代服務業比重偏低,2013 年,全市金融、信息和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加值占比僅為10.1%;傳統服務業比重過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這種產業結構的不優將制約全市服務業發展。
隨著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用工成本不斷攀升、物流費用居高不下等因素,導致企業贏利空間減少,生存壓力加大;2013年,全市189 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成本為72.66 億元,增長19.1%;企業管理費、營業費和財務費等三項費用支出23.2億元,增長8.1%;服務業企業應付職工薪酬15 億元,增長16.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在石油、燃料、成本等價格上漲因素推動下,反映尤為突出,部分企業出現虧損。
株洲動力產業群配套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解決。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株洲市委一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若干意見》和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株洲市服務業提升實施方案》實施的文件精神,確立主攻方向,突出重點,全面發展。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服務業行業協會、商會建設,引導行業自律,建設誠信體系,促進服務業規范發展。三是完善政策配套。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扶持先導性、成長性產業發展。四是培育重點企業。支持服務企業做大做強,引導企業采用連鎖、加盟經營方式加快擴張型發展,拓寬發展空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揮重點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形成一批品牌知名高、競爭力強的服務龍頭企業。五是強化招商引資。重視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工作,大力引進服務業企業入駐。
湖南一直沒有對服務業發展建立考核評價機制,致使一些地區和部門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視停留在口頭上和文件中。2012年,湖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由省發改委、省統計局牽頭研究建立地區、重點行業服務業發展情況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考核各地、主要服務業行業發展情況,彰顯了省政府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決心。因此,應強化株洲動力產業群相關服務業配套措施的考核,促進對發展服務業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和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一是根據株洲產業群情況重點發展好生產性服務業。株洲工業基礎夯實,產業特征明顯,不同的產業對現代服務業的要求并不一致。重點做好優勢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配套可形成有效的產業依托,互為促進。二是要抓好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以新型工業化建設為契機,以延伸產業鏈為突破口,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同時要促進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旅游度假、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領域,培育現代服務業的新增長點。三是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在同行業具有影響力的服務業大型企業或集團,以帶動同行業的發展。
服務業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投入不足是長期存在并制約湖南服務業更快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切實增強服務業發展后勁。一是在政府投入中提高服務業投資份額。各級政府在安排投資規劃時,要特別保證服務業投資比重的有效提高,以投資拉動服務業較快發展。二是積極拓寬服務業融資渠道。除了要創造條件,積極爭取國家扶持資金外,要盡快制定有可操作性的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壟斷行業的實施細則,為擴大民間投資范圍提供必需的規則保障和制度環境,特別要引導民間投資投向新興服務業,為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證。
各級政府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預算資金,通過貼息、補貼等方式,扶持服務業發展中具有全局性且帶動作用大的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地吸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投入服務業,形成較為完善的服務業社會化投資體系。結合株洲工業產業特色,加大對現代物流、信息、金融、咨詢、廣告、會展、信用、擔保、科研等新型服務業的支持與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發展服務業既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力水平和勞動效率的需要,也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當前,株洲生產性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占GDP 的比重都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必須抓住時機,把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相融合,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以動力產業群的發展為依托,加快發展現代物流、職教培訓、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提高服務產業的服務功能和產業組織化程度,推進現代服務業與一、二產業的協調發展。加大對物流、信息、金融、商務、科研等的支持與投入力度,充分發揮各類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優勢力量,加強研發與創新,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
[1] 方丹,李江蛟. 常州市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 現代商業,2012(12):195-196.
[2] 劉婷,吳潔. 湖南省現代服務業發展因素實證研究[J]. 經濟地理,2010(3):466-471.
[3] 閆星宇,張月友. 我國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選擇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2010(6):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