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要推行素質教育,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知識不再簡單地由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獲得。教師授課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點燃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智力在教學活動中得到發展。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情境創設
初中物理雖然與生活聯系密切,但是存在不少抽象的知識、理性的規律,這對學生來說,認知理解會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物理知識實現由抽象到具體的轉化。一堂課的成敗,首先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情緒。評價一堂課的質量,學生的情緒是一個重要指標。這一切都取決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是否使學生在生動活潑、充滿新奇感的氛圍中得到主動發展。
如何創設有效的物理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其中主動學習物理知識、探索物理規律是物理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們可以利用問題式、矛盾式、實驗式、媒體式等方法創設良好的物理教學情境,減少學生認知障礙,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增強學生求知信心。
一、問題式情境創設
有些學生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對知識缺乏需求欲望,基于這一點,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在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上下工夫。
在學習“歐姆定律”時,老師這樣提問: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學生答:在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老師再問:在電阻一定時,能說電壓與電流成正比嗎?學生可能說可以,老師再引導: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有因果關系,再回想八年級學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因果關系,學生就能想通了。老師再問:在電壓一定時,能說電阻與電流成反比嗎?有的學生說:可以。有的學生說: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具有的一種性質,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及溫度,與電流、電壓等外界因素無關。學生中出現了不同的觀點,最容易引起自發的討論,這樣得到的結論印象更深。
孔子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富有啟發性的提問,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愉悅的心情積極思維,直到問題圓滿解決。
二、矛盾式情境創設
矛盾式情境創設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的情境與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知識發生矛盾沖突,因而激發興趣。認知心理學家認為:當學習者發現不能用頭腦里已有的知識解釋一個新問題或發現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相悖,就會產生“認知失衡”,就會產生認知的內驅力。因此,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創設矛盾式情境,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講重力時,先演示上轉體的實驗:一個傾斜的軌道,左低右高,把一個可以滾動的物體放在軌道的左端,先讓學生猜一猜:放手后它會向上滾還是向下滾?然后實驗,它竟然向上滾。學生心中定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真是奇怪,這是什么原因呢?為了找到答案,他們會聚精會神地聽課,聽課效率提高了,學習效果自然很好。實驗看到的現象與生活常識明顯形成尖銳的矛盾,這時學生就會產生興趣和疑問,聽課就會很投入,教學活動開展就會很順利,教學效果一定會很好。
三、實驗式情境創設
物理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實踐中直接感知知識,對一些概念規律的理解掌握更簡便有效,這種方法較直觀,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實驗時,用蘸有酒精的棉芯在黑板上畫兩條相同的線,然后用書對其中一條線扇風,學生會觀察到被扇風的那條線很快就干了,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蒸發的快慢與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大氣壓強這一概念對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我安排了大小試管的實驗,先把兩個試管套在一起,倒置,小試管下落,學生分析試管受重力導致。后將大試管內灌滿水,再將小試管底向下插入,倒置,發現小試管反而上升了,給學生很深刻的體會。
直接的體驗使學生輕易地理解了概念,教師不必多費口舌。雖然這些實驗非常簡單,但它們能讓學生感到實驗原來離他們很近,做實驗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他們就愿意做實驗、愿意學習物理知識。興趣濃了,效果會更好。
四、媒體式情境創設
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把宏觀縮小、微觀放大,將難以展現的景象、不便操作的實驗、無法重現的歷史故事等以視頻、聲音、圖片、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
在講蒸發時,我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支溫度計在酒精中蘸一下,溫度計的示數如何變化?”“用扇子扇溫度計,溫度計示數如何變化?”學生先自主進行猜想,然后我將這實驗演示一遍,用實物投影將示數打在前面的屏幕上。學生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上溫度計的示數,看得是那么認真。看完后現象與自己所想不同,一臉驚詫的樣子,此時他們都在認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討論交流起來。他們這時的學習完全是自發的,不需要教師強迫。
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不但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誘發學生主動思考,開啟學生心靈,開發學生智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