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小英 朱世春 莫定花 李明珍 鄧 鵬 何 翻 文洪美 俞文釗
(川北醫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良好的醫患關系是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基礎,很大程度上醫患關系最初建立于醫患溝通之上。隨著社會發展,諸多現實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醫患溝通而影響醫療服務質量,認清醫患溝通影響因素對發展和諧醫療有著重要的意義。本分析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對醫務人員和患者進行全面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南充市2所三甲醫院的醫務人員和患者采用單純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共發放問卷450份,回收429份(95.33%),排除問卷缺失90%以上者累及有效問卷418份(97.21%),其中醫務人員有效問卷217份,患者201份。所調查對象中醫務人員均從事醫療工作5年以上,患者為住院7天以上或1年內住院3次,每次超過3天。
1.2 調查內容:調查內容涉及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以及相關影響因素:醫療費用、輿論報道、醫療體制、期望水平、醫生水平、患者素質、醫生態度、法律制度及治療效果等等。
1.3 統計學方法:將問卷數據整理后錄入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學的處理與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以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醫生和患者的調查分析,影響醫患溝通的單因素分析結果具體見表1。結果顯示,對醫患溝通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醫療費用太貴、負面輿論引導、醫療體制問題和患者期望水平過高,這些因素在影響醫患溝通方面所占比例超過35.00%。此外,通過對醫生和患者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負面輿論引導、醫療體制問題、患者期望過高以及法律制度不全在二者的觀點中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另外,患者素質問題對醫患溝通的影響二者認知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醫療費用過高是醫患溝通影響的主要影響因素,且醫生和患者之間的認知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956年Szasa和Hollander提出醫患關系模式主要分為主動—被動型,指導—合作型以及共同參與型[1]。而這些模式的成立均需要良好的醫患溝通以消除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思想對立。有調查研究顯示,非技術因素引發的醫患糾紛中,70%是由醫患溝通不足所引起[2]。
調查結果分析顯示,對醫患溝通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醫療費用太貴、負面輿論引導、醫療體制問題和患者期望水平過高,這些因素在影響醫患溝通方面所占比例超過35.00%。其中醫療費用是影響醫務人員與患者溝通的主要影響因素,一方面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和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尚未與醫務人員的期望值一致。另一方面,醫務人員是患者對醫療費用壓力的釋放者,難于避免醫患溝通不當而發生醫患糾紛。
表1 影響醫患溝通的單因素分析
正確引導社會媒體的輿論導向對促進和諧醫患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不良的輿論引導會使得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時發生一定的矛盾而出現醫患糾紛。因此加大輿論報道的監督,以科學、公正的報道導向搭建醫患溝通的橋梁,達到醫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和諧醫患關系。
此外加強患者的宣傳教育也十分重要。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患者對就醫的期望值不斷增高,這可能與當前的醫療環境存在一定的矛盾,所有醫患溝通不到位便容易出現醫患矛盾。另一方面,加強患者和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教育,提高醫生的道德修養,這對促進和諧的醫患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宋林子,張 建等.醫患關系模式對醫患關系影響的調查與探討[J].中國院,2010,14(1):33-35
[2] 宋理博.提高溝通技巧,和諧醫患關系[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