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亮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建筑施工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確保良好的施工質量對建筑行業的發展顯得至關重要。建筑施工材料作為建筑工程質量的基礎,需要進行嚴格的檢測,該文將運用科學的檢測方法,對建筑施工材料檢測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針對問題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建筑施工材料 ?檢測方法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049-02
當前,我國建筑行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建筑企業要想從中脫穎而出,除了提高自身的建筑水平之外,還應該對建筑施工材料進行嚴格的檢測,從根本上確保良好的建筑工程質量。修建完工的建筑物經常出現一些屋頂漏水、墻體傾斜等質量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到建筑物的設計、施工管理和施工材料等,建筑企業需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并在實際的建筑施工過程中,積極的采取科學的應對策略。根據建筑材料在建筑結構中的分布和使用功能,可以將建筑材料分為建筑主體施工材料和建筑裝修材料。
1 建筑施工材料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和效果,為了有效地減少建筑施工質量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政府部門對需要對建筑材料進行嚴格的管控。我國在建筑施工材料檢測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不合格的材料被使用在建筑施工中,致使建筑工程難以通過質量檢測。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施工材料一方面造成了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為居民的日常生活留下了安全隱患,對周邊的自然環境造成影響。本文通過對實際建筑施工材料檢測狀況的了解,特總結我國建筑施工材料中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1 建筑材料檢測機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近年來,由于建筑安全事故的頻發,國家相關部門對建筑質量予以高度的重視,建筑材料的檢測機構從規模和數量上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建筑機構規模的擴大和數量的增加卻沒有讓檢測機構發揮更大的作用,檢測機構存在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造成建筑材料檢測機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檢測機構重視數量建設卻不重視質量建設。我國擁有為數眾多的建筑材料檢測機構,分布范圍廣,但檢測質量效果令人堪憂,大多數檢測機構設備陳舊,沒有及時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和設備,難以確保檢測結構的科學性;第二,缺乏專業的建材檢測人員。雖然我國在建材檢測工作方面有一定的經驗,但仍然缺少專業的檢測技術操作人員,專業的建材檢測人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第三,建筑材料檢測機構缺乏規范的運行機制,沒有形成科學的企業運作理念。建材檢測行業應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設立監督檢驗室,實際的監督檢測工作流于形式,政府監管部門沒有對檢查機構作出規范性與合理性的規定,部分建材檢測企業依托相關檢測部門,沒有形成科學的企業運作理念。
1.2 新材料的質量檢測效果差
新材料質量檢測效果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市場上的新材料換湯不換藥,施工材料生產商只是對材料某一方面的性能進行改進,施工單位因為不了解新材料的性能,缺乏新材料的施工經驗。導致操作時出現新的質量問題;另一方面,新材料進入市場周期短,沒有通過相關部門的嚴格的檢測,而施工單位也難以確定新材料的使用性能與檢查標準。對于新材料的檢測缺乏權威的評價標準,導致檢測結果難以作為質量控制管理的依據。
1.3 材料檢測的的方法不科學
大多數建筑材料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抽樣檢查不及時,致使建筑材料漏檢,施工單位在使用的漏檢或者半成品狀態下的建筑材料,為建筑的的安全留下了安全隱患。施工現場需要檢測的建筑材料名目種類繁多,施工單位往往隨意堆放建筑材料,給檢測工作帶來困難。若在施工建筑材料抽樣方法使用不當,抽檢數量少,抽樣檢測的結果則沒有代表性。
2 建筑施工材料檢測策略
2.1 嚴格遵守建筑材料檢測規范與程序
相關部門對建筑材料的檢測有明確的規定,在具體的檢測流程上也有清晰的規定,為了確保檢查結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守材料檢測規范與程序。具體策略如下:第一,確保取材的規范性。建筑材料的檢測方法往往是采用隨機抽樣的檢測方法,在抽樣時,需要對材料進行某一批次、某一產地或某一類型的劃分。通過劃分材料類型和種類之后,便于檢測人員按照規章制度、流程進行檢測工作,其檢測結果具有代表性;第二,檢測機構的獨立性是確保檢測工作的公正性的基礎。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具備獨立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對施工材料檢測的結果更具準確性和真實性。檢測機構要始終保持檢測工作的獨立性,避免檢測工作受到市場主體利益的干擾。
2.2 把握好委托、核查、抽樣、報告和評估檢測工作節點
在檢測工作流程中,應改變現有的委托方式,建筑施工材料檢測委托過程中應有第三方進行監督,嚴格核查檢測材料,落實施工現場建材信息,確保檢查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制定科學抽樣檢測方案,根據檢查工作的需要,可以推行現場抽樣和取樣,確保個體施工材料能夠代表整個施工材料的質量狀況,確保檢測過程與檢測結論的客觀和準確。針對檢測結構需要撰寫專門的檢測報告,將檢測結果及時上傳,對于不合格的檢測信息應及時上報。對整個檢測工作進行績效評估,以優化各個節點的操作運行。
2.3 做好材料進場前的檢測工作
建筑施工材料在進入施工現場前,檢測員要對材料的物理數據、質量證明文件和材料的基本性能進行檢測,待材料檢測合格之后,才允許施工材料進入現場。首先要對材料的物理數據進行查看和檢測,檢測的具體內容為此材料的外觀、材料的尺寸和數量;其次,對進場的材料是否具有國家頒發的質量證明文件進行檢測;最后,當進場材料的物理數據和資質文件符合檢測施工要求時,因根據建筑設計對材料性能的要求,在材料進場后,對材料進行科學的擺放管理。結合材料對存放溫度與濕度的要求,做好建筑材料的防潮和防曬等工作,檢測人員要明確登記施工現場的材料狀況,如:材料的數量、材料的存放時間和地點等,這樣做既方便檢測工作的進行,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endprint
2.4 明確建筑施工材料檢測項目
為了確保建筑施工質量,檢測人員需要一一檢測個種類施工材料,明確建筑施工材料檢測項目,并確保檢測項目符合國家建筑材料質量檢測項目規定,達到建筑施工材料行業標準,檢測項目中的檢測指標也必須在國家或者地方政府的規定范圍之內。例如,對于混凝土的檢測需要明確其強度、細度和凝結時間,對于混凝土中使用粗骨料的密度、含泥量和針片狀顆粒含量等項目進行檢測,若沒有達到相應的指標,還需要采用質地疏松的骨料做堅固性試驗,對活性骨料做活性試驗。
2.5 做好材料的取樣試樣工作,注意檢測環境溫度與濕度
檢測取樣的材料需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能夠代表施工材料的整體性能。檢測人員應對不同批次的同種材料進行隨機抽取。例如,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多種型號不同的鋼材,要求檢測人員截取同一型號鋼筋的不同部位進行檢測,取樣部位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在檢測建筑施工材料的過程中,不同的檢測環境會影響檢測結果。在相關部門規定的檢測標準鐘,對建筑施工材料的溫度與濕度有著明確的規定。例如,《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中規定,在試體成型時,檢測的環境溫度應在20℃±2℃,相對濕度需>50%,試體還未拆模時,養護溫度在20℃±2℃,相對濕度>90%,若在水中,試體的溫度需控制在20℃±1℃。
3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材料檢測對整個施工質量至關重要,相關質量檢測機構和施工單位應該引起重視。該文根據實際的建筑施工材料檢測狀況,闡述了建筑施工材料中存在的建筑材料檢測機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新材料的質量檢測效果差、材料檢測的的方法不科學等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嚴格遵守建筑材料檢測規范與程序、做好材料進場前的檢測工作、明確建筑施工材料檢測項目、做好材料的取樣試樣工作,注意檢測環境溫度與濕度等應對策略,為建筑施工材料檢測做出重要的貢獻。檢測人員還需要不斷學習科學的檢測方法,引進先進的檢測設備,針對具體的建筑施工材料檢測工作,總結歸納出科學的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 李文.建筑材料的試驗與檢測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0):207.
[2] 杜建偉.淺議建筑施工前材料檢測與試驗[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1).
[3] 谷君英.建筑施工材料檢測常見問題探討[J].科技傳播,2012(6):21.
[4] 俞建飛.淺析建筑施工材料檢測及監控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3).
[5] 林燕.施工材料檢測常見問題分析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0,29(9):33.
[6] 葛江.建筑保溫節能材料檢測中的問題和分析[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2).
[7] 胡杭.對水泥材料檢測過程中的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