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吾賽·阿曼+木也沙爾·米吉提
摘 要:遺傳與優生學基礎是農村醫學專業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為了培養出面向基層的高素質的適用性人才,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遺傳與優生學基礎教學進行了改革,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關鍵詞:農村醫學專業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108-01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是遺傳學與優生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性的學科,用遺傳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的發生、發展與遺傳因素的關系,從而提供診斷、預防和治療遺傳病的科學依據及手段,為改善人類健康做出貢獻。遺傳與優生學基礎作為遺傳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征。遺傳與優生學基礎的教學應使學生掌握遺傳與優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的基礎上,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最終能成為推動衛生事業發展的創新性專業人才。我校農村醫學專業學生是來自新疆各地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但是漢語水平及基礎較差,為了培養出面向基層的高素質的適用性醫學人才,以“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崗位”的基本原則和理論聯系實際一體化的教學思路的基礎上,對農村醫學專業《遺傳與優生學基礎》的教學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1 制定課程標準
2010年我校國家級示范校申報成功后,根據農村醫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針對農村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重新制定了《遺傳與優生學基礎》課程標準。重新制定的課程標準由課程設計概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標準與要求及實施建議等部分構成,其中課程內容由4大模塊、8個典型任務組成。根據不同任務合理設計了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素質目標,結合培養目標突出了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踐性和服務性,并注重農村醫學專業相關后續課程的銜接。課程標準制定后,邀請相關專業的同事對本學科的課程標準給予指導,突出了本學科的基礎和橋梁作用,避免了教學過程中各科脫節的現象。
2 理論教學的改革
2.1 由臨床病例導入新課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各種基本概念和重要的理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常見遺傳病的臨床特征,病因、診治及預防,并能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為學生將來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遺傳優生學的理論教學中運用了病例導入式教學法。由病例導入新課,在學習有關理論知識后,引導學生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分析討論與課堂上所介紹的臨床病例相關的問題,學以致用。如講X連鎖隱性遺傳病時引入紅綠色盲病例,男性遺傳咨詢者甲表型正常,但父親為紅綠色盲患者,甲與正常女性結婚,請問甲的子代患病的概率是多少?寫出遺傳系譜圖及各家庭成員的基因型。又如講多基因遺傳病時引入病例,有一對夫婦表型正常,為什么會生出唇裂腭裂的后代?當一對夫婦生出兩個以上患者時,患者一級親屬發病風險是否增高?由病例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對遺傳病的診治和預防知識的理解,為以后臨床工作打好基礎。
2.2 結合多媒體教學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強的學科,概念比較抽象、課時量少,時間長了學生感到枯燥和難以理解,而多媒體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直觀,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如講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過程時,配合用動畫講解,使靜態的圖片動態化,使枯燥的知識形象化,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還有遺傳病大多是發病率低,臨床不常見的疾病學生缺乏感性認識,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典型的病例,學生對這些疾病有了直觀印象,提高了學習興趣[1]。另外在課外時間給學生播放電教室里有關遺傳病的電教片如《常見遺傳病及先天畸形調查》、《優生優育系列片》等,可以使學生更好的認識遺傳病的發病原因與規律,更深刻的認識遺傳病對人類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和預防的重要性。
3 實驗教學改革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又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驗課可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動手能力、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適應農村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改革了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驗教學,首先優化了實驗教學內容:刪減《觀察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觀察細胞的有次分裂過程》、《人類皮紋分析》等傳統實驗,增加了《人類外周血染色體制備和G顯帶技術》、《遺傳病的系譜繪制和分析》、《遺傳咨詢》、《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頻率的分析》等臨床密切相關的實驗,體現了遺傳與優生學基礎的橋梁作用。其次抓緊實驗教學過程:實驗課前要求學生預習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實驗課時小組為單位認真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結果,實驗結束后小組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書寫實驗報告。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
4 開展遺傳與優生學第二課堂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雖然是屬于專業基礎課,但臨床應用型很強,加上學時數有限,因此有必要通過遺傳與優生學第二課堂加強臨床能力的培養。我校遺傳咨詢中心作為伊犁州唯一的遺傳咨詢和診斷中心,保存著遺傳咨詢者的病歷、遺傳病患者照片和外周血染色體片子,以這的有利條件,在遺傳與優生學第二課堂開展了以下活動:(1)遺傳咨詢方面:根據咨詢者病歷學習了遺傳咨詢內容、方式、注意事項、加深遺傳病患者的臨床特征、遺傳系譜圖的繪制、傳遞方式的判斷和發病風險的計算等知識。(2)染色體病的診斷方面:強化外周血細胞培養、染色體制備、G顯帶技術等實驗的操作,同時在顯微鏡下觀察自己做的及遺傳咨詢中心保存的染色體片子學習了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及染色體病的診斷。(3)優生優育方面:通過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遺傳病的調查,宣傳預防遺傳病的知識,為提高人口質量、加強優生優育方面做了實際工作,在實際應用中使遺傳學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高。
5 改善考核方式
考核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有效的考核方式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及綜合能力,改革了考核方式采取以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綜合性考核。綜合性考核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實驗考核和理論考核。具體做法是:學習態度占總成績的10%,教師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積極性、第二課堂中的表現綜合評價打分。實驗考核占總成績的30%,考核內容包括實驗預習、實驗課的考勤、實驗操作能力、實驗報告的完成等。理論考核占總成績的60%,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判斷題及病例分析形式出題,主要考察學生醫學遺傳學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評估方式不僅能全面、客觀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通過農村醫學專業醫學遺傳學教學的改革,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今后,我們繼續改革和完善遺傳與優生學基礎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適用性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徐敏.S-ESE人才培養模式下醫學遺傳學課程改革的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1):103-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