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慈波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是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了重新規劃,為學習者構建出個性化協作式的學習環境。該文通過翻轉課堂的模型實施,為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 ?協作學習 ?定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123-01
1 翻轉課堂的特征
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進行自我知識延伸,可以在網絡資源中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學生是這個課堂的主角,但并非完全獨立地進行學習,教師應成為學生便捷地獲取資源、利用資源、處理信息、應用知識到真實情境中的腳手架。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創設協作學習環境中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2 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
2.1 創設合理的預習
對于課前預習的數量和難易程度,教師要合理設計,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幫助學生利用舊知識完成向新知識的過渡。在學生預習之后,應該對書本中的內容的收獲和疑問進行記錄。在學生課前的預習中,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網絡交流。學生在家可以通過QQ和郵箱等網絡交流工具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互動溝通,了解彼此之間的收獲與疑問,進行互動解答。
2.2 課堂活動設計模塊
.創設協作學習情境,學生之間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充分論證所研究問題,以獲取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學生對課前練習中提出的疑問,總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要適時的做出決策,選擇合適的交互策略,保證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
(1)設計動態性的數學問題。
在學習橢圓的定義時,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網絡,用計算機演示“通過兩焦點位置的改變而引起橢圓形狀變化的課件”,從一個點分裂為兩個點,從圓變成橢圓;隨著兩點間距離增大,橢圓越來越扁,直到動點到此兩點距離之和恰好等于兩點間距離時,動點的運動曲線變成了線段,然后隨著兩點間距離的縮小。曲線再變成橢圓;當兩點重合時,曲線又變成了圓,如此反復幾次,那直觀逼真的圖形,生動形象的畫面,能深刻啟發學生發現橢圓定義中的條件。在課堂上,同學們帶上自己的作品,在課堂上交流,然后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行探求,建立橢圓的標準方程,已是水到渠成。
(2)設計實用性的數學問題。
在設計數學預習作業時,可以創設出一些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因此,在作業設計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業、豐富的調查式作業、生動的操作性實踐作業。讓全班同學自由組合4—5人一組,在網上采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相互交流,同學們設置的欄目各具特色。如:游戲中的數學問題“玩中學數學”;競技比賽中的數學問題“棋盤上的數學”;金融服務中的數學問題“小小理財家”;圖案設計中的數學問題等等。筆者認為,讓學生經歷搜集信息、積極思考的過程,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展示學生的才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設計開放性的數學問題。
由于開放題的答案不唯一,給學生提供了較多提出自己新穎獨特方法的機會,有利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研究函數的性質時,如y=(x-2)2-1的拋物線性質,布置給學生,課外去研究,那個學生寫的最多。然后在課堂上交流。
①開口向上,頂點坐標(2,1),最小值-1。
②值域[-1,+∞]。
③對稱軸是直線x=2。
④拋物線經過四個象限。
⑤與x軸有兩個交點,在x軸上點的坐標是(1,0),(3,0)。
⑥圖象被x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x軸的上方,另一部分是下方,圖像在x軸上方部分表示y>0,下方部分表示y<0。
⑦y>0,x的取值范圍是x<1或x>3,因為,y=x2-4x+3>0所以x 2-4x-3>0,x的取值只能是x<1或x>3,y<0,x的取值只能是(1,3)。
⑧x軸被拋物線分為三部分,可用區間表示。等等。
(4)設計生活情景特征的數學問題
為了使學生理解分段函數的實際意義,在學習分段函數之前,課前布置給學生預習題,要求用實際例子說明
然后,請用分段函數形式完成下面兩個問題
①x表示時間,單位:月,y表示某產品銷售增幅。開始記錄時增幅為10%,隨后的5個月增幅為20%;從10個月后銷售增幅開始下降,到20個月末增幅為0(類似地,也可用來解釋價格增幅)。
②季節性服飾在當季即將到來之時,價格呈上升趨勢,設某服飾開始時定價為10元,并且每周(7天)漲價2元,5周后開始保持20元的價格平穩銷售;10周后當季即將過去,平均每周削價2元,直到20周末,該服飾已不再銷售(即售價為0元)。
(5)設計小組批改討論作業的情景。
布置小組批改作業,把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結合為一組,成績好的同學為組長,這樣班內就形成了幾個學習小組。對于一些難度較大、思維深刻的作業,讓小組內進行分析、討論,然后獨立完成。有的作業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并向教師匯報典型范例及錯題情況。同時,為了加強交流與合作,我常常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展開,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另外,章節學習完成以后,為了讓學生能對學知識記憶深刻,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點,讓每個學生自己出一份試卷,并要完成本試卷的標準答案。學生為了出好試卷,會對知識加以整理,劃分主次,會去翻閱一些課外書籍,碰到問題會請教別人,讓學生課外完成試卷,然后老師在課堂上指出本節課的所有的知識點和要點,發給學生相互批改。
布置數學小論文,通過翻轉式的數學課堂研究,學生對翻轉式的數學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一些素材和一點感受,撰寫論文或談談對翻轉式的數學課堂研究的體會,也就有了一些基礎。
3 教學評價方式的改變
翻轉課堂中的評價體制與傳統課堂的評價完全不同。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評價應該由老師、同伴以及學習者自己共同完成。翻轉課堂不但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通過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對個人的評價和對小組的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之間的良好結合。
參考文獻
[1] 李娟,程靜飛,程彬.基于播客的課堂改革——“翻轉課堂”[J].輕工科技,2013(4).
[2] 袁德輝.地方高師院校數學專業泛函分析課程的教學反思[J].大學教育,2013(12).
[3] 吳明微.“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