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育新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對兒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診斷價值, 不斷提高超聲對反復腹痛患兒腫大淋巴結診斷的準確率。方法 對86例超聲檢查的反復腹痛患兒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 觀察超聲檢出率。結果 超聲診斷腹痛患兒腸系膜腫大淋巴結80例, 超聲檢出率93.0%。結論 超聲診斷兒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準確性高, 可作為兒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首選檢查方法, 對小兒反復發作腹痛治療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超聲檢查;反復腹痛
腸系膜淋巴結炎是引起兒童急腹痛的重要原因, 腸系膜淋巴結炎性腫大是兒童常見病, 臨床上表現為腹痛, 多呈現間歇性反復發作, 伴有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 由于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 因此診斷時常與急性闌尾炎、胃腸炎、腸套疊等混淆, 易造成誤診和漏診。近年來,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高頻探頭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能夠清晰看到腸系膜淋巴結。本文對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86例反復腹痛患兒進行超聲檢查回顧性總結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86例患兒, 年齡9個月~9歲, 臨床表現反復臍周痛33例, 上腹痛10例, 不固定位置痛26例, 臍周壓痛17例。
1. 2 儀器與方法 使用PHILIPS-HD11及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5~12 MHz, 患兒取仰臥位, 對腹部進行縱、橫、斜多切面拉網式掃查, 重點掃查腸系膜根部, 即腹后壁, 從第2腰椎左側斜向右下至骶髂關節前方發現淋巴結時, 觀察數目、部位、形態及內部回聲。
1. 3 診斷標準 ①健康兒童淋巴結聲像圖:淋巴結短徑4~7 cm, 形態基本正常, 多呈單個或成對散在分布。②腹痛患兒腫大淋巴結聲像圖:一個切面內腸系膜區域顯示3個以上淋巴結, 淋巴結長徑>1.0 cm, 短徑>0.5 cm, 長徑/短徑>2, 且淋巴結形態飽滿呈球形, 簇狀分布??垢腥局委?~2周后, 淋巴結明顯減小, 長徑<1.0 cm或消失。③沿腸系膜動脈及動脈弓多點掃查, 右下腹臍周拉網式掃查, 未發現淋巴結, 一般見較大兒童。
2 結果
86例反復腹痛患兒, 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腫大80例, 超聲檢出率93.0%。
3 討論
3. 1 腸系膜淋巴結炎是指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腹腔回結腸區域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炎性滲出的炎性病變。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淋巴結炎性疾病, 好發于學齡兒童, 其癥狀、體征缺乏特異性, 查體時以右側腹部壓痛為主, 壓痛點一般不固定, 范圍大, 無腹肌緊張[1]。腸系膜淋巴結炎性腫大是兒童常見病, 腸系膜淋巴結炎是引起兒童急腹痛的重要原因。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由于回腸遠端的腸系膜淋巴引流非常豐富, 回腸末端及升結腸部分區域分布著豐富的淋巴結, 當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等抗原物質經血液循環運行至該處淋巴結, 很容易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②回盲瓣具有阻止小腸內容物過快流入大腸和防止盲腸內容物逆流到回腸的作用, 但同時它的關閉作用也可以使腸內毒素和細菌分解代謝產物在回腸末端滯留時間過長而更容易被吸收, 回盲部區域很容易發生淋巴結炎。對于兒童由于其淋巴系統發育尚未成熟, 屏障作用較差, 與成人相比, 更能敏感、迅速地對于各種刺激因子作出反應。
引起兒童急性腹痛的原因較為復雜, 而兒童主訴常不明確, 對疼痛的耐受性較差, 本病又常與急性闌尾炎、胃腸炎、腸套疊等混淆, 因此臨床診斷時易造成誤診和漏診。以往對于腹痛患兒在診斷與鑒別時不能確診的, 為避免急性闌尾炎可能造成的穿孔和腹膜炎, 通常會先按急性闌尾炎來治療。由于兒童的腹壁薄, 脂肪組織較少, 因此在使用超聲技術進行診斷時, 可很清晰地顯示出腫大的淋巴結和闌尾, 快速區分是腸系膜淋巴結炎和闌尾炎, 以避免盲目手術給患兒造成的傷害。
3. 2 對于比較配合的兒童, 掃查時較安靜, 呼吸放松都配合的較好, 可以詳細的做多點掃查, 不難診斷, 對于哭鬧兒童, 要注意技巧[2]。特別是在小兒換氣的一瞬間, 抓住時機, 適當壓下臍周及右下腹, 以免漏診。注意與擴張腸腔的鑒別, 小兒腸腔擴張時不一定能觀察到蠕動, 切面不同與淋巴結很相似, 要注意手法適當壓一下, 看能否變形或移位, 壓之不變的是淋巴結。本研究反復腹痛患兒86例, 經超聲檢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80例, 超聲檢出率93.0%。
綜上所述, 對兒童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的反復腹痛通過超聲檢查腹腔淋巴結, 只有當腹痛癥狀及腹腔淋巴結超過1.0 cm, 并且排除其他腹腔淋巴結腫大的疾病時, 才考慮腸系膜淋巴結炎性腫大, 以便指導臨床及時治療。超聲診斷兒童腸系膜淋巴結炎準確可靠、方便、經濟, 可以作為診斷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首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永昌, 郭萬學.超聲醫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2:55.
[2] 胡亞美, 江載芳. 諸福堂實用兒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02.
[收稿日期:201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