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杭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壞疽性膽囊炎中的治療效果和優勢。方法 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加以比較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順利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1例患者中轉為開腹手術切除。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好, 對患者的創傷小, 患者創口恢復時間快, 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屬于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治療效果
腹腔鏡手術在現代醫院中屬于一類必備的治療措施, 對于膽囊切除術的治愈率高達95%以上[1]。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的膽囊三角區域顯示為冰凍樣變化, 水腫顯著增厚, 引起手術過程中視野不清晰, 提高了手術的難度。隨著現代腹腔鏡技術的發展, 通過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普遍認可[2]。本文選取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加以比較和分析, 現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70例患者中男33例, 女37例, 年齡32~80歲, 平均年齡(58.9±7.8)歲, 病程2~11 d, 平均病程(3.3±0.4)d。70例患者中結石嵌頓膽囊管52例, 結石嵌頓壺腹部18例。手術之前為患者實施常規CT檢查, 顯示膽囊壁厚、膽囊張力大、膽囊體積增加、膽囊窩積液以及膽囊炎。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以及病程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7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全部實施抗炎以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的治療, 控制患者的高血壓、血糖以及心律失常等, 手術之前患者進行禁食。觀察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臥位, 為患者建立氣腹, 對患者胃腸以及大網膜對于膽囊的粘連實施游離, 將患者的膽囊充分暴露, 使用電刀切開患者膽囊, 將膽汁、壞死組織以及膽泥吸盡, 使用電刀將膽囊切除, 進行沖洗, 確認沒有出現膽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3]。對照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頭高腳低位, 在患者的右肋緣下實施切口, 進行常規膽囊切除, 之后進行沖洗, 確認沒有出現膽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按照手術過程中患者的膽囊炎癥實施抗生素治療, 嚴格觀察患者腹腔引流量和性狀[4]。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順利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1例患者中轉為開腹手術切除。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觀察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感染, 1例出現膽漏, 對照組患者中有6例出現感染, 2例出現膽漏, 1例出現膽管損傷,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通過對本文選取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由此可見,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好, 對患者的創傷小, 患者創口恢復時間快, 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屬于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于泉波, 李明, 吳愛寧, 等.腹腔鏡膽囊部分切除術治療27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總結.西南國防醫藥, 2011, 21(6):601-602.
[2] 黎介壽. 腹腔鏡手術對生理功能的影響.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2, 2(1):1-3.
[3] Yacoub WN, Petrosyan M, Sehgal I. Predi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requiring emergent cholecystectomy:a simple score.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0:901739.
[4] 范琳峰, 雷長江, 邱志東. 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管損傷的預防.中國內鏡雜志, 2011, 2(4):414-416, 419.
[收稿日期:2011-08-11]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壞疽性膽囊炎中的治療效果和優勢。方法 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加以比較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順利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1例患者中轉為開腹手術切除。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好, 對患者的創傷小, 患者創口恢復時間快, 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屬于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治療效果
腹腔鏡手術在現代醫院中屬于一類必備的治療措施, 對于膽囊切除術的治愈率高達95%以上[1]。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的膽囊三角區域顯示為冰凍樣變化, 水腫顯著增厚, 引起手術過程中視野不清晰, 提高了手術的難度。隨著現代腹腔鏡技術的發展, 通過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普遍認可[2]。本文選取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加以比較和分析, 現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70例患者中男33例, 女37例, 年齡32~80歲, 平均年齡(58.9±7.8)歲, 病程2~11 d, 平均病程(3.3±0.4)d。70例患者中結石嵌頓膽囊管52例, 結石嵌頓壺腹部18例。手術之前為患者實施常規CT檢查, 顯示膽囊壁厚、膽囊張力大、膽囊體積增加、膽囊窩積液以及膽囊炎。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以及病程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7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全部實施抗炎以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的治療, 控制患者的高血壓、血糖以及心律失常等, 手術之前患者進行禁食。觀察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臥位, 為患者建立氣腹, 對患者胃腸以及大網膜對于膽囊的粘連實施游離, 將患者的膽囊充分暴露, 使用電刀切開患者膽囊, 將膽汁、壞死組織以及膽泥吸盡, 使用電刀將膽囊切除, 進行沖洗, 確認沒有出現膽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3]。對照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頭高腳低位, 在患者的右肋緣下實施切口, 進行常規膽囊切除, 之后進行沖洗, 確認沒有出現膽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按照手術過程中患者的膽囊炎癥實施抗生素治療, 嚴格觀察患者腹腔引流量和性狀[4]。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順利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1例患者中轉為開腹手術切除。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觀察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感染, 1例出現膽漏, 對照組患者中有6例出現感染, 2例出現膽漏, 1例出現膽管損傷,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通過對本文選取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由此可見,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好, 對患者的創傷小, 患者創口恢復時間快, 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屬于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于泉波, 李明, 吳愛寧, 等.腹腔鏡膽囊部分切除術治療27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總結.西南國防醫藥, 2011, 21(6):601-602.
[2] 黎介壽. 腹腔鏡手術對生理功能的影響.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2, 2(1):1-3.
[3] Yacoub WN, Petrosyan M, Sehgal I. Predi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requiring emergent cholecystectomy:a simple score.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0:901739.
[4] 范琳峰, 雷長江, 邱志東. 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管損傷的預防.中國內鏡雜志, 2011, 2(4):414-416, 419.
[收稿日期:2011-08-11]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壞疽性膽囊炎中的治療效果和優勢。方法 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加以比較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順利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1例患者中轉為開腹手術切除。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好, 對患者的創傷小, 患者創口恢復時間快, 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屬于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治療效果
腹腔鏡手術在現代醫院中屬于一類必備的治療措施, 對于膽囊切除術的治愈率高達95%以上[1]。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的膽囊三角區域顯示為冰凍樣變化, 水腫顯著增厚, 引起手術過程中視野不清晰, 提高了手術的難度。隨著現代腹腔鏡技術的發展, 通過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普遍認可[2]。本文選取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加以比較和分析, 現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70例患者中男33例, 女37例, 年齡32~80歲, 平均年齡(58.9±7.8)歲, 病程2~11 d, 平均病程(3.3±0.4)d。70例患者中結石嵌頓膽囊管52例, 結石嵌頓壺腹部18例。手術之前為患者實施常規CT檢查, 顯示膽囊壁厚、膽囊張力大、膽囊體積增加、膽囊窩積液以及膽囊炎。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以及病程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7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全部實施抗炎以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的治療, 控制患者的高血壓、血糖以及心律失常等, 手術之前患者進行禁食。觀察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臥位, 為患者建立氣腹, 對患者胃腸以及大網膜對于膽囊的粘連實施游離, 將患者的膽囊充分暴露, 使用電刀切開患者膽囊, 將膽汁、壞死組織以及膽泥吸盡, 使用電刀將膽囊切除, 進行沖洗, 確認沒有出現膽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3]。對照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頭高腳低位, 在患者的右肋緣下實施切口, 進行常規膽囊切除, 之后進行沖洗, 確認沒有出現膽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按照手術過程中患者的膽囊炎癥實施抗生素治療, 嚴格觀察患者腹腔引流量和性狀[4]。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順利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1例患者中轉為開腹手術切除。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觀察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感染, 1例出現膽漏, 對照組患者中有6例出現感染, 2例出現膽漏, 1例出現膽管損傷,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通過對本文選取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由此可見,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效果好, 對患者的創傷小, 患者創口恢復時間快, 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屬于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于泉波, 李明, 吳愛寧, 等.腹腔鏡膽囊部分切除術治療27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總結.西南國防醫藥, 2011, 21(6):601-602.
[2] 黎介壽. 腹腔鏡手術對生理功能的影響.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2, 2(1):1-3.
[3] Yacoub WN, Petrosyan M, Sehgal I. Predi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requiring emergent cholecystectomy:a simple score.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0:901739.
[4] 范琳峰, 雷長江, 邱志東. 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管損傷的預防.中國內鏡雜志, 2011, 2(4):414-416, 419.
[收稿日期:20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