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坤
在全國護理大會中提出:在全國衛生系統全面開展“夯實護理基礎, 提供滿意服務”的“優質護理服務工程”活動。貫徹落實大會工作要求, 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指以患者為中心“優質護理服務”, 基礎護理不斷強化, 護理責任制落實在各單位, 完善護理專業工作內容, 提升護理服務整體水平[1]。優質護理的高標準、嚴要求逐漸落實在臨床護理工作中, 各院ICU病房都有其顯著特殊性:封閉的救治環境, 接受治療的患者病情危重, 家屬不能陪護, 患者生活的一切全由護士完全承擔。由于科室特殊, 積極的開展優質的護理服務, 從根本上取得較好的效果, 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1 一般資料 2011年7月~2012年6月對60例患者實施優質的護理服務治療方式, 作為觀察組, 2011年1月~2012年1月50例未接受優質護理服務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研究。將采用和未采用的優質護理服務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優質護理實施方法
1. 2. 1 加強醫護人員專業知識教育, 轉變護理服務基本理念, 根據衛生廳下達文件要求:院方管理部門及護理部門需要積極組織學習活動要求, 加強領會文件主要精神, 動員全院人員積極參加, 要求護理人員要自我批評、自我認知、自我鼓勵, 統一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理念, 共同組成良好的護理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醫護人員要積極克服傳統觀念, 在服務過程中不僅有深度和廣度, 還要調動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服務理念不斷的轉變, 提供優質的服務[2]。
1. 2. 2 加強護患溝通和健康教育 良好的護患關系及交流護理是獲得滿意效果的基礎。患者在ICU住院期間, 讓患者及其家屬滿意是醫護人員共同目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深入溝通, 用心交流, 用心溝通, 從患者及家屬的角度考慮問題,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理解醫務人員工作。
1. 2. 3 護理模式不斷改進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場所, 患者處于昏迷狀態, 無法感受到ICU護理人員對患者專業的護理。若使患者家屬認可就需在探視時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接待每一位家屬態度要積極, 并且及時告知ICU病房探視管理制度。院方考慮由于ICU患者家屬不能時刻陪在親人身邊,又關心親人身體情況的心理, 科室將改變傳統治療護理的模式, 理想的治療護理時間安排在16∶00之前或17∶00之后。親朋好友探視時, 需要護士陪在患者家屬身旁, 并且要主動告知家屬, 患者當日情況及當日為患者進行的基本護理, 其中包括心理護理。病房內整潔以及患者舒適干凈的情況, 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肯定、認可[3]。
1. 3 觀察指標 院方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 需要分別對患者家屬、主治醫師、醫護人員發放滿意情況調查表, 從而能夠了解患者家屬、主治醫師、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及家屬對ICU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所提高, 對護理的投訴觀察組為0, 與對照組26.5%相比顯有成效, 通過落實工作, 使患者及家屬感受到優質護理的明顯優勢。實施優質護理前后均發放100份調查表, 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對照組為65.00%, 觀察組為97.5%, 經過對比, 其結果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肯定。
在護理過程中, 充分的體現出耐心、細心, 使患者的舒適感提高, 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不斷加強, 規避患者的焦慮、恐懼的負面情緒, 做好探視管理以及入科宣教工作,通過對基礎護理工作的細致觀察, 得到患者家屬的認可與支持。護理終末質量的主要指標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評價, 醫護人員經過專業的培訓以及合理排班, 人員利用率得以提升, 護理文件書寫盡量簡化, 從而增加醫護人員的時間,使護理質量有所提高;經過宣傳以及實施人性化耐心溝通,避免患者出現不良情緒, 使護患關系和諧, 在治療護理中患者能更積極的配合。
總之, 在ICU中, 要本著“仁醫、仁心、仁德”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 從而對每項護理工作不斷的完善和改進, 就會將優質的護理服務顯有成效, 更加名符其實。
[1] 李良露, 熊滿英.優質護理在ICU的應用.中外醫學研究, 2014,12(8):99-101.
[2] 陳桂春.人性化護理在ICU的應用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4):25.
[3] 肖萍.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方法和應用價值.中國民康醫學, 2014, 26(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