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偉
關節松動術及傳統中醫推拿綜合治療肩周炎69例
黃明偉
目的 研究關節松動術及傳統中醫推拿綜合治療肩周炎的療效。方法 采用關節松動術結合傳統中醫推拿對69例患有肩周炎患者行綜合治療, 對患者肩頸部、后背部以及側肩關節前外后側采用小魚際滾法和四指推方法柔和、深沉地進行推拿, 時間為10 min。對肩井、肩髎、肩俞、天宗、手三里、曲池、外關、內關、魚際、勞宮、合谷、后溪等穴用拇指點揉。對患者患側大圓肌、岡上肌、肱二頭肌長短頭腱用拇指指腹彈撥3~5次。結果 69例患者接受關節松動術及傳統中醫推拿綜合治療,無一例未愈患者, 病情好轉1例, 顯效8例, 痊愈60例。結論 我國傳統中醫推拿具有止痛散寒、活血祛瘀、疏通經絡等療效, 有助于減輕患者肌肉緊張對抗與痛苦, 有效緩解疼痛。
肩周炎;三角肌;中醫推拿;關節松動術
關節周圍滑囊、肌腱、韌帶、肌肉等軟組織發生蛻變、損傷等所引發的關節周圍軟組織和關節囊的慢性無菌性炎癥通常被稱為肩關節周圍炎, 即肩周炎[1]。肩周炎病程較長,發病緩慢為一般臨床表現, 病程1~2年為較長病程。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采用關節松動術結合傳統中醫推拿對69例患有肩周炎患者行綜合治療, 臨床效果顯著,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9例肩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11例, 女58 例, 患者最小年齡35歲, 最大年齡72歲, 病程最長17個月, 最短8 d, 69例患者中雙肩2例, 右肩18例, 左肩51例。其中, 1例為骨折, 4例為非骨性外傷, 35例有急慢性勞損史, 49例在發病之前有過受寒史。69例患者主要癥狀均表現為肩關節功能活動受到限制, 肩部疼痛, 后伸、外旋、向外伸展障礙等均為顯著地肩關節活動受限癥狀。發病急時疼痛加劇, 疼痛的兩種表現為持續性和陣發性。
1. 2 方法
1. 2. 1 關節松動術治療 關節松動術主要用于對關節僵硬、活動受限、關節疼痛等關節功能障礙進行治療, 是現代康復治療基本技術, 對關節行微小活動, 從而給予關節較大幅度活動, 以提高關節液流動, 確保了關節活動量, 防止關節退變。關節松動術治療手段常選擇為關節的附屬運動和生理運動, 該治療是在允許關節活動范圍內所完成的具有很強針對性的操作技術。在進行性關節活動受限、可逆性關節活動降低、非神經性關節功能障礙、肌肉痙攣、肌肉緊張以及關節疼痛等均適于行關節松動術[2]。
1. 2. 2 中醫推拿治療 中醫推拿的理論基礎是經絡學, 在與西醫病例診斷結合后, 對人體體表特定部位進行作用, 以對患者病理狀況進行調理, 達到治療、去除疾病的目的。推拿具有應用范圍廣泛、副作用少等特點。在患者身體受傷部位、體表不適等處, 醫生運用扳、搖、抖、拍、捏、點、揉、拿、滾、按、推等手法, 為患者調和陰陽、驅邪扶正、扶傷止痛、推行氣血、疏通經絡, 以期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1. 2. 3 中醫推拿結合關節松動技術 對上肢及肩部進行揉拿可止痛、活血, 讓上肢肌肉得以放松, 具體方法為:對患者肩頸部、后背部以及側肩關節前外后側采用小魚際滾法和四指推法柔和、深沉地進行推拿, 時間為10 min。之后對患者行點揉法, 該方法具有調節臟腑功能、止痛、活絡、通經等功效, 對肩井、肩髎、肩俞、天宗、手三里、曲池、外關、內關、魚際、勞宮、合谷、后溪等穴用拇指點揉。實施點穴療法局部有麻木、酸脹之感。對患者患側大圓肌、岡上肌、肱二頭肌長短頭腱用拇指指腹彈撥3~5次。對患者肩胛胸壁關節、胸鎖關節、肩鎖關節、盂肱關節運用內外擺動、前后滑動、擠壓、長軸牽引、分離牽引等操作手法行旋轉、外展、內收、后伸、前屈等治療, 旋轉包括向外旋與向內旋, 外展包括向外伸展與水平內收, 每次治療時長為20 min, 同時叮囑患者重視相應的肩關節功能訓練, 循序漸進。療程的長短根據療效而定, 1次/d, 1個療程10 d。
1. 3 評價療效標準 經過治療, 病情未得到改善者為未愈;肩關節功能活動得到相應改善, 并減輕了疼痛則為好轉;肩關節功能活動改善顯著, 疼痛基本消除為顯效;肩關節功能得到正常恢復, 疼痛徹底消除為痊愈。
69例患者接受關節松動術及傳統中醫推拿綜合治療, 無一例未愈患者, 病情好轉1例, 顯效8例, 痊愈60例。
對肩周炎采用關節松動術進行治療能夠積極改善肩關節生理軸位運動, 恢復肩關節運動功能, 減輕患者痛苦, 不損傷肩關節, 在患者積極配合功能鍛煉的基礎上, 還能夠縮短療程, 促進痊愈。臨床發現, 關節不活動容易引發關節囊、韌帶、肌腱攣縮、關節內粘連、增生組織纖維等, 因關節松動術能夠對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形成牽拉作用, 可有效將關節功能活動的范圍改善, 確保了其伸展性。通過神經作用和力學作用使關節松動術的生理效應得以發揮。關節松動能夠增加軟骨盤無血管區及關節軟骨營養, 從而促進關節液流動。關節松動能將疼痛有效緩解, 當因關節疼痛或腫脹而限制活動范圍時, 關節松動的力學作用可防止因活動量的降低而產生的關節退變。關節松動能夠對腦干及脊髓釋放出的致痛物質形成抑制, 體現出關節松動的神經作用可提高痛閾。傳統中醫推拿手法中的揉法、滾法等療法具有預防粘連、緩解痙攣、滑利關節、活血化瘀、疏通筋絡之功效, 在對肩周炎的臨床治療中療效顯著[3]。將中醫推拿與關節松動術兩者的療效充分發揮出來, 增強患者堅持治療的信心。
綜上所述, 我國傳統中醫推拿具有止痛散寒、活血祛瘀、疏通經絡等作用, 有助于減輕患者肌肉緊張, 有效緩解疼痛,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
[1] 羅子芮, 李世剛, 于麗偉, 等. 強度-時間曲線用于頸源性肩周炎的預后判斷及療效評價.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4, 29(4): 69-71.
[2] 董明, 劉守國, 勵建安, 等. 肌肉能量技術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分析.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3, 35(10):55-57.
[3] 覃小東, 曹賢暢, 符俏, 等. 放散狀體外沖擊波結合Maitland手法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3, 35(7):89-92.
2014-08-11]
537600 廣西博白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