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平 劉俊香 王蓓蓓
宮頸癌是我國婦女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 嚴重威脅女性的身心健康[1]。近年來, 高頻腔內超聲探頭技術日益成熟, 為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奠定基礎, 是目前診斷宮頸癌的首選檢查方法之一[2]。為了提高宮頸癌的正確診斷率, 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信息, 現回顧漯河市中心醫院收治的40例宮頸癌患者的超聲資料, 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集經病理證實的宮頸癌患者40例(宮頸癌組), 年齡33~62歲, 平均年齡(45.70±6.22)歲。臨床分期:Ⅰ期18例、Ⅱ期14例和Ⅲ期8例。病理結果:鱗癌33例和腺癌7例。選擇同期就診的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組)患者40例, 年齡29 ~59歲, 平均年齡(43.07±6.01)歲, 其中Ⅰ級5例、Ⅱ級12例和Ⅲ級23例。
1. 2 儀器與方法 儀器: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儀, 探頭頻率5~9 MHz。檢查方法:患者排空膀胱后, 取膀胱截石位, 將陰道探頭涂耦合劑后套上避孕套, 再將其表面涂耦合劑, 將探頭輕輕插入至陰道穹隆部。先采用二維超聲多方位掃查, 重點觀察宮頸的大小、形態、黏膜的厚度以及腫塊內部回聲、大小及其與膀胱、直腸等周圍組織的關系。再用彩色多普勒觀察宮頸及腫瘤的血流分布、血管數量及走行等。最后采用頻譜多普勒測量阻力指數(RI)和收縮期峰值速度(PV)。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二維聲像圖表現 10例早期宮頸癌患者, 6例宮頸形態、大小正常, 4例宮頸不同程度增大、宮頸管回聲略增強, 部分可見回聲中斷, 但宮頸黏膜與肌層分界尚清楚。30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 宮頸均呈靴狀肥大, 形態不規則, 邊緣不光滑, 黏膜線彎曲、中斷甚至消失, 正常宮頸管聲像消失或移位, 內有回聲不均勻腫塊;9例可見宮腔積液、肌層不規則低回聲或混合性回聲團塊;5例盆腔可見不規則實性腫塊等。宮頸癌組宮頸前后徑(3.89±0.72)cm和左右徑(4.66±0.85)cm分別大于CIN組前后徑(3.14±0.55)cm和左右徑(3.85±0.61)c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IN組患者宮頸內部及周邊可見走行自然的血管。宮頸癌組患者宮頸內部可見豐富的點狀或細條狀血流信號, 或呈網狀分布的血管樹, 血管走行迂曲, 分支復雜, 血流指數呈動脈型頻譜。宮頸癌組宮頸內動脈PV(22.84±2.20)cm/s及RI(0.53±0.23), CIN組宮頸內動脈PV(11.76±4.68)cm/s及RI(0.59±0.3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超聲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率 10例早期宮頸癌, 6例子宮形態、大小正常, 未能作出診斷;4例宮頸增大, 1例診斷為宮頸癌, 3例診斷為炎性反應, 早期宮頸癌診斷符合率僅為10.00%。30例中晚期宮頸癌正確診斷27例, 診斷符合率為90.00%。
3 討論
宮頸癌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 但死亡率卻居首位。近年來, 隨著陰道超聲顯像檢查技術的日益成熟, 其具有圖像分辨率高、敏感度強等特點, 廣泛應用于臨床。宮頸癌早期超聲聲像圖無特異性表現, 部分患者宮頸形態、大小正常, 少部分患者宮頸稍增大、內部回聲不均、宮頸管回聲略增強, 部分可見回聲中斷, 但宮頸黏膜與肌層分界尚清楚, 此時超聲診斷均較困難。本組10例早期宮頸癌患者診斷符合率僅為10.00%。因此, 早期宮頸癌聲像圖無特異性表現, 當臨床高度懷疑宮頸癌時, 需要結合患者病史及婦科檢查等綜合考慮, 否則極易漏診。中晚期宮頸癌聲像圖變化較大, 宮頸增大變形、凹凸不平, 有時宮腔可見液性或非純液性暗區;當腫瘤彌漫性生長者, 宮頸內部回聲多呈不均質低回聲, 并有強回聲點、光斑或光帶等;腫瘤累及宮旁組織者, 可見膀胱壁增厚、直腸壁增厚及淋巴結轉移等。鄧麗波等[2]對CIN Ⅰ~Ⅲ級、宮頸癌患者進行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結果顯示正常宮頸、CIN、宮頸原位癌到宮頸浸潤癌, 宮頸徑線逐漸增大, 而宮頸低回聲病灶僅在宮頸癌患者中出現, 是宮頸癌的特異性超聲影像表現, 特異度高達100%。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顯示宮頸癌血流指數呈動脈型頻譜, 其原因是宮頸癌生長依賴于血管的生成及再生, 為適應宮頸癌組織快速生長的需要而促使大量新生血管形成, 宮頸癌病灶內分布有大量缺乏平滑肌的新生毛細血管網, 豐富的血流滿足其快速生長和高代謝的需要;新生腫瘤血管密度相對較高, 走形迂曲、相互交織, 導致其阻力增高。本研究顯示宮頸癌患者血流指數呈動脈型頻譜, PV及RI明顯增高。張燕利等[3]報道正常宮頸內部血流稀疏或無血流, 而CIN宮頸的血流分布介于宮頸癌與正常宮頸之間, 本研究與之相符。當超聲檢查發現宮頸增大、形態不規則, 內部為中、低回聲, 其內可見點片狀不規則強回聲及氣體回聲, 以及血流指數呈動脈型頻譜時, 基本可以診斷宮頸癌。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用于宮頸癌的診斷, 主要具有以下優勢:①無創操作、方便易行、重復性好和易于開展。②不受腸腔氣體、膀胱充盈程度、腹壁脂肪等因素干擾。③具有高分辨率和敏感度, 能清晰顯示病變及宮頸的層次結構。檢查時還應注意以下事項:①當患者具有臨床癥狀, 而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宮頸無異常時, 要綜合考慮。②RI<0.4常為惡性腫瘤血流特征, 但不能單憑測定宮頸處血流RI值來判斷其性質。
綜上所述,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清晰顯示宮頸局部病變和腫塊內部的血流特征, 操作簡單、圖像清晰、掃查全面、測量準確和定位精確, 尤其適合中晚期宮頸癌的檢查, 為臨床分期和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重要信息。
參考文獻
[1] 張靜.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宮頸癌46例臨床分析.當代醫學, 2012, 18(9):67.
[2] 鄧麗波, 周瑋, 常淑芳, 等.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宮頸癌的臨床研究. 解放軍醫學雜志, 2011, 48(9):951-953.
[3] 張燕利, 徐秋棟, 曹博. 經陰道彩色多譜勒超聲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2):2773-2774.
[收稿日期: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