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佼佼 王麗晶 韓茜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經不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方法 150例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眼疾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將患者分為:手術1組、手術2組、手術3組, 每組50例。手術1組采用表層LASEK術進行治療, 手術2組采用基質層LASIK術進行治療, 手術3組采用飛秒LASIK術進行治療。結果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1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飛秒LASIK術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明顯高于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飛秒LASIK術可明顯提升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視覺質量;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球柱鏡度數
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LASIK)是一項應用極為廣泛的矯正屈光手術, 具有遠期效果好、高效、安全等特點。有報道顯示, 經不同LASIK術治療的患者, 其術后視覺質量不同[1]。本文選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本科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150例眼疾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分組研究, 以對比分析經不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視覺質量。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本科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150例近視眼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將患者分為:手術1組、手術2組、手術3組, 每組50例。手術1組:26例(49眼)男, 24例(43眼)女;年齡19~40歲, 平均年齡(27.58±5.15)歲;術前SE:(-2.01~-7.24)D, 平均SE(-4.34±1.06)D。手術2組:27例(51眼)男, 23例(41眼)女;年齡20~39歲, 平均年齡(27.58±5.13)歲;術前SE(-2.00~-8.04)D, 平均SE:(-4.92±1.16)D。手術3組:26例(50眼)男, 24例(42眼)女;年齡:18~39歲, 平均年齡:(27.60±5.11)歲;術前SE:(-1.95~-7.26)D, 平均SE (-4.88±1.23)D。三組患者的年齡、術前SE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手術1組采用角膜表層準分子激光角膜磨鑲術(表層LASEK術)進行治療, 手術2組采用基質層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基質層LASIK術)進行治療, 手術3組采用飛秒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飛秒LASIK術)進行治療。根據激光切削深度、擬矯屈光度數及瞳孔直徑(暗室內), 選擇激光過渡區:8.5~9.0 mm, 激光治療區:6.0~6.5 mm。依據患者年齡適當調整屈光度。手術儀器:基質切削治療儀(鷹視激光治療儀, 德國), 飛秒激光治療儀(達芬奇LDV)。
1. 3 視覺質量評價標準 經NEL-RQL對三組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進行評價, 共分為變差1分、稍差2分、一致3分、稍好4分、好轉5分。5個等級, 分值越高則證明患者視覺感受越好。視覺質量評價項目:觀看電腦屏、近距離閱讀、白天及夜間開車或騎車時的視覺情況;白天遠視力及近視力;夜間視力及炫光程度;重影。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6.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1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術后視力達到預期效果并不能等同于患者的視覺質量效果較好。遠近平衡失調、白晝平衡失調以及雙眼平衡失調是影響患者術后視覺質量的三大關鍵問題。平衡失調與角膜并發癥不同, 并不明顯, 但一旦發生就會給患者造成視力困擾, 治療起來比較棘手。近年來, 隨著飛秒激光的廣泛應用, 避免了術后并發角膜瓣、視覺波動等問題的發生。但無論是飛秒LASIK術, 還是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 患者術后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視覺不適現象。
張慶生等[2]研究表示, 近視眼患者經飛秒LASIK術治療后, 其視覺不適感受比行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治療后的患者少。在本研究中,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3]。
經過本次研究, 作者發現, 飛秒LASIK術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明顯高于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飛秒LASIK術可明顯提升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霍銀平, 周利曉, 齊若.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術前檢查臨床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8):125-127, 131-133.
[2] 張慶生, 王欣, 肖鳳芝, 等.預防為主提高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的安全性.臨床眼科雜志, 2013, 21(5):166-168.
[3] 付田麗.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提高視覺質量的探討.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1, 29(7):211-212.
[收稿日期:2014-10-17]endprint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經不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方法 150例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眼疾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將患者分為:手術1組、手術2組、手術3組, 每組50例。手術1組采用表層LASEK術進行治療, 手術2組采用基質層LASIK術進行治療, 手術3組采用飛秒LASIK術進行治療。結果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1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飛秒LASIK術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明顯高于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飛秒LASIK術可明顯提升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視覺質量;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球柱鏡度數
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LASIK)是一項應用極為廣泛的矯正屈光手術, 具有遠期效果好、高效、安全等特點。有報道顯示, 經不同LASIK術治療的患者, 其術后視覺質量不同[1]。本文選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本科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150例眼疾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分組研究, 以對比分析經不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視覺質量。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本科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150例近視眼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將患者分為:手術1組、手術2組、手術3組, 每組50例。手術1組:26例(49眼)男, 24例(43眼)女;年齡19~40歲, 平均年齡(27.58±5.15)歲;術前SE:(-2.01~-7.24)D, 平均SE(-4.34±1.06)D。手術2組:27例(51眼)男, 23例(41眼)女;年齡20~39歲, 平均年齡(27.58±5.13)歲;術前SE(-2.00~-8.04)D, 平均SE:(-4.92±1.16)D。手術3組:26例(50眼)男, 24例(42眼)女;年齡:18~39歲, 平均年齡:(27.60±5.11)歲;術前SE:(-1.95~-7.26)D, 平均SE (-4.88±1.23)D。三組患者的年齡、術前SE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手術1組采用角膜表層準分子激光角膜磨鑲術(表層LASEK術)進行治療, 手術2組采用基質層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基質層LASIK術)進行治療, 手術3組采用飛秒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飛秒LASIK術)進行治療。根據激光切削深度、擬矯屈光度數及瞳孔直徑(暗室內), 選擇激光過渡區:8.5~9.0 mm, 激光治療區:6.0~6.5 mm。依據患者年齡適當調整屈光度。手術儀器:基質切削治療儀(鷹視激光治療儀, 德國), 飛秒激光治療儀(達芬奇LDV)。
1. 3 視覺質量評價標準 經NEL-RQL對三組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進行評價, 共分為變差1分、稍差2分、一致3分、稍好4分、好轉5分。5個等級, 分值越高則證明患者視覺感受越好。視覺質量評價項目:觀看電腦屏、近距離閱讀、白天及夜間開車或騎車時的視覺情況;白天遠視力及近視力;夜間視力及炫光程度;重影。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6.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1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術后視力達到預期效果并不能等同于患者的視覺質量效果較好。遠近平衡失調、白晝平衡失調以及雙眼平衡失調是影響患者術后視覺質量的三大關鍵問題。平衡失調與角膜并發癥不同, 并不明顯, 但一旦發生就會給患者造成視力困擾, 治療起來比較棘手。近年來, 隨著飛秒激光的廣泛應用, 避免了術后并發角膜瓣、視覺波動等問題的發生。但無論是飛秒LASIK術, 還是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 患者術后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視覺不適現象。
張慶生等[2]研究表示, 近視眼患者經飛秒LASIK術治療后, 其視覺不適感受比行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治療后的患者少。在本研究中,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3]。
經過本次研究, 作者發現, 飛秒LASIK術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明顯高于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飛秒LASIK術可明顯提升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霍銀平, 周利曉, 齊若.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術前檢查臨床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8):125-127, 131-133.
[2] 張慶生, 王欣, 肖鳳芝, 等.預防為主提高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的安全性.臨床眼科雜志, 2013, 21(5):166-168.
[3] 付田麗.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提高視覺質量的探討.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1, 29(7):211-212.
[收稿日期:2014-10-17]endprint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經不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方法 150例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眼疾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將患者分為:手術1組、手術2組、手術3組, 每組50例。手術1組采用表層LASEK術進行治療, 手術2組采用基質層LASIK術進行治療, 手術3組采用飛秒LASIK術進行治療。結果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1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飛秒LASIK術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明顯高于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飛秒LASIK術可明顯提升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視覺質量;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球柱鏡度數
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LASIK)是一項應用極為廣泛的矯正屈光手術, 具有遠期效果好、高效、安全等特點。有報道顯示, 經不同LASIK術治療的患者, 其術后視覺質量不同[1]。本文選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本科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150例眼疾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分組研究, 以對比分析經不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視覺質量。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本科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的150例近視眼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術式將患者分為:手術1組、手術2組、手術3組, 每組50例。手術1組:26例(49眼)男, 24例(43眼)女;年齡19~40歲, 平均年齡(27.58±5.15)歲;術前SE:(-2.01~-7.24)D, 平均SE(-4.34±1.06)D。手術2組:27例(51眼)男, 23例(41眼)女;年齡20~39歲, 平均年齡(27.58±5.13)歲;術前SE(-2.00~-8.04)D, 平均SE:(-4.92±1.16)D。手術3組:26例(50眼)男, 24例(42眼)女;年齡:18~39歲, 平均年齡:(27.60±5.11)歲;術前SE:(-1.95~-7.26)D, 平均SE (-4.88±1.23)D。三組患者的年齡、術前SE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手術1組采用角膜表層準分子激光角膜磨鑲術(表層LASEK術)進行治療, 手術2組采用基質層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基質層LASIK術)進行治療, 手術3組采用飛秒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飛秒LASIK術)進行治療。根據激光切削深度、擬矯屈光度數及瞳孔直徑(暗室內), 選擇激光過渡區:8.5~9.0 mm, 激光治療區:6.0~6.5 mm。依據患者年齡適當調整屈光度。手術儀器:基質切削治療儀(鷹視激光治療儀, 德國), 飛秒激光治療儀(達芬奇LDV)。
1. 3 視覺質量評價標準 經NEL-RQL對三組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進行評價, 共分為變差1分、稍差2分、一致3分、稍好4分、好轉5分。5個等級, 分值越高則證明患者視覺感受越好。視覺質量評價項目:觀看電腦屏、近距離閱讀、白天及夜間開車或騎車時的視覺情況;白天遠視力及近視力;夜間視力及炫光程度;重影。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6.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1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術后視力達到預期效果并不能等同于患者的視覺質量效果較好。遠近平衡失調、白晝平衡失調以及雙眼平衡失調是影響患者術后視覺質量的三大關鍵問題。平衡失調與角膜并發癥不同, 并不明顯, 但一旦發生就會給患者造成視力困擾, 治療起來比較棘手。近年來, 隨著飛秒激光的廣泛應用, 避免了術后并發角膜瓣、視覺波動等問題的發生。但無論是飛秒LASIK術, 還是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 患者術后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視覺不適現象。
張慶生等[2]研究表示, 近視眼患者經飛秒LASIK術治療后, 其視覺不適感受比行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治療后的患者少。在本研究中, 手術3組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比手術1組、手術2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3]。
經過本次研究, 作者發現, 飛秒LASIK術后患者的視覺質量明顯高于基質層LASIK術、表層LASEK術。飛秒LASIK術可明顯提升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霍銀平, 周利曉, 齊若.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術前檢查臨床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8):125-127, 131-133.
[2] 張慶生, 王欣, 肖鳳芝, 等.預防為主提高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的安全性.臨床眼科雜志, 2013, 21(5):166-168.
[3] 付田麗.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提高視覺質量的探討.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1, 29(7):211-212.
[收稿日期:2014-1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