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紅
【摘要】 探討重癥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后的臨床護理措施, 總結其經驗?;仡櫺苑治鰵夤芮虚_的46例腦外傷患者的臨床及護理資料。46例患者氣管切開后均未發生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氣管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后, 嚴格無菌操作、做好基礎護理、采取有效的氣道濕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嘔吐物返流等綜合措施是提高治愈率以及減少并發癥的關鍵。
【關鍵詞】 顱腦外傷;氣管切開;臨床護理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癥之一, 尤其重型顱腦損傷, 主要原因為墮落傷、交通事故以及打擊傷, 患者病情危重, 病程發展快, 病死率高, 患者預后差。而氣管切開術作為救治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重要措施, 術后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等諸多并發癥, 主要是由于氣管切開破壞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 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險[1]。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了46例行氣管切開的腦外傷患者, 采取了科學規范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現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為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行氣管切開的腦外傷患者, 其中女19例, 男27例;年齡18~71歲, 平均年齡41.5歲;其中腦挫裂傷21例, 硬膜下血腫9例, 硬膜外血腫11例, 原發性腦干損傷5例?;颊邭夤芮虚_后置管時間為5~46 d, 平均時間18.5 d;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 46例患者氣管切開后均未發生呼吸道阻塞、氣管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或不良反應。
2 護理措施
2. 1 基礎護理 病房保持通風換氣, 嚴格家屬探視制度, 禁止感冒者進入病房;病房溫度保持在20~22℃左右, 濕度保持在50%~70%左右;病房應用紫外線消毒1次/d, 地面應用消毒液消毒清掃, 患者床邊放置護理盤1個, 備無菌換藥碗2個、小鑷子及彎止血鉗各1把、無菌吸痰管2根, 要求每隔4 h更換護理盤1次。
2. 2 心理護理 氣管切開后患者由于無法正常言語, 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關心、體貼患者, 同時取得家屬的合作,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及時應用語言及手勢對患者的配合加以鼓勵, 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盡量增強其安全感、信任感, 讓患者學會放松, 拔管后則要鼓勵患者多說話, 盡快恢復其聲音。
2. 3 保持呼吸道濕化 研究表明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隨氣道濕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2], 進行氣道濕化及稀釋痰液的舉措:除了患者病室內的濕度保持在60%~70%外, 將生理鹽水20 ml+糜蛋白酶5 mg +慶大霉素8萬U加入霧化罐內進行霧化加濕, 3次/d, 20 min/次;生理鹽水250 ml+慶大霉素l6萬U+糜蛋白酶10 mg進行配制, 每30~60分鐘從氣管套管滴入2~3 ml, 進行痰液稀釋;氣管套管外口覆蓋無菌紗布, 將生理鹽水均勻地推灑在紗布上, 隨干隨推灑, 可增加吸入氣的濕度, 濕化過濾空氣。
2. 4 切口護理 護理人員加強對病房巡視, 嚴密觀察患者呼吸情況、皮下氣腫、切口有無滲血等情況, 注意保持切開局部敷料的清潔干燥, 避免周圍皮膚細菌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切口。必要時更換敷料以及氣管切開套管[3], 發現切口分泌物增多或感染時, 遵醫囑局部應用抗生素及換藥處理。
2. 5 氣管套管的管理 嚴格的氣管套管清潔消毒是避免出現并發癥的重要措施。外套管的管理:套管系帶松緊要適宜、以放入一指為宜, 避免太緊壓迫氣管及太松造成套管的脫落, 隨時調節套管系帶的松緊度。內套管的管理:應用兩套同型的內套管(使用1套, 另1套消毒后備用), 護理人員每6~8小時更換1次;認真清洗套管, 去除干凈套管內的異物及分泌物, 戴好后將活門關好, 防止脫管, 進行嚴格消毒, 應用雙層紗布覆蓋套管外口, 同時需保持濕潤無菌。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可以試堵管, 先將氣管套管堵塞一半,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24~48 h, 患者如果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維持正常, 沒有呼吸困難, 咳嗽有力, 可全部堵塞氣管套管, 繼續觀察48 h后患者仍無異常則可以撥除套管。
2. 6 飲食指導 氣管切開的腦外傷患者一般均存在營養障礙, 又進一步加重患者呼吸肌疲勞, 嚴重者可造成呼吸衰竭, 要求科學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 進行合理營養支持治療, 不能進食者留置胃管定時注入流質飲食, 如患者可進食則盡量給予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豐富的易消化食物。
參考文獻
[1] 張建英, 何正香.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行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當代護士(??瓢妫?, 2010(1):37-38.
[2] 李有蓮, 郭樓英.氣管切開呼吸道護理相關因素的監測與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0, 10(2):141.
[3] 游吉萍.循證護理在顱腦外傷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1, 13(21):306-307.
[收稿日期:2014-0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