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睿?馮少譚?劉愛興
【摘要】 目的 探討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術后的護理。方法 38例兇險性前置胎盤術后的患者, 不同并發癥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并總結分析護理要點。結果 全部38例兇險性前置胎盤術后患者中, 并發失血性休克15.79%(6/38), 經輸血補充血容量后, 血壓穩步回升。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5.26%(2/38), 經抗凝、輸注纖維蛋白原等措施, 出血表現逐漸控制, 患者恢復狀態良好。并發產褥感染2.63%(1/38), 經有效治療和護理后治愈出院。結論 兇險性前置胎盤的術后護理, 應給予高度重視。
【關鍵詞】 兇險性前置胎盤;術后;護理
前置胎盤是指胎盤附于子宮下段或宮頸內口, 且位置較胎兒先露部位低, 可導致妊娠晚期大出血,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患者可出現感染、休克和子宮切除等并發癥[2, 3]。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總結分析了兇險性前置胎盤術后并發癥患者護理干預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診治的兇險性前置胎盤術后患者38例為研究對象, 平均年齡(26.3±3.4)歲。38例患者中, 39.47%(15/38)為邊緣性前置胎盤, 60.53%(23/38)為中央性前置胎盤。
1. 2 方法 38例患者依據剖宮產術后的并發癥癥狀及病情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出血護理 ①陰道出血的觀察:準確記錄陰道出血量, 剖宮產術后患者用可準確稱量陰道出血量的會陰墊, 術后根據陰道流血情況15~30 min按壓1次宮底, 記錄每小時陰道出血量。②生命體征的觀察:持續床邊心電監護, 注意有無心率進行性增快, 血壓進行性下降等早期休克的表現, 以及血氧飽和度有無下降。③子宮收縮情況的觀察, 從子宮的軟硬度評估子宮收縮是否良好, 如有子宮收縮差, 加快促進子宮收縮藥物的靜脈滴注速度或加用其他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同時不斷按摩子宮底部, 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收縮, 達到生理性止血的目的。④自覺癥狀的觀察:詢問患者有無頭暈、眼花、胸悶等不適癥狀。⑤密切監測尿量及顏色, 注意患者有無尿量減少及血尿出現。
1. 2. 2 休克護理 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變化, 一旦患者出現精神不振、胸悶、面色蒼白、干渴或血壓下降等表現, 要做好失血性休克搶救準備, 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 必要時行深靜脈插管, 保持靜脈通道通暢。輸血時避免輸注低溫血液加重休克表現, 輸血速度不宜過快, 過快輸血可誘發心力衰竭;補充血容量同時還要關注血液中鈣、鎂等離子含量變化, 防止低血鈣或低血鎂的發生。
1. 2. 3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護理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主要表現為出血、休克、栓塞及溶血, 護理時著重關注患者陰道、手術、穿刺和導管部位出血情況, 詳細記錄出血量、顏色及黏稠度, 若患者發生全身散在出血點、手術切口滲血難愈合、靜脈穿刺點止血難等現象可考慮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應及時進行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計數和纖溶活性等相關檢查, 一經確診立即進行抗凝、輸注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 控制感染等相應的治療措施。
1. 2. 4 感染護理 術后關注患者體溫變化, 按醫囑靜脈滴注抗生素等抗感染藥物, 注意手術切口清潔及換藥護理, 長期臥床者做好褥瘡防治護理工作, 對留置導尿管患者要做好尿管護理, 會陰沖洗2次/d, 避免發生尿路感染。高溫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溫法, 感染與手術進行時間、化療藥物的應用和機體免疫力降低等因素息息相關, 護理時要著重做好患者術后、藥物使用后患者身體狀態評估, 對感染者給予抗感染藥物、降溫、定時更換切口敷料等相應護理措施。
1. 2. 5 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 術后觀察患者下肢肌力、感覺的恢復情況, 指導家屬多按摩下肢。患者肌力恢復正常后, 指導其多做足背屈運動, 病情允許, 術后1~2 d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 預防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 結果
全部38例兇險性前置胎盤術后患者中, 并發失血性休克15.79%(6/38), 經輸血補充血容量后, 血壓穩步回升。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5.26%(2/38), 經抗凝、輸注纖維蛋白原等措施, 出血表現逐漸控制, 患者恢復狀態良好。并發產褥感染2.63%(1/38), 經有效治療和護理后治愈出院。38例患者均行剖宮產分娩。新生兒分娩情況:55.26%(21/38)早產兒, 其余均為足月兒, 未出現有新生兒死亡。38例患者經有效治療和護理后, 均康復出院。
3 討論
兇險性前置胎盤是妊娠期產婦危重并發癥, 發病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大出血和胎盤植入。兇險性前置胎盤大出血術前、術中、術后均可發生, 但術后出血較術前更為常見, 對于術后的患者, 嚴密的觀察與精心的護理尤為重要。產褥感染多由于胎盤剝離面靠近宮頸外口, 產后如護理不當, 細菌可經由陰道逆行感染胎盤剝離面引發感染, 且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大出血可導致貧血, 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 也會增加感染發生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生即加重患者出血危險, 還能增加休克發生率, 加重患者病情危險程度, 為患者的治療增加難度[3]。臨床對于兇險性前置胎盤術后患者并發癥處理, 除給予及時有效治療方案外, 術后的護理工作亦十分重要。
本院針對兇險性前者胎盤術后的護理措施主要從觀察陰道血量、監測生命體征、尿量等方面加強護理力度。出血護理措施主要通過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陰道出血情況、子宮收縮情況, 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對于產前出血者做好孕婦及胎兒血氧供應, 術后出血多者及時補充血容量, 盡量降低失血性休克的發生率[4]。休克護理主要通過患者臨床表現、血壓變化以及面色、主訴等方面進行監測, 休克發生者在擴充血容量同時, 視失血程度補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還要注意患者血液中重要離子成分的補充[5]。感染護理主要為患者營造干凈舒適的住院環境, 著重于傷口護理、各種引流管道護理以及會陰護理。對降低患者自身抵抗力的治療藥物要合理使用。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護理主要密切關注患者術后臨床表現變化, 對患者發生散在出血點及手術切口滲血者, 及時進行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標檢查, 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6]。本研究發現, 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術后并發癥主要以產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感染為主。針對不同并發癥采取的護理方法各不相同, 如大出血護理以保障輸血質量, 減少出血誘因為主。失血性休克護理則已保障血容量供應, 升高血壓降低心力衰竭發生率為重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護理主要進行有效抗凝、輸注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及控制感染為關鍵。感染護理主要控制手術切口、導管置留清潔護理, 有效降溫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為重點。
綜上所述, 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處理宜早發現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干預, 可以提高患者及胎兒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張麗, 楊孜.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的影響.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9):136-137.
[2] 嚴小麗, 陳誠, 常青, 等.兇險性前置胎盤20例臨床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3, 29(9):704-707.
[3] 陶曉琴, 袁慧琴, 史玲美.兇險性前置胎盤的觀察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2):145.
[4] 董蘇琳, 黃紹強.兇險型前置胎盤產后大出血的搶救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z1):87.
[5] 趙曉紅.53例前置胎盤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重慶醫學, 2013, 42(19):2306-2307.
[6] 石理紅.前置胎盤致產后大出血14例臨床護理體會.醫學臨床研究, 2013, 30(6):1236-1237.
[收稿日期:2014-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