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柱
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訓練思維,而有效的小組合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當前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高效”。自主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本文分析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的現狀并提出了實施有效教學的幾點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課堂有效教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能否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提升孩子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呈現高效。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呈現高效呢?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些目標,從而把目標落到實處,就更為關鍵。審視當前的課堂教學,不少目標都被晾在一邊,課堂上形式多樣,熱熱鬧鬧,可對課標的落實卻微乎其微,反思我們的課堂,如果少追求一點形式上的東西,課堂的有效性就顯而易見了。誠然,課堂教學不僅僅是預設,更多的是生成。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新理念。生成性的課堂則是讓學生盡情綻放自己思維感受的過程,而絕非一成不變的預設的僵化程序的完成,生成性的課堂是真正有效的課堂。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想法的學生,課堂上總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況,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從而為教學目標服務,是我們教師應該思索的。進入新課改以來,無法預設的精彩——“課堂生成”被很多教師盲目拔高,導致很多教師不致力于課前的精心預設,而將課堂實際效益更多地寄希望于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從而導致課堂上教學時間的浪費。其實對于更多的一線教師,尤其是更多的年輕教師來說,課前充分的預設對提高課堂實際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更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1.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提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許多卓有成效的語文教師之所以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其訣竅之一正是貫徹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表達的自由。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僅班級管理依靠民主,討論問題發揚民主,就連每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也和學生共同商量。這樣的民主作風就能將老師的意愿不知不覺化作學生的意愿,給課堂帶來活力與生機,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調動小組成員自主參與
(1)組織分工,明確職責
我在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一般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合作學習小組的大小與構成可以隨活動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當然,最常用的就是6人小組。分組時要考慮的有:(1)成績:一名學優生、一名學困生和四名成績中等的學生,應使各小組的學生平均成績大致相同。(2)性別:三男三女。性別的差異必然會帶來知識組成的差異、認知方式和認知風格的差異。根據組內學生的相對特長,進行合理分工。組長一名,負責組織工作;副組長一名,負責協調、記錄工作。組長為1號,副組長為2號,四名組員依次為3號、4號、5號、6號。這樣的調配既有利于學優生帶動中等生“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學困生的“達標”學習,在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
(2)有序學習,合作提高
教學中我大都讓學生自學,然后組織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為提高學習效率,我要求組長在組織學習時,每次都先由小組里的6號同學發言、質疑,因為相對而言,他在小組里學習較差,提的問題也較簡單。所以小組交流的基本順序是:6號質疑,5號4號解疑,3號2號補充,1號總結。依此類推,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交流中學到知識,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當然,為了提高小組成員的參與積極性,小組內的角色要定期輪換,這樣每個人都會得到鍛煉。我把小組成員序號的命名權放手交給了組長:可以根據組員的表現適時調換。如果一段時間6號的學習勁頭足,課堂表現好,就可以晉升為5號4號;反之,如果2號表現退步,小組成員對其不滿意,則可以把其降為3號4號。這樣,每個小組成員就會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進步。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課堂檢測,踐行“當堂反饋”
“當堂檢測”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是鞏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體現,是教師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這一筆不點,知識對于學生就是“夾生飯”。當然檢測的題目首先要圍繞課時目標進行設計,要有層次性、針對性,能夠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學優生“吃得好”,力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案例:我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長江之歌》一課時設計以下三個練習。第一個練習:學生熟讀課文后填空,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第二個練習:長江之歌中,“豐采”指(),“乳汁”指(),“母親的情懷”指()。第三個練習: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和“有母親的情懷”。其次,檢測的題目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思考味。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回歸生活的練習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活其學習積極性。而一定的思考味對調動學生的思維無疑是一劑最好的藥方。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則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小組合作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的海洋中,更多地體會幫助,共享成功的喜悅。我們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趣”,讓學生在老師的激勵中獲得自信,在有效合作中獲得快樂,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雅靜.淺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教育之窗,2009,(5).
[2]李明新.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