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梅
法律類高職大學生是基層法律應用技能型人才,保證政治素質合格是法律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這既是法律類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職業要求和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的必然要求。
法律類高職大學生政治素質培養一、對政治素質內涵的理解
一般來說,政治素質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核心,屬于素質教育里的較高層次。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政治素質,這三個方面也是政治素質的主要構成,最高表現為,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政治素質通常是指人們從事社會政治活動、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念、政治態度、政治信仰等綜合表現的內在高素養品質,政治素質的高低是社會政治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品質。
二、法律類高職大學生政治素質培養的必要性
1.社會發展的需要。法律類高職大學生是未來基層的法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其學生的政治素質的高低是衡量該院校政治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衡量該院校培養的法律人才是否符合社會需要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形態的需求。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培養適應自身政治制度和社會形態的未來公民。
2.法律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應然要求。法律類高職院校是培養未來基層的法律應用技能型人才,學生政治素質合格與否,是檢驗法律類高職院校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政治素質在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中占據核心地位,一個基層法律工作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
3.法律職業素養的必然要求。脫離法律職業的引導去搞法律教育顯然是行不通的,這樣的法律教育就會脫離國家的需要,就會迷失辦學的方向。作為培養基層法律人才的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地適應國家法律職業化建設的需要,注重法律人才政治素質的培養,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法律職業者,實現法律職業教育大學生到法律基層職業人的有效銜接。
三、法律類高職大學生目前政治素質的狀況
1.政治認知基礎較好,但缺乏政治理性思維。從小學至中學多年的在校學習,學校給予了系統的、全面的政治基礎知識的教育,大部分法律類高職大學生有較好的政治認知基礎,但他們對一些社會問題、政治事件的分析能力、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比較欠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往往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政治理性思維較差。
2.政治意識流于形式,政治追求上具有功利色彩。從面上看,法律類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政治意識的主流是好的,有追求、有理想,都會認為國家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應當服從國家和社會集體利益;都積極申請入黨,覺得一個積極上進的大學生就應該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等等,但當遇到現實的問題時,這些政治意識就只是流于形式,政治追求上往往表現出明顯的功利色彩。
3.受網絡、媒體的多元思潮沖擊,政治鑒別模糊。當今“90后”的大學生,生活在數碼信息時代,互聯網成為他們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大學生對國際和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形勢,80%是通過網絡和媒體獲得,有時網絡媒體為了片面追求效益,對一些社會現象的宣傳頗有失真,導致他們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具有片面性、局限性,特別是法律類高職大學生,他們認為具有法學方面的知識,對社會的分析能力要比其它專業的學生準確、到位,殊不知他們自認為的成熟和深刻,在現實中卻是幼稚和膚淺。
四、法律類高職大學生政治素質培養的途徑
1.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營造濃厚的政治參與氛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教育功能,并不是要學生掌握多少知識,而是讓學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當今社會的熱點、難點跟學生談認識、講感觸,如以當前的東海釣魚島、南海各國、印度之間的領土爭端為例,我們就可以教育學生理性愛國,合理表達愛國熱情,鼓勵大家積極學習創新,為國家的未來和發展做好儲備;以當前的新聞熱點,盜車殺嬰案、叔侄強奸案、丁錦昊到此一游等事件為例,通過社會本質看個人,讓學生明白我們的道德底線應該是什么,又該怎么去做。通過現實問題與現實政治的結合,向學生傳播宣揚先進的政治理念,營造濃厚的政治參與氛圍。
2.邀請實務部門的優秀司法人員進入課堂,進行政治素養熏陶。實務部門的司法人員長期處在一線執法,他們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高尚的法律職業品德、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他們的言行最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為學生進行政治素養的熏陶,讓學生明白法律與政治是密切相關的,法律是統治階級政策的升華和意志的集中表現,政治需要依靠法律的實施來維系。作為一名基層法律應用人才,應認真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確定為民執法的權力觀,在不良誘惑的環境中堅持公正、廉潔的執法理念,以司法的形式貫徹執行黨的方針和政策,樹立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的理念,執法為民、服務社會。
3.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升政治行為能力。政治是一種現實,政治活動也屬于社會實踐活動。政治素質的培養,需要通過實踐鍛煉才能得到實質性的提升。法律類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法律援助青年志愿活動,利用專業特長為社會奉獻知識、技能和體力服務,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為人民服務的同時,加深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的艱巨性、復雜性,從而促進學生政治思維的成熟。也可以組織學生到農村、社區開展社會調查,使他們更進一步了解國情、鄉情、民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4.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宣傳和導向,延伸政治教育的時間和空間。對當代“90后”大學生來說,互聯網已成為他們獲取知識信息的新窗口,通過網絡媒體對他們進行政治素質的培養是一條有效的重要途徑。如可以利用世界大學城云空間,建設思政網絡課堂、社會熱點大論壇等,充實學生政治知識,培養其政治參與興趣。通過學生對當今社會熱點的評議,還可以掌握學生的政治盲點及誤區,教師可以引導和講解,在網上形成正面的聲音,打好網絡媒體宣傳教育的主動仗。
5.構建充滿政治氛圍的校園文化,優化政治素質培養的教育環境。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大學生政治素質的一個有效載體,在校園文化中營造濃厚的政治氛圍,其對學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如結合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榜樣的力量等;結合法律類高職大學生特點開展與專業相關的法律文化節、社會法治大論壇等校園文化活動,把政治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情境中提高政治素質。筆者認為,以各種非政治手段培養學生的政治觀念、政治態度、政治行為,效果比較顯著。
總之,大學是學生完成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時期,法律類高職院校要培養、塑造優良政治品質的法律人才,就要高度充分認識法律類高職大學生政治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將政治素質培養融入活動之中,融入實踐之中,融入環境之中,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政治教育環境,從而為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公民、高素質的法律應用技能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峰.淺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重要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
[2]賈濤.高職院校學生政治素質養成思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2).
[3]安德智.法律專業大學生素質培養的幾點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