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雪 劉艷華
摘 要:為了解決貧困家庭大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國家實施了給貧困學生助學貸款的政策,這是一項本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基礎的偉大政策,可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大學生還貸誠信缺失的問題,本文中對大學生助學貸款的誠信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助學貸款;誠信危機;原因;對策
為了促進教育的公平,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家給貧困家庭的學生帶來了助學貸款的福利,從而圓大學生完成學業、追求知識的夢想,可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大學生還貸誠信危機、銀行對大學生失去信任的現象,這對助學貸款政策的繼續、健康地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造成大學生助學貸款誠信危機的原因
大學生助學貸款出現誠信危機不僅反映了大學生的道德品質有待加強的問題,還反應出現代教育中的一些缺陷。同時這也是我國助學貸款政策還不完善的一個表現。
(1)現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有待加強。孔子云: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自古以來誠信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的責任。
①社會的整體誠信情況堪憂。大學生在還貸的時候會有一種視社會的整體情況而定的心理。人是社會的產物,人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生存,所以必然會受到社會的影響。現代社會中部分人存在著個人利益至上的觀點,在還貸時出現能拖就拖,能逃就逃的現象。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身邊的人誠信缺乏,特別對于剛出校園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其影響,難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②學校誠信教育缺乏。學校存在著重智輕德的現象,衡量一名學生的優劣仍然是以成績為標桿。大學生道德意識還不成熟,雖然有的學校也會留意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但只是局限在政治教育,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誠信教育,導致大學生對誠信的重要性缺乏認識,還貸意識薄弱,以至于對于助學貸款誠信的重要性也認識不夠。同時大學對辦有助學貸款的學生缺乏監督和教育。③家庭的誠信教育觀念不強。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應為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同時在還貸的時候家長應成為孩子誠信的監督者,監督并提醒其準時還貸。④自律是最關鍵的。將所有誠信危機出現的責任都推給社會、學校和家庭是不道德的,個人素質才是整個問題的關鍵,大學生應該明白誠信是做人處事最基本的道德,“人不信而不力”,“人背信則名不達”,大學生要明白助學貸款是國家給貧困學生的福利,貸款的大學生應對自身進行自我約束,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以報答社會,成為誠信的表率,不做有損大學生形象的事情。
(2)國家的還貸政策還不夠完善。首先國家要了解助學貸款的發放對象是未來還款能力還不確定的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大,收入不穩定,造成部分貧困的大學生無力還貸。再加上部分學生誠信的觀念不強,導致違約率高、還貸率低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其次是有些地方對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審查不夠嚴格,學校對助學貸款的個人標準要求也不完善,往往會出現并不困難的學生和一些并不努力學習的學生享有了助學貸款的福利。最后是缺乏有效的督促機制來督促學生還貸,現在的還貸的方式也不夠靈活、不夠人性化。誠信教育能讓學生自律還貸,但也需要他律。
2.解決大學生貸款誠信危機的對策
誠信危機的出現是助學貸款政策所面臨的挑戰,解決大學生的助學貸款的誠信危機需要國家、社會各方面的努力。
(1)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現在的學校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力度不夠,要解決大學生助學貸款的誠信危機就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建立一系列的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對辦理助學貸款的學生要有嚴格的標準,選擇道德品質評價好的學生。要在大學里對這些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提高其誠信品質。同時學校不是進行誠信教育的唯一場所,企業也應有誠信知識的培訓,加強對學生的誠實守信道德培訓,強化學生的信用意識。
(2)完善懲罰機制。完善懲罰機制可以做以下幾點:①明確個人信息,這是在學生畢業后聯系學生的關鍵。②實施終身的誠信情況信息庫。③運用各種媒體進行群眾的監督。
貸款的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經濟收入的高低也是影響其還貸的重要方面。只有提高就業質量,增加畢業生的收入,畢業生才有能力還貸。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校時,學校要督促助學學生好好學習,國家也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王 瑤.大學生國家助學貸款誠信問題分析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10(03).
[2]高建民.美國近年聯邦資助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08).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