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嵐
摘 要:在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視聽教學越來越被教師重視和運用。如何讓視聽教學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上發揮作用,靠的還是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發揮更大的創造性和主導作用。
關鍵詞:反思 ;視聽教學;主導作用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早就在各級各類學校的課堂上廣泛應用,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教學課,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視聽教材的運用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因為視聽自身兼有聲音和圖像,而且擁有無法比擬的知識容量,可以讓學生同時見其形、聽其聲;可以讓教師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于是,視聽教材作為英語教學中寶貴的教學資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作為職業學校的一名英語教師也曾經享受過視聽教學帶來的方便和輕松。但一段時間下來卻有了一種欺騙自己、對不起學生的感覺。于是筆者靜下心來對英語視聽教學進行了一番反思,逐漸認識到視聽用得好,確實能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但作為教師只能把視聽看作為一個物質工具,如何利用這一物質工具來提高教學效果靠的還是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因為只有教師利用視聽教材把教和學的內容設計得生動活潑,富有創新意,使學生置身于合適的語言環境,去領悟語言、操練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最大的發揮,視聽教學才算是達到了真正的效果。所以,視聽教學實質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發揮更大的創造性和主導作用。
在視聽教學的實踐中,筆者認識到教師首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選好視聽內容。筆者所教的學生是學音樂的,由于專業的關系,他們的英語水平要低于一般的高中生,于是在安排視聽教學教材時,筆者首選了《走遍美國》( Family Album USA)。因為《走遍美國》的教材文字淺顯、內容豐富、趣味性強、訓練形式多樣化,加上原聲語音純正,很適合學生。
在視聽教學的實踐中,筆者還認深深地體會到,在視聽教學前教師要認真備課,包括熟悉教材,合理安排授課程序、訓練形式等等。如在備課《走遍美國》第六集時,筆者對所選內容視聽了3遍,然后確定介紹感恩節食物制作是重點難點。針對這些重點難點,筆者又設計了授課的程序和訓練形式。在訓練形式上筆者利用視聽中的功能,安排“對話”“討論”“無聲圖像法”“圖像定格法”“記憶”等訓練形式,從而讓學生得到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
“微課教學”是近幾年涌現的一種新的視聽教學形式,“微課教學”指的是按照教學實踐要求,以視聽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展開的精彩的教與學的全過程。筆者覺得這對專業性較強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拓展課外知識的一種好途徑。考慮到筆者的授課對象是音樂專業的學生,于是筆者精心準備了第一次微課——《中國曲名之翻譯》。筆者選擇了許多學生熟悉的曲名,讓學生按三種方法進行翻譯:①直譯法,就是按曲名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如笛子名曲《三五七》譯成 Mi So Ci,《早晨》譯成 The Morning;②意譯法,就是按曲名的內容進行翻譯,如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譯成 Moon Light Reflected in Er Quan,小提琴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譯成The Butterfly Lovers;③音譯法,就是按曲名的發音直接進行翻譯,如民樂合奏《瑤族舞曲》譯成Yao Dance, 《彝族舞曲》譯成Yi Dance。 這堂微課筆者用了15分鐘通過視頻視聽中的音樂和畫面,把學生一直認為比較難的曲名的翻譯方法教給了學生,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
這堂微課筆者分別在教師和學生中上了公開課,結果是不懂英語的教師聽懂了,學音樂的學生興趣盎然。明顯的課堂收效,筆者決定以后在英語課上穿插一些與學生專業有關的微課,一則讓自己和學生的專業知識各有提升,讓英語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專業服務;二則也可借微課調節學生的課堂疲勞(我校因專業學習的需要,一堂文化課為90分鐘)。當然,除微課以外適當穿插一點英語歌曲、時事新聞、甚至電影片段等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方法。總之,做這一切,都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絕不是輕松偷懶就會有成效的。
綜上所述,英語視頻視聽教學若要對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方法產生巨大的沖擊,給教學改革注入新鮮的血液和動力,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到真正地培養,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大發揮,絕不是教師信手拈來就能達到的,教師必須要為學習和掌握現代教學理念,尋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最佳結合點而付出更多更強更新的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