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解說】
臨時接到任務,兩天時間準備全校范圍內執教一節語文閱讀教學公開課。同年級組教師商討后指定教學內容《狐假虎威》。作為一則寓言故事,本課情節生動,語言風趣,人物形象鮮明,寓理深刻。然而如何巧妙不著痕跡地引導學生透過生動的故事情節體會寓言的深刻意味?且又要顧忌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早已了曉,如何貼合學生的“心意”,上出“新意”?幾番修訂教案,總不稱意,帶著沒有畫上句點的思考走進公開課堂,沒想到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打開了課堂的新局面。
【案例呈現】
“老師,真的有老天爺嗎?”竇同學滿臉稚氣地打斷了正在講述故事的我。班級學生開始有些騷動,被突如其來的“炸彈”砸中,我也略感到一些的局促——望著教室后排滿座的聽課教師,心里開始打小鼓,是點到為止立刻收網?還是因勢利導,將計就計?兩秒鐘的遲疑,我習慣性地把球又拋給學生——“小朋友們,大家覺得老天爺存在嗎?”
(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
哈,一看火候已到,得趕緊收網。
我立刻拍著小竇的肩膀,“問得好!同學們,我們都認為沒有老天爺,那狐貍怎么說它是老天爺派來的呢?”這次學生紛紛舉手,大有不吐不快之意。
……
到此為止,學生熱火朝天地將原本需要品詞析句反復琢磨才能理會的難點一下子輕松地突破了,我也從細碎繁瑣的教案里解脫出來。后半節課里,大家興致勃勃地開展角色扮演——緊扣幾個動詞,“小導演們”商討表情、動作、語言等細節之處如何拿捏,他們活靈活現的表演讓聽課教師嘖嘖稱贊,也讓整節課成為他們最難忘的一節語文課。
“真的有老天爺嗎?”學生教會我如何站在兒童立場去聆聽他們真實的聲音。
【案例評析】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心與心闡釋共通的場所,每一堂課都是一次不可復制的生命情感碰撞、思維智慧綜合生長的過程。其實,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預設的教學計劃同課堂的實施過程之間經常性地存在著某種“偏軌”。我們以為,這些“偏軌”正是學生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等“兒童文化”的外顯,正是學生與文本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讀,其中不乏有價值的成分。若能捕捉,通過富有智慧的教學策略,重構教學,定會生長出較之“知識”更具再生力的因素。也為其如此,“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悠然心會”“浮想聯翩”這種美好的境界才會在我們的課堂孕育成長。
回到平日真實的課堂,若是真的將話語權交還給學生,若是真的去聆聽學生不假粉飾的真實的聲音,那么諸如案例中的如是“偏軌”“旁逸斜出”的插曲一定不時地上演。課文是成人寫的,教案是成人設定的,課堂之前學生只是其中被假想的對象,于是,真實的學生在這樣假象的“軌道”面前一定會有偏差,一定不會全然吻合,否則學生的獨特性,那些最為珍貴的童真與童趣就不復存在了。正因為此,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機智就顯得尤為重要——既不泯滅學生獨特思維、敢想敢問的天性,又能撥亂反正、水到渠成,讓課堂真正地向縱深處蔓延。
我們呼喚課堂應變的小招數,我們更仰望豐厚淵博的學問之大智慧。修煉自我,完善自我,最終才能面對課堂上突如其來的旁逸斜出的枝蔓應變自如。
參考文獻:
周益民.無法預約的精彩[J].人民教育,2004(01):35.
作者簡介:陳旻,女,198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