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上下都在進行說題,把它作為教師大比武和技能大賽的重要比賽項目。因此說題方法的訓練是比賽中獲勝的關鍵。但同時,說題也是教師提升自我素質的一種重要方式。
為什么說題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呢?這就要從說題的內涵和方式來探討。首先,什么是說題?
說題是以試題為對象、采用說課的方式、闡述對試題的理解及如何開展試題講評教學的一種教研活動。它是深入試題研究、提升講評質量的有效途徑。簡而言之,說題,就是把審題、分析、解答和回顧的思維過程按一定規律、一定順序說出來。
其次,“說題”到底有什么意義?
說題的宗旨就是通過在教師的“做題、想題、改題、編題”等,促進教師加強對試題的研究,把握高考命題的趨勢與方向,用以指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它對教師把握整個教材體系和考綱的要求更高,思維能力要求更強。因為它既是一種深層次的備課,也是一種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
那么怎么進行說題呢?下面我就以筆者曾經做過的一份說題稿為例闡述說題的基本方法。
該題選自2013年福建省高考文綜試卷第38題。
(題目略)
概述:該題以工業化為線索,敘述蘇俄(聯)、英國、中國三個國家工業化的道路。結合當時的國情,分析每一個國家的每一種措施都是根據自身的實際與需要而施行的。材料先讓學生明確蘇俄工業化模式的成因并明確其弊端。新中國建立后,在借鑒蘇俄的基礎上逐步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一、說考點及命題立意
1.考點透析
第(1)題主要考查的是“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
第(2)題主要考查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第(3)題主要考查的是“英國的殖民擴張”“殖民擴張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兩次工業革命及其對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第(4)題主要考查的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過渡時期總路線”“一五計劃”“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等。
2.命題立意
(1)突出各國工業化的不同模式是由本國的具體國情所決定的。
(2)突出能力立意。
二、說解題思路分析
第(1)題考查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首先根據材料得出兩個信息。而這兩點信息主要都是從經濟方面入手。再結合所學知識,補充政治方面的知識。
第(2)題考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要解決的問題是1927年蘇聯工業化的經濟基礎。先從材料中概括出一條信息,再歸納農業、工業和分配上的經濟政策內容。并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聯工業化的顯著特點是通過犧牲農業來實現工業化。
第(3)題考查的是英國工業化道路。從材料三可以看出蘇聯的工業化是從重工業開始的,英國工業化道路就是從輕工業開始的。從材料二中,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答案。
第(4)題考查的內容“新中國工業化的設想及與蘇聯的不同點”,要緊緊扣住時間:“新中國成立初期”即建國后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這一段時間。后半問“與蘇聯的不同點”,也同樣來自材料四的信息。
三、說拓展延伸
1.增加背景材料。增加近代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的材料,尤其是“洋務運動”一目的內容。
2.擴大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可以進一步探究思想的理性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四、說反思與感悟
1.易錯點解析
第一,不會審題。答卷顯示出最大的問題是不會審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的題目,大部分的學生都只根據材料,把材料的信息照搬照抄。
第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低,不能充分發掘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比如第(3)題,沒有扣住蘇聯快速工業化中的“快速”二字。
第三,不夠全面。
2.綜合題的答題技能與方法
第一,準確審題。審清答案的來源。
第二,建模思維。構建答題的大致方向。
第三,規范答題。答題遵循段落化、序號化、要點化三個要求。
3.對教師教學的啟示
教學時一定要強調概念的解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學生要充分發揮主體性,不斷地練習。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一份完整試題的說題基本方法是:
(1)從高考考綱的角度來說明該題考查的考點及命題者的命題立意。
(2)說明試題的整體命題思路——既要結合《考綱》《考試說明》的要求,又要聯系新課程高考試題的特點。(如果有小題還應逐個進行說題)
①試題的特點及來源(原創或改編),是改編的還應展示參考試題
②試題的考核目標與要求:都考了哪些核心知識、涉及的知識點有哪些、試題中能力要求層次是“了解”“理解(掌握)”還是“綜合應用”。
③試題的命題意圖及試題的亮點——要體現“新”。該亮點應可以體現命題者結合了哪些當前的熱點,或者是著重強調了哪個知識點。該處其實在高三總復習中就體現為專題式復習中的章節立意。因此,在高三下的總復習中應該多收集一些當前的熱點話題,或者是重點知識,并圍繞著該中心來組織舊內容的復習。
(3)說命題的變式分析拓展延伸。歷史學科的命題拓展延伸主要是從自身的角度,闡述該考點用這些材料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考查。或者是還可以增加什么材料等等。
(4)主要涉及教師從這道考題的解題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析,并說明類似題目的答題技能與方法,這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對題目的解答進行指導,也是這個說題過程的最終目的。學生要提高解題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日后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對類似的題目“化繁為簡”“化大為小”,并把這種能力傳達給學生。
作者簡介:陳芹芳,女,1978年10月出生,歷史碩士,就職于福建省廈門市科技中學,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