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芳莉
一、借助《品德與生活》平臺,拓展語文學科教學
1.在尋找、發現中領悟課內知識
《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一年之計在于春》一課簡單介紹開春時節社會主要勞動者的各種生產場面,如農民春耕春播的生活勞動場景,引導讓學生熱愛勞動和生活。語文第四冊課本中《小鹿的玫瑰花》和《筍芽兒》兩篇課文的教學也是為了讓學生體會栽花種植的價值,認識春天里植物生長的特點。為了更全面地認識春天,我帶著孩子們到校園中尋找春天,栽小樹、玩泥巴、春游,讓孩子們的理性認識轉化為直接的感觸。孩子們在實實在在的生活課堂中認識和理解了語文書中闡述的春天的特點,豐富了對南方的春天的認識。
2.在感受、贊美中運用課內知識
在讓孩子充分走進春天的基礎上,舉辦“春天的盛會”,讓孩子把自己平時收集的各種春天資料進行處理和整理,以各種形式展示整個單元主題探究的成果。教室里成了春天的海洋:有春天圖片展;有栽種已久、已經發芽長葉的種子……我又不露聲色地結合語文教學:寫一篇日記,描述今天的這一堂盛會。孩子們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培養了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陶冶了愛美的情操,激發了想象力和創作靈感。
3.把課堂教學融入家庭生活中
小學《品德與生活》第二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今天我當家”,教學主題是讓學生嘗試進行“當家”的活動,單元設計從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家庭生活,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二組教材正好是以“溫暖的家”為主題,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悟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溫馨,從而產生愛自己的家,愛家里的每一個人的情感,并愿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關心體貼家里的每一個人。
二、借助德育活動,陶冶人文情操
品德課《我在班級中》這一單元教學的主題是培養兒童的集體意識,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同伴,樂于幫助別人。從活動中,在生活情景中感受溫暖,感受同伴間的友誼,從而受到德育熏陶。語文課文有反映師生生活的《一株紫丁香》,有教育學生要善于發現別人長處的《小柳樹和小棗樹》,有倡導友好相處的《紙船和風箏》,有體現關心他人的《窗前的氣球》,有教育學生要互相幫助的《藍色的樹葉》等等。這些課文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喚起學生已有的體驗,憑借文字本身的魅力和教師的激情,以情感人。
實踐證明,《品德與生活》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能互相促進,激活學生的思維,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讓語文攜《品德與生活》走進更廣闊的新天地吧!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