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摘 要:識譜是音樂教學的基礎,視聽結合,能提高識譜能力。給予鼓勵,為識譜教學提供動力。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是識譜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識譜;教學;方法
識譜是音樂教學的必修課,也是音樂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不少學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詞的能力相當強,但是他們唱曲譜時卻感到了困難,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那么如何進行識譜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低年級要注重培養學生識譜的興趣和意識
1.音符唱名的模唱
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求在識譜教學的初期(或準備階段,即小學一、二年級)必須進行充分的“唱名音程感”的練習,使學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牢固地掌握“唱名音程感”,為此,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唱歌教學中大量進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要求在一、二年級音樂教學中將所有學過歌曲的歌譜進行“唱名背唱”。牢固、熟練地掌握了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對于以后(中、高年級和初中)的識譜教學是十分有利的。
2.培養識譜興趣
低年級音樂課要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理解力差的特點,從趣味的、新穎的教學形式入手,培養學生對識譜的興趣。例如,對于一、二年級的初學者來說,我以“腦筋急轉彎”的游戲方法,出示卡片音符,引導學生集體認讀,有說對的,有說錯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認讀積極性很高。其實,只是很平常的教學行為,給它加上一個智力測試名稱,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就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使其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作為音樂教師就要讓學生每節課都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堂,讓他們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
二、中高年級可采用不同的手段進行識譜教學
1.歌曲中提煉出簡單小節師生互動
三年級的學生對著七個音符的歌唱及書寫都非常熟悉了,所以三年級要把音符體現在旋律里。上課時我把每首歌都寫在歌篇上,簡單小節學生唱,較難的小節老師唱。師生互動,在學生心里也有了大致的印象,學習起來感到輕松多了。
2.以節奏訓練為切入點,分句識譜
音樂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音準與節奏,節奏入門要比音準容易。所以,節奏、節拍的訓練在學生識譜過程中尤為重要。如果學生能夠正確掌握歌曲的節奏,又能準確地把握節拍的強弱規律,進行識譜就更容易了。節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視聽結合,提高識譜能力
視覺和聽覺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運用多媒體進行電化教學恰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能力,豐富了他們的視聽感受,從而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多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提高了。并且將多媒體課件運用到識譜教學中,對于突破教學重點,分散教學難點起到很好的作用,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學質量。
4.給予鼓勵是識譜教學的動力
例如,歌曲《過新年》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以輔助識譜,當學生每次準確地唱出樂譜時,就給他們放出一張美麗的煙火圖片,以示鼓勵,學生每看到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煙火都興奮不已,甚至是歡呼。可見在教學中,適時、適度、有針對性地將多媒體課件引入音樂課堂,運用于識譜教學,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材施教,做到教學直觀化、形象化,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爭取最佳的識譜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蘇靜.小學識譜教學策略初探[J].新聞世界,2011(10).
?誗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