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奎
摘 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通過有效引導不僅能幫助學生充實自我,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開闊學生的視野也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師應抓實語文閱讀教學的每個環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指導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意義。有經驗的初中教師一致認為:“做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就相當于完成語文教學的一半。”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很多教師有著廣泛的共識,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并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認真踐行著。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形成濃烈的閱讀氛圍,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做好語文閱讀教學首先必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不僅表現在每天的閱讀時間的設計上,還表現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閱讀思維方式的訓練上,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在閱讀時間的設計上,可以是課前閱讀每日一刻鐘、每天晚上休息前半小時閱讀等,讓閱讀成為每天必須進行的一個生活部分。同時,教師應推薦好閱讀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品質。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閱讀氛圍的形成,教師平日不僅要提倡大量閱讀,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根據閱讀內容設計好問題。拓展閱讀空間,可以利用學校的電子閱覽室,適時更新閱讀書目,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絡閱讀。
2.班級建立“圖書角”
將學生喜愛的藏書放到班級“圖書角”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每過段時間進行更新。教師根據閱讀的實際情況,通過開展課外閱讀課,推薦熱門圖書,談談閱讀技巧與感受等。
二、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提高閱讀的興趣
閱讀是枯燥的,特別是散文、詩歌等閱讀內容,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有目的地滲透閱讀內容,挖掘課外的閱讀素材。教師也可以將經典閱讀內容搬到課堂上,和大家一起研讀,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閱讀方式的滲透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閱讀內容,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閱讀方式,提高閱讀質量,培養閱讀能力。比如,了解閱讀內容的大概,可以選擇默讀,加快閱讀的速度;利用經典語句培養學生的語感,可以選擇朗讀;要深層次理解閱讀內容,可以選擇研讀。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閱讀內容,合理加以引導,靈活選擇各種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三、改變傳統的課堂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通過調研發現:很多教師在組織課堂閱讀教學時,不僅解決閱讀材料中的字、詞、音、意等,還從段落、寫作方法等眾多方面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這樣的閱讀課堂教學相當于精講一篇課文。改變傳統的課堂閱讀教學教師講授替代學生閱讀的方法,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足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討論等環節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1.突出閱讀重點,給足閱讀時間
閱讀課堂教學突出“讀”的過程,但很多教師往往糾纏于讀音、意思等不解的問題,課堂閱讀時間給學生的少之又少,學生還沒來得及了解文章大意,就做與閱讀相關的問題。對于閱讀中遇到的不解詞句,在不影響閱讀大意的提前下可以讓學生課后借助于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己獨立完成。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要明確閱讀任務,給定閱讀中思考的問題,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
2.加強閱讀指導,讓學生有章可循
讓學生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有所收獲,教師要給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為課外閱讀打好基礎。比如,教師可以運用閱讀范例,讓學生有章可循,特別是閱讀過程中的節奏、音準、停頓、語氣以及閱讀情感等,學生往往難以把握,需要教師給予指點。做好閱讀中的每個細節環節,還可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
3.指導學生學會做好讀書筆記
語文素養的提升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在閱讀中,對于精美的詞語、句子及富有哲理性段落等都可以讓學生將之摘抄到讀書筆記上,這樣就能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豐富詞匯,幫助他們記憶。
閱讀伴隨著人的終身,通過閱讀能凈化心靈,提高綜合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食糧。因此,抓實抓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