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指導學生自學,培養他們良好的自學能力非常重要。在中學時代,通過預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可為將來進入高校或走向社會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所以我對自己教的初一(4)班50位學生進行了3年的英語自學能力培養的研究實驗。現在我將這三年的研究步驟和成果作一下匯報。
一、指導學生課堂自學
在我的英語課堂上我運用“導入—自學—討論—交流”這一模式來指導學生自學。
1.導入
在課堂自學中,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啟為基礎的。因此,我在教授新課時會先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在講授較難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相關的背景知識并提出教學要求,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2.自學
在新授課伊始,我首先制定可行的“階梯式”教學目標,然后向學生提出本課他們的學習目標,讓他們明確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后,學生個人自學就開始了。例如在8B Unit 3 Online travel這一課中的教學目標和自學要求是:
(1)Be able to use some expressions to talk about computers.
(2)Be able to ask others questions about computers.
(3)Collect various kinds of information about computers.
3.討論
在學生自學、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小組一般由6個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各2人)。每隔一段時間要重組小組,永遠保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學習程度。在課堂上,小組匯報自學情況,各小組成員用英語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
4.交流
在小組討論后進行組際交流。我先讓討論得比較成熟的小組代表起來發言,匯報該組對本課知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出補充、質疑和評價。再由各組提出本組的疑難問題,組際之間進行討論和解答。
二、指導學生課外自學
學好英語既要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又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學習習慣——多聽、多說、多讀、多寫。
1.提高聽力,多聽
從初一起我就要求學生每天晚上聽英語磁帶15分鐘。鼓勵他們多聽一些英文歌曲,多看一些英語新聞,盡量多聽一些英語廣播節目,有機會的話看一些英語原版電影,從各個方面創造聽英語的環境。
2.要多說,活學活用
例如,學習了“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我就要求學生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 and tell the reasons.培養學生用英語交談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瑣事的習慣,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拓展視野,多讀
我利用他們周末和暑假時間布置一些閱讀任務,基本上是閱讀中英文對照的世界名著簡易本。多學一些單詞,多了解一些外國文化知識,對無論是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還是知識的累積都大有好處。
4.勤于練,多寫
學英語的目的是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我指導學生利用一切可寫的機會鍛煉寫作能力。如,可布置學生寫日記、寫信、發電子郵件或寫明信片。
通過三年我對學生在課堂內外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效果明顯。班上有多位學生在各級各類的英語競賽中獲得各等獎項。很多初一入學時在課堂上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學生現在能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了。所以,我認為指導學生自學是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也密不可分的環節,做好這點能使學生一生受益,我堅信并堅持著。
參考文獻:
郭媛媛.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英語自學能力.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4).
作者簡介:王怡芳,女,1979年10月出生,本科,江蘇省昆山市第二中學教師,研究方向:在英語教學中體現輕負高效和注重指導學生自學。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