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文旭
摘 要:圍繞當前初中語文課堂中提問手段進行探析,提出一些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
教師的提問是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不斷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內容。通過提問,讓學生參與思考,同時為他們提供一個表達自己觀點的廣闊平臺,并通過不同意見的提出產生思考的火花,從而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初中教學提問環(huán)節(jié)容易出現的問題
課堂中教師的提問是教師常用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教師提問重復過多。這或許是教師對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所做出的一種表現,但是這種對于一個問題重復提出的手段很大程度上導致正常課程時間的浪費,學生會對提問產生潛在的厭倦心理。其次,提問數量過多。很多教師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將大量的問題推給學生,疑問到底,刨根問底。問題過多會容易給學生帶來學習壓力,若未能解答,便可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自卑心理。再次,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夠重視。這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回答時的傾聽不夠耐心。很多老師對學生的回答顯得不耐煩,讓學生沒有信心繼續(xù)回答下去。
二、語文教學中的提問策略
1.提問要有發(fā)散性
問題的提出其實是向學生拋去一個啟發(fā),而問題的合理性和發(fā)散性是對學生思考和啟發(fā)的重要元素。教師需要利用提問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獲得相近知識的擴展。例如,在初中生為一篇文章分段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分段的依據是什么,每位學生的分段不同,依據也就不同。對于學生不同的觀點,教師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2.提問要有針對性
初中語文課堂中問題的提出不在于數量多,而是在于是否有針對性。盲目地向學生拋擲大量問題,只會讓學生回答問題產生懼怕和厭倦心理,從而起到反效果。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根據考綱,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同時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和個人差異提出有層次的語文知識問題,幫助學生共同進步。此外,對于問題的提出需要難以結合,不能太急功近利,要求教師循序漸進。
3.提問要有趣味性
語文這一學科包羅萬象,蘊含很多知識,這其中的趣味也是體現語文魅力的重要元素。為了讓學生能在愉悅的狀態(tài)下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趣味性的提問便不可缺少。問題的趣味性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情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合理的提問可以極大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還能幫助教師建立屬于自己的初中語文知識體系,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郭文霞.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2(35):23-32.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