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娟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其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從而使學生愿意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具有現實性和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边@句話深刻揭示了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應用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因此,身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需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活動中,以此達到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良好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育模式;突破;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最佳融合,使其真正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呢?下面,我就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對此話題進行詳細的說明和闡述。
一、運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教育模式
常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總是用粉筆在黑板上一步步列舉解題步驟,強行讓學生對其進行死板記憶,而且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己當作課堂教學活動的獨裁者、控制者,一節課下來,學生根本沒有與教師有半點學習上的交流和互動。而信息技術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則能使這種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得到改觀,使學生變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體現他們的學習主
體性。
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認識圖形”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們可在課前讓學生四人為一組,利用網絡技術搜集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這些常見平面圖形的特征,并按照不同標準給這些圖形進行分類,然后,讓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在課堂上,派一名小組代表進行總結陳述。這樣,我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探索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同時讓學生提前預習了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有利于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進行。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一直以來被學生視為最難學的學科,因為它涉及大量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概念、法則等,如果教師只是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對于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極大難度。而信息技術,利用自身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優勢,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圖形的變換”這節內容時,因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發現簡單基本圖形在旋轉過程中的變化規律,這時,我們就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利用慢鏡頭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就會對圖形的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認識,既攻破了教學重難點,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感受了數學的美。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我們的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有一定差距,有些涉及數學知識的生活場景,我們無法立刻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而信息技術則能利用聲、像、畫等多種手段為學生創設一種直觀化的教學情境,使課堂與課外相通,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探索數學。
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這節內容時,我們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氣象臺播報天氣預報的視頻,讓學生注意傾聽播報員所說有關負數的詞匯,如“今天白天天氣晴朗,溫度在-1℃到-3℃之間”,并將顯示溫度進行擴大,讓學生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從而使他們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煥發出極高的興趣和熱情。
總之,希望廣大數學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具體學習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運用,如此才能使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出真正功能。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