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青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上蓬勃發展,這一次課改,從傳統到現代,從理想到現實,從觀念到行動,從外在到內在,這些均是課改的關鍵點。而改變課程結構,實施新課程,積極穩妥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其中教學評價改革是一個關鍵環節。近年來教育部頒布的《綱要》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施的功能?!睂W生而言,通過恰當評價,放大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指明學生前進的方向,使學生樂于評價,接受評價,參與評價,在評價中有所收獲,在評價后繼續進步。可見,新課標下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性評價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
關鍵詞:課堂教學;表現性評價;農村中學;三個維度
新課標下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性評價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最近幾年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其中強調到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p>
由此可知,中學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課程目標應在三個維度上展開,即各學科課程都要關注學生發展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們清楚地知道,學生身心是一個和諧發展的整體,語文課堂學習的每一個活動環節都會引起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等諸多方面的變化。當然,這“三維度”體現課程的整體功能,是人才培養目標,落實到不同學科、同一學科不同的學習內容上,都會有不同的情況,不能機械地、割裂地理解這“三維度”目標,也不能把所有的目標都簡單地量化、打分,或給予一個等級,尤其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有其特殊性,是不同于知識傳授的,對其評價也要有不同的標準,而且比起“知識與技能”這些顯性目標,評價會有更大的難度?!扒楦泻蛻B度”這一維度的評價是全新的。知識能力可以學習得到;過程方法要經實踐;情感態度要靠養成?!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十多處明確規定了情感和態度方面的要求,如“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喜愛圖書,愛護圖書”“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等。
以上所述相關方面,它要求教師通過觀察(語文課堂上表現、平時作業情況、學習習慣與方法等)、訪談交流、成長檔案袋等方法,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求知欲與自信心、責任感與進取心等。由此可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的實現需要更多的是感悟與體驗,學生要通過參與一定的任務或活動實踐感知一些東西,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體驗,再在體驗的基礎上有所感悟,最后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學生圍繞著這樣一個“感知—體驗—感悟—內化”的過程,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給學生一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對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行為給予指導與幫助,讓學生形成經驗并內化,這就是語文表現性評價大致流程。
回顧傳流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它是有缺陷的,因為“評價”成為教師的“專利”,是教師“權威”的象征。學生學習情況的對與錯、好與壞均是教師一“言”定音,學生處于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如今,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普遍存在忽視表現性評價(所謂表現性評價是指通過觀察被評者在完成實際任務時的表現來評價其行為現狀),農村初中語文課堂忽視此評價更為突出。這與多年來形成的農村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是分不開的,他們受“升學至上”的傳統價值觀的支配,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對語文評價只注重考試的分數,卻忽視了學習的過程和學習本身的意義。
鑒于此,我認為,著重開展新課標下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性評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通過對此評價的初步嘗試,使我們學生在學習中成為主人,在課堂中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幾年來的新課程教學實踐,我覺得對新課標下農村初中學生進行表現性評價應當突出如下兩個方面。
一、注重課堂評價,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評價在本質上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是教師與評價者共同參與的研究或探究活動,其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學的改進和改善,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換句話來說,課堂教學是課改的主體。課堂評價是教學評價中最常見、最普遍的過程評價。新的評價理念認為:“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評價被用來輔助教育,是教與學主要的、本質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币蚨?,評價應該貫穿教學的始終,課堂評價不能游離于教學活動本身而存在??梢?,注重課堂評價就要全面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不能擇其一而忽略其余。通過課堂評價,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農村初中學生是最需要別人賞識的,教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言語,一張慈祥的笑臉,都會使學生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做教師的,在課堂上可以拋出問題,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自主、合作、探究,同時教師多用贊賞性的語言評價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調動起來。由于中學生的認識水平正處于成長發展期,他們對世事認識是并不全面,有失偏頗。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如課堂上教師所提的問題,對于正確回答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給予表揚;同樣對于回答不上或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應給予陽光微笑,肯定學生愛提問題、主動答題的良好習慣,同時講究智慧、講究藝術地指出學生回答的不足,提出如何改正的方法和步驟,為學生搭建順勢而下的臺階,多為這些學生著想,巧妙運用上否定性評價,使學習困難的學生不再害怕答題,進而喜歡答題,喜歡與大家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做農村中學老師的有許多內容可以不講,讓學生主動自學嘗試,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問:“這些內容老師現在沒講,你通過自學,學到了什么樣的知識?你們是通過什么樣方法學到的呢?”“你們有不同的見解嗎?”“誰的見解最獨特,說出來聽聽好嗎?”教師在課堂上經常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從而可以培養學生的好勝心和主動迎接挑戰的能力,鼓勵學生公平競爭,勇往直前。endprint
二、注重多元評價,發現學生潛能
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這種“對話”過程貫穿著尊重人、愛護人、發展人的人本主義情懷。課堂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并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梢允菍W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可以是小組間的評價,還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只有合理地應用評價的方式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可能保證達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等方面作了較大的調整,倡導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在信息網絡條件下作更大的改革,強調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的培養,把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選擇性課程等多種新的嘗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我們要注重多元評價,充分發現學生的潛能。
每個學生都有潛能,需要我們老師去發現。同樣一塊樹根,在農民眼里,可以劈開當柴燒;在植物學家眼里,它是樹之根本;而在雕塑家眼里,它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我們的農村中學生在不同的教師眼中,其自身形象往往也不盡相同:或優秀,或一般,或調皮,或機靈。作為育人的農村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塊未經雕琢的自然之玉,只要我們為人師合理地去發掘、開采,就會發出奪目的光彩。學生的潛能多方面,就得尊重學生鮮明個性,要去發現學生的潛能,教師就要深入了解學生,那就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即在課堂教學上要開展多元評價,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總之,讓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科學的評價策略——新課標下對農村中學生進行表現性評價的嘗試,用積極的態度看待每一位所教的學生,從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評價他們各自的發展進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賞識,體驗到成功,讓他們向著更高、更好、更遠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楊九俊.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新課程與學校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林一平.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新課程學科教學評價.省素質提升教材,2005.
?誗編輯 王亞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