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香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與證明。”這句話明確指出了數學與人們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為學生架起一座生活與知識之間的橋梁,既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途徑,也是教師的義務所在。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應用價值
常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往往只關注數學知識與解題技能的傳授,很少注意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哪些聯系,導致學生成為做題的機器,走出課堂就感受不到數學的存在,遇到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也不會解決。針對這一不良現狀,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在講課過程中必須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以讓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感受到它的真正魅力
所在。
如何有效地在生活中挖掘資源,創設生活教學情境,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需要探討的問題。我們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下面,我就從挖掘生活資源、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創設生活教學情境這三方面對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進行詳細闡述。
一、充分挖掘生活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構建數學知識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數學信息,它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來自生活、回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因此,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時刻觀察我們身邊與數學知識相關的事物及現象,將其積累成豐富的素材,然后在課堂上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性使用,這樣,我們的數學教學就不會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且枯燥乏味的說教,而是變得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應充分利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資源,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和實例中構建數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負數”這部分內容時,上課伊始,我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你們平日在家里看電視時,都跟著爸爸媽媽看過天氣預報吧,現在呢,老師就為大家播放一段天氣預報錄音(據福建氣象臺的預報,今天白天天氣晴朗,氣溫在-3℃到
-6℃之間,今晚起將受強冷空氣影響,氣溫將大幅下降,請廣大市民做好御寒準備)。”然后,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出示了氣象臺的課件,并將顯示溫度進行了擴大,讓學生意識到,我們平日所講的氣溫中藏有負數,從而讓他們對負數的概念有初步感知,并對溫度計有進一步認識。這樣,我利用學生每天都會感受和面對的生活話題——氣溫變化入手,吸引了學生的廣泛參與,學生也能在熟悉的場景和經驗中構建數學知識,同時為我們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進行做好了鋪墊。
二、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實踐活動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過程。再小的活動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的確,我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此才能彰顯出數學的真正價值和魅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在教給學生一定數學知識和技能后,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與生活知識背景相關的數學實踐活動,以讓學生深刻體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樂趣,并逐漸培養他們用數學觀點觀察和認識生活現象的習慣。
比如,在學習了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內容后,我把學生帶到了學校新建的體育館內,告知了他們體育館長、寬、高的相關數據,然后說道:“這個體育館要把四個面刷成藍色,現在就請你們利用剛才我告訴你們的數據,幫粉刷工計算一下,需要刷油漆的面積一共多少平方米。”聽罷,班里學生都積極行動了起來,顯得十分投入,不一會兒,他們就利用所學知識計算出了需要粉刷墻壁的面積。這樣,我通過開展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
效果。
三、創設生活教學情境,促進數學問題的生活化
教學情境,即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氛圍或場所,它能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使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所設計的教學情節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和經驗中引出數學問題,從而促進數學問題的生活化,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統計與可能性”這一單元教學內容時,我為學生創設了如下生活式教學情境:上課開始后,我對班里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平時在玩下象棋、跳皮筋、踢足球這些游戲時,使用什么方法決定誰先來?”同學們紛紛答道:“劃拳、拋硬幣、擲篩子……”“看來你們的方法真實多種多樣啊,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這些決定誰先玩的方式到底公不公平?”這時學生們你看我、我看你,都陷入了思考狀。于是,我抓住這個時機,繼續說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會告訴你們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想不想學啊?”“想!”學生聲音響亮且異口同聲地答道。這樣,我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創設了與學生生活實際背景相關的教學情境,拉近了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產生了親切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會以最飽滿的情緒和熱情投入,有利于我們獲得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始終遵循“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這一基本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使學生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以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數學、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朱國鋒.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實踐[J].數學教學通訊,2013(8).
[2]陳延華.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3(8).
?誗編輯 王亞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