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冬粉
筆者從激發學習情感和優化學習方式這兩方面談了一些具體的做法,指出兩者有效結合,內因和外因同時發生作用,孩子便能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進而真正達到減負增效。
情感興趣自信心學習方式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簡單的說,自主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中發揮主體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掌握知識。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學習情感,優化其學習方式,促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老師要激發和保護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
1.老師要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只有學生內心對英語產生了興趣,才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被學生樂于接受的游戲或環節。如在低年級的英語課堂,經常采用兒歌、實物、圖片、動畫等多變的教學手法就比較容易吸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吸引住學生,提高課堂的實效,減輕了學生課后的負擔。
2.老師要善用教學規律,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發展
一位優秀的老師,除了要有優秀的教學基本功之外,還要善于運用一些教育教學的規律。“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校教育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很多優秀的老師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期待效應來幫助后進學生。
3.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老師都要給予肯定的評價
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評價過程中,切忌一刀切,學生能力有大小,以一張試卷的分數來衡量學生的成績好壞,是片面不切實際的,所以主張小學英語老師能做個有心人,用學生成長記錄袋來對每位學生進行記錄,對于學生個人盡量少橫向比,以免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而應該多縱向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確實比以前進步了,這樣的比較會讓他越來越有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動力,學習就會進入一種良性的循環。所以,老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并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
二、優化學習方式
(一)以正確的方法對待“聽”“說”“讀”“寫”
我們都知道英語學習的能力最終體現在聽說讀寫上,那么怎樣實施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呢?這貌似平常的幾點,其實也是蘊含著學問的。
1.要重視聽
幾乎從剛學英語起,我們的老師就要向學生說學習英語,“聽”是多么的重要,于是要求家長為孩子買復讀機,要求孩子每天回去聽,那么怎么聽呢?有的孩子回家以后,把復讀機聲音開得老大,邊玩邊聽,甚至邊吃邊聽,這樣聽的效果會好嗎?筆者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布置孩子英語的預習,所謂“預習”就是要求學生對即將要學的課文進行模仿聽讀,每天聽三五遍,幾天下來,就是十幾遍,之后再進行教學時,就顯得特別的輕松。而且模仿聽讀,對于建立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特別重要,老師課堂上還可以開展比賽,看誰模仿得像,模仿得好,這樣學生積極性特別高。
2.讓學生抓住一切機會開口說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說,所以上課時要鼓勵學生大膽交流,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如分角色朗讀,挑學生喜歡的卡通片,讓其為自己所喜歡的角色配音等,學生興趣濃厚,在游戲中,不知不覺鍛煉了說,提高了表達能力。還有進行英語劇的表演,也是促進學生說的一個很好途徑。這樣的課堂設計,可以提高學生說的頻率,在不知不覺與興趣盎然中讓學生掌握了知識。
3.設計多種形式的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設計各種形式的,如分角色讀、小組讀、整班讀、配樂讀,開展朗讀比賽等來提高學生讀的興趣,在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感,增強教學效果。
4.講究寫的技巧
寫應該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如果前面三個環節開展的順利,那么寫,也就顯得水到渠成,英語中的抄寫特別常見,有的老師對于新教的單詞,動輒讓學生回去抄八遍,十遍,學生都抄怕了,心里恨得要死。科學研究表明,抄寫一遍幾乎沒什么效果,抄寫三至四遍是最科學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所以即使是看似簡單的抄寫,也要老師做個有心人,教給學生抄的技巧,如:如果是抄四遍,可以讓學生第一第二遍認真照著抄,第三第四遍試著默,這樣的抄寫過程,學生會特別的認真,全身心投入。雖然也是寫了四遍,但效果要比單純的抄好得多,長此以往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們智力上存在的差異極小,但在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上差異很大,老師要讓孩子們認識到: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壞習慣讓人受害終身,并自覺自愿地去培養自己好的習慣。要讓孩子們認識到:
1.磨刀不誤砍柴工,學會預習
預習最大的好處是有助于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預習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可以提高聽課效率。預習過程中,必然會有不懂的地方,或是沒有掌握好有關舊知識,或是沒有掌握好新課的預備知識。通過“火力偵察”——預習,可以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預習可以培養自學能力。英語中預習多體現為提前去聽、跟讀,發現不會的單詞,可以去查字典,會預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體現。
2.課堂上集中注意力
課堂上的時間極其寶貴,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鼓勵學生盡量使自己思想集中,不開小差,認真聽講。當然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自制能力比較差,除了鼓勵他們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外,英語老師也要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環節來吸引他們,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3.“溫故而知新”,強化課后復習
教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復習的重要性,著名的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一個道理,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因此學習要勤于復習,讓學生明白這個科學道理,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習。而且知識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理解效果越好,遺忘得也越慢。
總之,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這個好習慣會讓學生受益一輩子,也會讓當前的減負增效真正落實到實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