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寧
摘 要:知識來源于生活,知識能改變生活。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對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學數學又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科。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如果教師教學方法得當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可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厭惡數學。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有趣,最好來源于生活,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來源于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時候,可以將數學問題創設成生活情境,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一道題是100-8-8+60=?教師在講解這道題的時候就可以將這道題放在生活中,進行情境教學:李××的媽媽給小×一百元錢,小×買了一本書花費八元,買了一支筆花費八元,小×的姥姥又給小×六十元,現在小×的手里有多少錢呢?與前者相比,小學生一定對后面那種說法更感興趣。
二、善于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只有將已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所學到的知識才算真正掌握,否則學到的知識可能會一無用處。知識也只有應用于實踐才能得到鞏固和發展,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完如何計算物體體積或表面積后,小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到自己家中計算一下自己家冰箱、洗衣機、書柜等實物的體積和表面積,這不僅可以鞏固學生課堂上所學習到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保持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帶領學生感受生活,讓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此時的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善于觀察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數學。例如:校園中樹木的高度是數學,學校中每個班級門牌上的數字是數學,足球場的面積是數學,班級的學生人數是數學,操場上飄揚的旗子的面積是數學……可見數學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讓學生發現這些數學現象,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此時,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上的積累,還有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很多好處。
小學數學的教學要來源生活、貼近生活,此時,小學生更能體驗到生活的美好,也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更能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對師生彼此雙方都有益處,可以做到“教學相長”。
?誗編輯 楊兆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