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利平
摘 要: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使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想問、敢問、善問、會問、常問。
關鍵詞:物理教學;問題意識;良好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開始,離開了問題,思維就成了無源之水。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但目前學生中普遍存在“問題意識”淡薄,不能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也不敢問、不會問的現象。教師應喚起學生問題意識,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技能,使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激發其探究知識的靈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問題能力呢?
一、設置良好情境,使學生“想問”
在物理教學中,恰當地營造情境,有助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設置的問題應該盡量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準確定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努力有意呈現令學生困惑或感興趣的問題,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例如在“圓周運動”教學時,先讓學生觀看水流星雜技表演,當碗口向下而碗里的水并未流出。學生提出了“碗在豎直平面內做什么運動?”“當碗口向下時水為什么不會流出?”等問題,從而引入新課教學。在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時,提出這樣問題:“為什么電池用久了,小燈泡就不亮了呢?”學生回答是電池沒電了,電壓變小了。用電壓表直接測量新、舊電池兩端電壓,結果幾乎都是1.5 V,學生都想知道是為什么,這樣就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物理學教學中適時創設問題情境,有意識地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營造民主氛圍,使學生“敢問”
在教學中營造積極、寬松、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教師要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去探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扶一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真正經歷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氛圍不僅能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動機,而且能引發思考,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也由不敢問到敢問,再由敢問到善問,擴大了創新思維的空間。
三、適時點撥引導,使學生“善問”
教師要使學生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善于提出問題。教師還要注意適時總結,引導學生評價。對學生的質疑能力作肯定的評價鼓勵學生的質疑。最初學生的疑問往往是零散的、淺層次的,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疑工作,使學生能將疑問設在重點處、難點處,設在新舊知識的結合處。如果前面學生說錯了,就說:“我對他的說法有意見……”這樣學生在評價其他同學時,也學會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在學習“電動勢”時,書本的說法是:電動勢等于電源的開路電壓,就引導學生提出:“為什么要說開路?”“電路開路和不開路電源電壓不是一樣嗎?”電源兩端的電壓總是不變的發生了思維碰撞,如果學生沒有一種問題意識,干脆就理解為“電動勢等于電源電壓”或“電動勢就是電源電壓?!苯處熜枰洺UT導和啟發學生改造、重組和重新解釋他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并且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問,不斷發現尚未解決的新問題。
四、傳授問的技巧,使學生“會問”
質疑問難是培養創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可以很好地挖掘每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質疑的氛圍,讓學生警覺問題時時處處都存在,提倡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由不敢質疑到敢于質疑,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會問,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自感”教學時,演示通電自感和斷電自感現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演示,會對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并且很自然地產生疑問:①在通電的瞬間,為什么并聯的兩個燈泡一個先亮,另一個后亮?②在斷電的瞬間,為什么與線圈并聯著的燈泡熄滅前比原來還亮?由演示創設了啟發學生發掘問題、思考問題、探索事物本質屬性的物理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五、培養良好的習慣,使學生“常問”
生活離不開物理,物理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去提問,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物理教學中我們經常性地通過此類開放性問題的探究,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學物理知識。例如,①人在行走時,前腳與后腳摩擦力的方向各是怎樣的?②摩托車爬坡為什么要減速?③為什么說“只聞其聲不見其人”?④拋出去的物體為什么還要落到地球表面?⑤磁生電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利用這一原理來制造發電機?等,把物理課堂教學伸向社會,拓寬培養問題意識的渠道。
“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闭n堂教學中要創造有利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敢“問”、會“問”。要鼓勵學生提問,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這樣一來,必然會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楊淑萍.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7).
?誗編輯 段麗君endprint